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流经济法基础理论采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经济法"的逻辑体系,该体系缺乏对不"失灵"的市场的论述,缺乏对国家干预目标的界定。借鉴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界定经济法中的不失灵的市场,可以为主流经济法逻辑模式构建起点和终点,使其逻辑推理更严密圆满,进而为国家干预进入和退出市场提供理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其内涵在于经济法要赋予政府依法干预、管理社会经济运行的职权,强化其权威,同时依法限定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就要求经济法要为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要具体规定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法定次序和范围以及越权干预的法律后果,要明确规定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补救措施,为政府合理、有效调控经济运行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以获得最优的经济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3.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严重地影响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调节机能。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并不是东北地区的特有现象,在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框架下,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只是这一问题在东北地区特别突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既为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强化地方政府干预市场正常经济活动的新问题。因此,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需要以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府适度干预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明欣 《齐鲁学刊》2012,(5):112-115
自由竞争经济下,资本家的过分自利行为造成了市场失灵,因此政府以一种"调控人"的身份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而长期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府失灵"。传统政府干预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法未完全生效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双向干预说,期望利用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但实际上政府失灵是经济法的一部分,对政府失灵的克服只能是完善经济法自身,具体措施可以引入适度干预学说:第一,引入契约机制的互动干预体系;第二,建立责任与干预相统一的问责制度;第三,将克服"政府失灵"列入除经济法以外的合适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职能和政府干预范围的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的局限性和效率的微观性特点使市场无法解决社会公平、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宏观性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市场机制运行及其效率具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 ,政府职能向社会公平、经济稳定等职能的扩张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职能的扩张意味着政府活动范围突破了公共经济学狭义的市场失效领域 ,政府实施干预的范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从以间接为主向直接、间接手段并行转变 ,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经济实现公平、稳定、发展等社会目标的工具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这一价值取向是经济法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克服市场失灵、民法失灵的要求;是追求公平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对政府失灵也要有所控制,因此,笔者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  相似文献   

7.
张红兵  吴云 《理论界》2005,(8):48-49
本文从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和干预政府之法这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着手,阐述经济法作为政府干预与干预政府的良性结合,实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试图对经济法作出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定位与中国经济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一个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下经济法的定位主要体现为 :经济法存在的的宪政基础———有限政府原则 ;经济法产生的可能性———政府干预对经济自由的意义 ;经济法作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界限 ;经济法相关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一元行为假定。中国经济法应该以实现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平衡、约束市场与约束政府之间的平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因而成为我国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入手,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关系、强化工业援助、加强科技教育、转换经营模式、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要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关键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验,需要正确定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和功能,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政府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反腐体制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高度重视"制度反腐",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安排方面亟待改革和完善,管理中决策质量不高、执行力不强、战略管理思维狭隘、协调困难、调控与监管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公共服务、履行经济和社会职能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交易费用.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强化了宏观调控,整合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是降低政府交易费用的积极响应.从行政权力接受监督、明确政府和市场边界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和干预政府之法这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着手,阐述经济法作为政府干预与干预政府的良性结合,实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试图对经济法作出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白学伟 《理论界》2013,(12):30-32
本文把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中,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解释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必须性,提出了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及依靠法治,为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边双燕 《河北学刊》2007,27(5):70-72
"责任政府"是指依法行政和依法承担责任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理念;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在当代中国,建设"责任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将社会管理明确定义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新形势下新的挑战,要求转变政府职能,重视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文明.本文着重从更新管理观念、整合管理主体、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职能、再造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六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强化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西部论坛》2021,31(5):46-68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相似文献   

18.
论"入世"后的政府改革中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外部力量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挑战.政府管理的改革是中心,它主要包括政府观念的更新、政府规制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过程的公开.政府关系的调适是目标,政府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新的定位.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是关键,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政府与立法、司法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合理配置权力,科学界定各自的权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职能的广度和深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就越有扩大和加深的趋势,只是不同体制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存在差异而已.不同制度结构的国家,社会发展和公共需求的表达方式不同,必然导致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差异性,也将导致地方政府职能差异.政府的目标决定着政府行为的选择及政府功能的转变.在不同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架构中,地方政府承担的职能也将有所不同.换言之,地方政府职能必须在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20.
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导致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对于政府职能分解与重构的走向,学术界有“弱化”与“强化” 之说.“弱化”论者认为应按“小政府大社会” 的模式,缩小和减弱政府的职能,“强化”论者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必须扩大和增强政府的职能.这两种矛盾的主张虽然各基于不同角度.都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依据,但从总体上看,都不无偏颇之处.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弱化与强化都是相对的,必须深入分析哪些职能需弱化,哪些职能需强化,政府职能的弱化与强化也是相互统一,互为条件的,目的都是为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一、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一是通过严密地户籍制度和“单位”依附关系实行对人的管理,使各类人员终生基本固定在某一地区从事某项职业;二是追求所有制一元化,排斥非国有经济,把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政府直接管理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实行统购包销,企业按政府计划生产,损益由政府负责;三是诸生产要素由政府配置.银行只是财政的“出纳”,土地由政府安排使用,科技由官办研究机构按计划进行等;四是包揽了各种社会中介事务.为了适应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