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故事,说一个书呆子,见财主家门口晒着很多书,他便解开上衣,袒着肚子往那儿一趟,晒起肚子来。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他家晒书,我晒晒肚子。因为这些书都在我肚子里。’以前,中国人都以为读书是读到肚子里去了,遇到有学问的,就说他是‘满腹经纶’,遇到读了书但不懂事的,就说他‘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无稽之谈吗?当然不是了。”  相似文献   

2.
晓月 《老年世界》2008,(9):32-33
虽然我和婆婆语言不通,但她逮着我照样说个不停。而我不管是否听懂,脸上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结婚之前,先生可怜巴巴地对我说:“现在我妈妈和我住在一起,但我们结婚以后,她就得搬到公寓去住了,她得整天一个人在那个公寓里。”我问:“为什么?”先生回答:“因为这是我和你的家。”我明白了先生的用意,他是想让我表个态,结婚后他妈妈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朋友圈”看见一张大学室友跑马拉松的照片,他身材很好,没有一点赘肉。我拿给同事看,她们都花痴得直咽口水,殊不知他在大学时是个臃肿的人。 大四的春天,我每周去操场跑两次步。每次想拉着室友同去,他都不肯。有天我俩打赌,他输了,就陪我到操场跑两圈。在操场,有个跑步的姑娘从他身边经过,我看见他眼里绽出了一点光。他什么也没说,不过,我什么都明白。  相似文献   

4.
“洛西安,我和你的关系就如同工作餐,最好你明白。”我拨弄着午餐饭盒里的贝类,毫不掩示自己的不屑一顾,我更喜欢对脆弱的容易被伤害的男人说NO,这让我常常有一种过瘾的感觉,就像吸毒之后的兴奋。 二百多平米的会议室对于两位就餐者来说实在是太空旷了,洛西安的咀嚼声越来越刺耳,他腮帮子里裹着的都是咬不碎扯不烂的贝类尸体,所以他的口形十分夸张。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我在内地一家有一千多号人的国营工厂里上班,管过一阵"劳动人事",厂子里的几个停薪留职的职工我都认识,他们个个有能耐,不是做生意,就是在外开厂子,非常风光。但他们很少有主动来办离职的。有一个在外办了厂,职工都有几十人了,但他仍然"停薪留职"着,他每隔一两个月会回到厂里转一转,和原先的那帮工友聊聊天。我直到现在也没明白,他到底是为了啥。或许他回来就是和工友聊聊天而已。  相似文献   

6.
元旦之夜,我乘埃及航空公司的飞机波音747飞往开罗。 飞机从曼谷机场一起飞,我便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在450名乘客间渡来渡去,端详着每一张面孔。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一位航空小姐的注意,目光里带着几分怀疑。她走上前来,笑着问我:“先生,有事要帮忙吗?” 我说:“有。但除了我自己,谁也帮不上忙。” 她说:“先生,您是在找朋友吗?” 我说:“他胜过朋友,亲过兄弟。” 她说:“请您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以便为您广播找人,。 我说:“我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好了!” 她说:“她的职业是……?”  相似文献   

7.
天制作陶器,夏天耕种,他把自己比做虞舜。一位智者听说了就去见他。他对智者说:“义就是义罢了,哪里用得着去说它呢?”智者说:“您所说的义,是有力气就帮人劳作,有了钱就分给别人使用吗?”他说:“有那个意思。”智者说:“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更多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8.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贫穷”,于是就把他送到乡下的穷亲戚家去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朱德和孙子各坐各的专车,是广为流传的趣闻。有一次,朱德发现司机捎带他的孙子建建上学,心里很不高兴。他习惯地用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说:“小车是国家配给我工作的,其他人上班、上学,不能坐这个车。我们不能有享乐思想、特权思想 !”朱敏见孩子有点委曲,便解释了几句:“马路上人多车多,大家见孩子小,让他自己去不太放心。”朱德不认为这是理由,大声说,“工人农民的孩子呢 ?老百姓的子女不都是自己走路上学吗 ?”后来,朱德又特意找孙子问话:“建建,是爷爷大还是你大 ?”孙子回答:“是爷爷大。”朱德因势利导,对孙子说:“那…  相似文献   

10.
雪侠 《现代交际》2004,(10):30-30
“加西莫多”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他之所以有了这么一个雅号就是因为他和《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一样,太丑了!虽然我们从小就说一个人的美与丑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但是“加西莫多”的外表实在不能让人喜欢。他的成绩也令人无可奈何。当我做他的班主任时,他已经是第四次留  相似文献   

11.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2.
妈妈和爸爸就是不同,直到今天,在一般家庭里,通常还是由妈妈帮助子女克服成长期的困难。我在工作中曾经和数以百计的母亲和儿童谈话,看过大量有关抚育儿童的研究报告,并从中整理出子女最需要妈妈帮助的方面——性们培育母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待人接物要亲切有礼,知道这和学业成绩、运动表现同样重要。性情培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情商”,即了解他人需要的能力。这样的人会有较佳机会出人头地。小孩交友技巧往往也学自母亲。我有个同事,说他儿时不会交朋友,有一次他球队中有个队员受了伤,母亲坚持要他打电话去探问那个男孩子。…  相似文献   

