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准确了解当前重庆市大学生的经济结构,分析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及趋向等问题.方法:采取抽样调查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的不同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结果:①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学校奖、助、补为辅的资助体系已成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方式;②消费结构相对合理,消费总体水平较低;③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向总体比较乐观,消费呈多元化发展趋向.结论:重庆市大学生经济结构现状及趋向总体相对合理,以奖、贷、补、助为主要方式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高校资助体系已具雏形,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资助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学生资助不仅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影响毕业时的就业质量。本文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学生资助转型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职业和起薪有显著影响;(2)获得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行业有显著影响;(3)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学校应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优化资助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发挥助学金保障功能,促进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学生资助的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在内的多种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支持。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勤"多元资助模式,文章分析了该模式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贫困生难以界定、资助资金短缺、奖学金设置欠合理、助学贷款发放困难等,并提出了规范贫困生界定标准、吸收社会资助力量、重新审核教育成本、积极鼓励契约性奖学金、营造良好的贷款环境以及完善贷学金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奖、贷、助、补、减五个方面内容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助学贷款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目前的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就学地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通过对二者内涵和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可以明确二者的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推进我国助学贷款在更广范围内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缓为主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尚不成熟,仍存在着贫困生评定标准不规范、助学贷款拖欠还贷以及勤工助学岗位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应完善贫困生评定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倡实行弹性学制,将经济援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奖、贷、助、补、减”助学济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帮助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了大学梦。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对资助需求的多元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行制度,对其进一步规范、完善,以使每一项资助措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加大勤工俭学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学生欠费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学生欠费随着年级的升高,欠费比例大幅增长。分析学生欠费的成因:在国家层面,现行收费标准相对于较多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来说显然过高,现行助学贷款在执行中仍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在社会层面,尚未形成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学生欠费或拖欠银行助学贷款后离开高等学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学校层面,对于学生欠费的处理,学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奖、贷、助、补、减、免”等措施不力或缺乏科学性,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益。在学生层面,诚信和公德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诚信和公德心的缺失,学生消费上的盲目攀比心理和欠账后怡然自得的心态,令人困惑。解决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国家制订贷款、奖助学金等政策力求科学合理,避免或缩小政策的负面效应。学费、住宿费标准不搞一刀切;尝试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效益,鼓励大学生通过劳动和自食其力完成学业。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捐资办学、助学的良好运行机制。催交欠费要形成合力,并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方高校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因经费投入不足、资助责任不清、资助标准不统一、“奖”“助”界限不清等问题难以满足贫困生资助的需要,向以助学贷款为主的新体系转型又面临银行难贷、学生慎贷、风险补偿难落实、激励机制缺失等难题。改进的对策是加强统一管理,拓展资金来源,完善资助方式,推进助学贷款,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新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还普遍比较高。在高校资助过程中,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环境欠佳;贷款手续繁杂,部门配合不到位;缺乏诚信机制等原因,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评定缺乏权威性,虚报行为仍然很严重;社会资助活动较少,资助分配不合理;助学贷款不容乐观;造血性自助能力较弱。为了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高校要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加强诚信负责教育;要加强部门合作;要加大资助力度,合理分配资金;要积极探索勤工助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大学生贫困现状与消费行为包括:1.民族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的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研究生的消费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生源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学生的消费水平;2.民族高校学生消费中最高的是饮食花费,学习的花费次之;3.民族高校收入弹性比较高的项目主要是恋爱、服装、医疗保健支出,价格弹性比较高的是服装、恋爱和学习项目;4.民族高校大学生贫困面比较大,贫困学生主要为农村生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品牌消费倾向日趋明显.大学生品牌消费与其父亲学历、职业、家庭居住地类型等密切关联.影响大学生品牌消费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活费、面子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及品牌形象象征等.树立大学生科学理性的品牌消费行为,需要企业、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倡导理性、简朴的消费观念,主动教育消费者,为大学生消费塑造良好氛围与榜样.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消费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借贷消费正在影响高校学生的消费价值取向。以重庆市大学生的借贷消费抽样为考例,通过对大学生的借贷消费水平、借贷消费结构和借贷消费趋势的探究,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树立其科学、正确和合理消费观的建议,并期望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利国利民。但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分析各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南高校助学贷款促进了湖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保障了湖南高校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参与,为湖南省金融业培养了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体,推动了湖南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构,但同时亦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湖南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应加快贷款产品创新,创造多元化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高校学生贷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手段转移违约风险、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施行代偿制度,做好助学贷款配套措施,以促进湖南高校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助学贷款制度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资助中最主要的资助方式。助学贷款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资助资金不足、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同一化、担保机制不健全、还款机制欠缺、学生身份识别制度不完善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公平的贫困生身份识别制度、改善现有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同一化问题,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担保机制,加大助学贷款制度资金投入,提高贫困生还款意识与观念等完善助学贷款制度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整体消费并水平不高,尤其是城乡大学生消费结构差异明显的事实,这种明显的消费差异行为及消费结构差异对于城乡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心理影响。在农村大学生中,人情消费偏低程度与心理落差及多重性格形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人情消费水平越低可能出现的心理矛盾越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文章通过对几年资助体系运行的分析提出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要更加优化,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生活状态,并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1000名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呈均态分布;第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第三,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第四,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发展趋势。家庭、学校与社会是大学生消费现状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消费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养成科学的消费方式,从高校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多维的对策设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及学生组织朋辈教育相结合的消费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