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读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首次出现在了贷方,金额为77.94亿美元(见下表),这一现象在2003年得到了延续。这种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人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出现在贷方说明我国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了控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部分差额代表了未被记录的流入我国的国际“热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这一变化呢?众所周知,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编制的。但是在编制…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合理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统计全面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状况,误差和遗漏项作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项,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IMF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项同进出口货物总贸易额的比值不超过5%是可以接受的。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经济来往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计技术也得到了提高,5%的标准是否仍然适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多个国家的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该标准似可斟酌。文章还通过在不同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比较,确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和遗漏项进行了相应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其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计项目和帐户,系统记录在一定时期内该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从理论上讲,如果能精确记录每一笔国际经济交易,该表就应当永远是平衡的。但实际上由于在进行国际收支统计和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偏差。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收支两方面的总额相等,不得不设立一个平衡项目来进行调整,这就是“误差与遗漏”。当收入数字大于支出数字时,就将差额列入“误差与遗漏”的支出方面;当支出数值大于收入数字时,就将差额列入“误差与遗漏”…  相似文献   

4.
国际游资流入效应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红坤 《统计研究》2005,22(11):43-5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预期升值等原因,导致国际游资成规模流入。国际游资冲击实质上是一种来自一国经济体系之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冲击。这种不确定性外部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些冲击呢?一、国际游资流入现状概述目前认为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的一个比较明显迹象是,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首次转负为正。按照国际经验分析,这意味着境外资金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资本外逃的数额,从而使得净误差与遗漏差额出现在贷方。根据国际游资流入规模和资金投向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与遗漏项随机性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在理论上借贷双方应该是相等的。但是,在统计实践中,由于各数据来源单位的统计口径不同,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匹配,短期资本流动所造成的工作中的误差等各种原因,造成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经常是不相等的,为了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这种借贷差额,设置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4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额达4398亿美元,国际收支的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变动直接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总差额(综合差额)是衡量一国当年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主要指标。总差额包括经常账户差额、不计储备资产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金额的总和。1982年- 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顺差的年份有21年、逆差的仅有4年。形成了“双顺差”结构为核心的国际收支结构。综合顺差的持续高增长,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使我国外汇储  相似文献   

8.
国民总收入是宏观经济统计的重要指标之一,国民总收入数据质量干系重大,本研究结合国民账户体系原理与我国实践进行了我国国民总收人数据质量评估研究.从对历史数据修订的考察、与国际收支统计及资金流量核算的衔接以及与外部数据的比较等角度开展GNI数据质量评估.研究认为,我国GNI数据质量逐步改善、国民总收入核算与修订后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资金流量表相互协调,说明我国国民总收入核算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此外,经过综合考察,可以认为我国官方提供的GNI数据优于由世界银行及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9.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9,26(1):20-25
 本文利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提供的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及差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历史比较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对经常项目差额、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储备资产增加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储备资产增加额与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及金融项目差额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国际收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看国际收支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艳平 《统计研究》1998,15(1):31-33
从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看国际收支统计金艳平ABSTRACTTheerorsandomisionsinbalanceofpaymentsacountingofChinaarisedrapidlyinthepastfewyears.Thispapera...  相似文献   

11.
贸易信贷资产及负债调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经营国际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将不断扩大,贸易信贷已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平衡的主要项目之一。贸易信贷的存量水平更对我国的外汇收支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从根本上摸清我国贸易信贷状况,掌握贸易信贷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于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贸易信贷统计方法 贸易信贷的产生涉及的贸易方式众多、支付方式复杂,且由于其统计涉及进出口企业、海关、银行等各部门,因此贸易信贷统计均是各国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难点。目前,我国贸易信贷统计采用的是轧差法,它…  相似文献   

12.
高庆丰 《统计研究》1990,7(3):55-58
二十世纪初,日本统计学家横山雅男说:“汉语‘统计’一词的含义,与‘合计’、‘总计’相同。”继之,他的学生沈秉诚更说:“我国‘统计’二字流传亦久,惟其义创用之于动词,如‘合计’、‘总计’等字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统计学家吴大钧说:“我国统计肇端最早,自三代以迄有清,统计资料散见于历代官书,惟虽有统计之实,向无统计之名”。我国统计史学家卫聚贤说:“按‘统计’二字在我国有共统一起计算之义”,又说:“日人初译此名词为‘政表’、‘综计’、‘国势’,‘政算’等。至明治十四年(公元1881年)统计院成立,此名始确定。中国用‘统计’二字是自日本搬来的。”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的剖析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卞祖武(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核算表,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等五张表所组成。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设计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相似文献   

15.
王秋丽 《山西统计》2001,(2):37-37,40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评价投资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本文试通过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应用来进行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并指出三种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三种方法的应用净现值法是一种贴现比较分析法 ,就是用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和现金流出的现值比较 ,以说明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条件下 ,未来收益是否超过所付出的代价。净现值如果为负数 ,则说明未来收益不能抵补原投资额 ,方案不可行。净现值为正数 ,则说明方案可行。如果有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 ,那么净现值…  相似文献   

16.
胡志鹏 《统计与社会》2007,(6):46-47,28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为结构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货投放冲动较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从年初开始网上就有人嘀咕:数年间我国货物贸易有2万亿美元的顺差,但同期外汇储备为什么并没有相应增加呢?4月份李宗光发文,标题就是《两万亿外储“消失”之谜》,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回答。看完这篇文章,我转发朋友圈,导语是:我把此文作为活学活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佳案例向大家推荐。  相似文献   

18.
陈智 《四川统计》2013,(9):48-48
“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糟糕” 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和国际收支状况是衡量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四大指标。其中,我国失业率目前使用公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由于该指标与现实脱节,不能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就业失业状况,长期以来被学者专家和社会舆论批评指责,认为“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槽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对各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及资源错配程度进行统计测度的基础上,对二者间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业集聚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之间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考察期内我国约77%的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处于改善劳动力错配而加剧资本错配的阶段。从分行业检验结果来看,生产性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资本错配的“U”型检验显著,而消费性服务业不显著;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与劳动力错配的“U”型检验显著,公共性服务业则不显著。经测算,我国约63%的地区公共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正处于加剧资本错配阶段,而所有地区的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普遍较低,处于改善劳动力错配阶段。基于资源配置过度和不足视角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源错配类型的不同也会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昕  谭莹 《统计研究》2019,36(7):26-38
通过比较资本外流的三种核算口径,本文将间接法与权益差额调整法相结合,对我国1982-2016年资本外流的规模进行估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资本外流规模逐年增加且近年呈增速递增趋势。通过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本文进一步对导致资本外流的结构性与周期性“推动”及“拉动”因素进行分析,经验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13年美联储货币周期转向以前,导致我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因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等国内“推动”因素。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剧主要受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以及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国内外“拉动”与“推动”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外部“拉动”因素是主要诱因。在资本加速流出背景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应渐进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