13.
(1)最不该开的玩笑:看错对象的玩笑 某年轻人去公司应聘,见接待处是位老头,突然生出一种幽默感来。主持的经理也是位老年男子,一见面问他“你是怎么知道我们这里有空缺职位的啊?”那年轻人故意开玩笑,神秘地说:“有那么一只猫告诉我的。”主持人不明白:“猫?什么猫啊?”那小伙子眼睛瞅着门外接待处,说:“瞧,就是那个家伙!”结果他没能被录用。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彭国梁 《老年人》2006,(5):20-21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到一位尊敬的老师家去,老师因事要到外面打一转,他让我先喝杯茶,说稍候片刻就会回来。老师走后,他的岳母娘来找我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耶稣和《圣经》上去了。我记得她老人家说话时,眼睛里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彩。她说,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主,就会化难为易、遇难呈祥的。她曾经跟随丈夫到处漂泊,带着四五个儿女,从湖南到湖北,从四川到青海,吃了不少的苦。但是,每当关键时刻,好像都有神灵暗地里庇护着她和她的一家。说实话,那时候我对宗教没有什么认识,听得有些云里雾里。尽管如此,我还是极有兴致地听着…  相似文献   

15.
1924年,就在滑稽大师马可尼让那不勒斯城的人笑破肚皮的时候,让·肯特诊所里走来一位病人。他说:“大夫,我心里忧伤极了。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要靠镇静药的帮助。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给我些指导。” 让·肯特大夫听了来者的叙述,说:“自从马可尼来这儿演出,我这儿已经三天没有病人光顾了。我想,他们肯定是被马可尼逗得都忘了病痛。现在马可尼还没有走,我建议您去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地》2006,(10):50-50
“Hey,g ivem efive!”在我们的校园里,你总会听到这句话。什么是“给我5”?我想问,又犹豫。一件跟我有关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G ivem efive”。一次,我在代数考试中得了惟一的一个满分,当老师在同学们面前发布这个消息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惊讶声。他们一定想不到,我这个刚来的跳级生,英语还没搞懂,竟能答对那么多的数学应用题。我心里高兴,可表面上还保持冷静,因为,我十分清楚,我的英语还没有过关,万一下次考不好,岂不让人笑话!刚下课,我还保持着这份冷静,没想到身边的几个同学纷纷站起来大声对我说:“H e y,G oodjob,g ivem efiv…  相似文献   

17.
无言     
我的外婆十八岁就嫁给了外公。外婆曾有个心仪的男子,但他去当兵了,去之前,他对外婆说,等我,回来娶你。但外婆的父母是不等的,于是外婆嫁给外公。他们结婚前从没有见过面,两个人是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结婚的,然后一天天过下去。争吵是在所难免的,因为那时的贫穷,争吵几乎是每天都有。在母亲的记忆中,她的父母是在争吵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的,而外公,用的最多的是他的拳头。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外婆提起那个当兵的男人,他英俊、善良,还会唱歌给她听。但传来的消息却是让人伤心的,有人说他在打仗中阵亡了,有人说他去了台湾,反正,她的初恋情人是…  相似文献   

18.
倾斜的雨伞     
董美维 《老年人》2004,(3):30-30
外公有一头“白加黑”的卷发,还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我一淘气,他就会用胡子扎我的脸,外婆说他是“怪老头”。我爱听外公讲故事,什么“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外公每晚只讲一个故事,当我还想接着听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就要我睡觉,早睡早起,我不想睡,外公也不多说,自己便上床去睡了。我拼命地推他,捏他的鼻子,他就是不醒,甚至还打起了呼噜,你说怪不怪?这样一来,我只好跟着他一起睡觉,慢慢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住在外公家的那几年,我整天在院子里玩耍。有一…  相似文献   

19.
聘人与用人     
前不久,我在香港一个会议上碰到从广州来的一位年轻社工朋友小甘,便相约去喝下午茶,叙叙旧.小甘一坐下,还没有点餐,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胡Sir,怎样才能招到合适的同工?聘人难呀!" 原来,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2008年入职,现在已经在一个有200多人的机构里担任了几年中层管理者."被人管"的经验本已很有限,现在一下子却要管起几十人来,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可以想象他的那种惶惑.更让他烦恼的是,聘的人往往并不理想.我问小甘在聘什么岗位的人,他说是长者中心的一线社工.我又问他心中理想的人选是怎样的,他答:要社工价值观正确、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技巧娴熟、处事成熟、思考全面、有团队精神……他一口气还要继续说下去,我打断了他:其实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聘什么人.  相似文献   

20.
警告读者     
蒋如铎 《老人世界》2008,(12):55-55
我有个朋友姓朱,儿女孝顺,家庭美满。三年前的春节,我给他拜年,发现他比以前消瘦了,脸色不好。我问他:“身体哪儿不舒服?”他说:“有时胸闷,夜里失眠。”我让他去医院看看。他说:“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我是国企的高工,相当于大学教授,可退休金每月不到一千,而分配到机关和学校的同学,退休金比我高二三倍,这也太不公平啦!”后来时间不长,他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