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这篇马列主义的光辉文献中,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大关系的第一条提出来,可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非常重要。 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基本物质生产部门,重工业和轻工业是工业内部的分工。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属于第一部类;轻工业和农业主要是生产消费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中,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的比例是最主要的比例关系之一。它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工业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二者的比例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即调整重轻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总结我国三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公认重工业发展过快,造成重工业所占的比重过重,轻工业过轻。进行国民经济调整以来,二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轻工业的产值由1978年占整个工业产值的42.7%,上升到51.4%。这样做是正确的。问题在于这样调整的根据还未完全脱离经验或感官,至于科学的依据是什么,还值得研究。如果说重工业的产值在工业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成长可以分为工业化初期和均衡化与高级化发展期。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产业结构封闭和自我循环、工业赶超、产业结构演变非对称与产业结构聚合质量不高、多次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和结构性振荡等 ,其根源是技术发展水平滞后于重工业数量扩张 ,重工业生产技术和农业、轻工业生产技术不能协调共进 ,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技术关联之上的产业关联没有建立。均衡化与高级化发展期虽然农轻重的结构趋于协调 ,但技术支撑仍然不力。一方面 ,我国获取技术的来源存在着结构问题 ;另一方面 ,引进技术的结构也存在“软”、“硬”失调。因此 ,引进技术必须与自主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自主开发 ,才能带动更高一级的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 ,使引进和自主开发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这种引进递进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问题是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重工业规模相对过大;而重工业内部,钢铁过于突出,自我服务的部分太大,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部分太小。总之,不是农轻重为序的类型,而是重轻农的类型。 人们要问,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究竟怎么会形成的?我们不是早就提出了按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吗?为什么在实际上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呢?有同志认为,毛病  相似文献   

5.
农业在云南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人口中近90%是农业人口,农业总产值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轻工业总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值占80%以上,城乡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离不开农业,发展轻工业积累建设资金也离不开农业。建国近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年来,我省农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1988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74%,烤烟产量增长3.14倍,甘蔗产量增长2.65倍,  相似文献   

6.
1 从经济学史来看,“产业结构”是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至本世纪60年代为止,在这一概念的使用上还相当混乱,目前,理论界一般地认为,“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同时包括各产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结构,如农业(第一次产业)、工业(第二次产业)、服务业(第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产业之间的结构,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是产业内部的结构等等。 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主要是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美国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茨涅兹、德国人霍夫曼。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既包含量的方面,也包含质的方面。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对于推进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相应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1 众所周知,列宁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引进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图式,揭示了在生产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必然性,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列宁指出,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丰富了我们对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从强调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出发,优先发展重工业,向重型经济结构转变,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片面性,以至把优先发展重工业演变成为“以钢为纲”,造成了重工业越来越“重”,轻工业越来越“轻”,农业落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5~2009年为考察期,以中国作为参考系,分析江西省37个工业部门工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与劣势。结果表明:对江西省产业结构贡献大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工业,产业结构贡献小的工业部门则是轻工业;重工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增长的速度较快,轻工业的增长速度缓慢;并且化学纤维制造业将作为江西省重点改进的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9.
1982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由前三年平均每年增长13.8%下降为5.7%;相反,重工业总产值却由前三年平均每年增长1.3%一跃而增长9.9%。燃料,原材料供应也出现了全面紧张的情况。面对这种经济形势,有的同志认为必须控制重工业的发展,才能保证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才能保持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否则,几年来通过调整而形成的大好形势就会得而复失。这就自然地提出:目前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是什么?今后轻重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广西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据1982年底统计,全区有各类轻工企业7,043个,职工40多万人,固定资产19亿元,年总产值54.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75%),产品出口额均占全区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上缴税利占全区财政收入50%以上。可见广西轻工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加快广西轻工业的发展步浅,对于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广西轻工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应走轻农结合的道路,即要根据广西区情,发挥地区优势,把轻工业生产同区内丰富的农业资源紧密结合,以促进轻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1.
充分认识农轻重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和工业,或者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极密切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达到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重工业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业和轻工业则主  相似文献   

12.
<正>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一事实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一九五六年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他提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上,不能像当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那样,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而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加快重工业的发展。一九五七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他把这样来处理重工业  相似文献   

13.
我省农轻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如何调整?战略重点应放在哪里?目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我想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同志。一、我省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明确我省农轻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首先要了解我省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五”计划执行以来,我省农、轻、重结构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五”计划期间到“五五”计划结束,即1980年以前。这一时期我省的农、轻、重结构与全国相比,其特点是农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轻、重工业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三个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这三个部门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基本上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同时,这三个部门的实物产品数量,基本上代表了社会总产品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产品数量,因之,对这三个部门的计划安排,也基本上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水平和积累消费的比例关系。所以,正确地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在经济计划工作中,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能源、大型机电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 ,其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结构的水平及变化必将影响全国产业的水平及其合理化。一个地区的工业结构 ,是确定其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尺度 ,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稳定、协调的主要指标 ,所以分析黑龙江省第二产业结构 ,正确评价其所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全局意义。一、轻重工业结构分析霍夫曼系数是轻工业总产值与重工业总产值之比 ,在工业化过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黑龙江省在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 ,工业结构水平处在霍夫曼工业化第三阶段上 ,即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生…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由前三年平均每年增长13.8%下降为5.7%;相反,重工业总产值却由前三年平均每年增长1.3%一跃而增长9.9%。燃料,原材料供应也出现了全面紧张的情况。面对这种经济形势,有的同志认为必须控制重工业的发展,才能保证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才能保持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否则,几年来通过调整而形成的大好形势就会得而复失。这就自然地提出:目前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是什么?今后轻重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怎样才能使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显然,这些都是涉及到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规律,调整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知识之窗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六大变化 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领域发生了六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其意义已超过了经济的范畴。这六个方面的变化是:一、产品从全面短缺变为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产品积压严重。二、居民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向了消费者加投资者。三、产业结构急剧升级,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再次超过了轻工业。四、非国有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五、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半生活动战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所以,他多次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可以看出,他对农民怀有特殊深厚的感情。他认定: “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 “中国有五亿农民,如果不团结他们,你有多少工业,鞍钢再大,也不行的,也会被推翻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迂回生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需求结构,认为重工业化过程是生产迂回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迂回程度的提高,重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会超过一般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增长速度也会快于轻工业产品。中国近10年来的工业品价格变化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价格变动的驱动下,重工业化趋势便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经济部门包括重工业、轻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发展的起点。这是由农业生产本身的自然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农业是这样一个生产部门:它生产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人类提供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人们要进行一切生产,首先要能维持生活,要吃饭,穿衣。所以,首先要有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