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上海社科院公布了一项有关市民“幸福水平”的调查结论:中年似乎成为男女不同幸福感受的一道槛。男性进入中年后往往比女性更满意生活,因为男女的幸福源泉不同,男性的幸福感更多受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女性则更多受到孩子、家人健康等因素影响,所以女性年龄越大,越觉得幸福感在减少。但这绝不是一个定论。其实幸福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不管你有多少钱、多高地位或是多大年龄,只要你用心体会,它就在你的身边。  相似文献   

2.
林榕并无意去伤害她,一个来自重庆的女孩,单纯可爱,虽然并不漂亮,但却十分善良,长得小巧玲珑的,就像她的名字——玲子,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会露出两个迷人的小酒窝。就是这样,林榕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她,玲子也回报了无比深情的爱,就像古典的日本女子一样,温顺柔和地爱着他,同居的日子里,默默无闻地为他洗衣、做饭,打理一切生活琐事,而林榕则全心地经营他的事业。可是恋爱一年了,林榕想与玲子结婚的热情在一点一点地减少,直到那天,他拿公司一件令他头痛犹豫的事情和玲子讨论,却看她睁大眼睛只会一个劲地叫他吃饭时,所有的热情都被扑灭了。他想起了公司的女同事佳琪,是那样的精明能干有见识,许多决策都让他暗暗拍手叫绝。他突然发现,其实玲子并不适合他,他只是很欣赏她的清纯,她的与世无争,而把这份欣赏放到实际的感情生活中,并不能维持很长时间。或许,古人所说的比翼双飞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7-31
公共信任是否具有道德价值,能否作为一种美德?这是信任研究中持续争论的问题。一般而言,公共信任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幸福,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之上,并受同理心和善意的影响,应当成为个体的行动原则。公共信任也是个体充分意识到信任风险时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并能有效激发可信性。公共信任更是超越常识、经验及风俗习惯,建立在对人性乐观主义态度基础之上的坚定信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4.
美食和"美识"减肥和美食的关系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化史中,所做的看上去极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将对"美"的整体认知提炼出来并逐渐在意识形态上给予相对统一(现在有越来越统一之势);而同时,私以为它也是相当无聊无趣的一件事,因为自此,人们就集体无意识地,走进了被"美"统治的樊笼…… 比如,瘦、纤细、苗条,以及大量其他的形容词如飘逸、骨感、弱不禁风……鉴于我本人并非此种类型,原谅我实在无法精准地找到更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这种统一认知的各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6.
写作是人的一种特殊实践,它本身即构成社会生活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有机内容。文章是生命的寄寓之所,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呈现。写作是对这种生命状态的自觉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一种物质实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有的同志对此感到难以理解。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应明白,任何物质实体都是由下一层次的物质要素,通过一定的联系结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金融》是全省农村金融战线广大职工进行农村金融理论研究,交流科研成果,反映农村新情况、新经验的学术论坛,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的热心支持下,到83年6月底,共出刊13期、登载了160余篇文章,对指导和推动本省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金融理论研究,开创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使这个刊物更加为广大作者、读者所关心,进一步调动全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的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  相似文献   

9.
方励之以天体物理学家的身份,热衷于向青年学生讲政治问题。尤其是1986年他出国转了一圈之后,更是大讲特讲。其次数之频繁,可谓紧锣密鼓;其内容之冗长,真是喋喋不休。从去年11月15到19日,日历只翻了5页,他的讲话竟达6次之多。方励之说:“每次出国以后,看到了许多对比的情况,我的感受用一句比较粗野的话来说就是‘恨不得踢中国两脚’,觉得中国发展太慢了,如果不再使劲踢中国两脚,此生实在对不起我们的民族”。这些话,大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概,好象十亿中国人都是浑噩之徒,唯有他这么一位忧国忧民之士。所谓踢中国两脚是什么具体含义呢?方励之的上述  相似文献   

10.
清德宗载湉(光绪)的宠妃——珍妃,姓他拉氏,满州镶红旗人,生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其父为礼部左侍郎长叙。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她十三岁时,与异母胞姊瑾妃同选入宫。次年,姐妹俩被册封为瑾嫔、珍嫔。二十年(公元1894年),珍嫔晋封珍妃。珍妃年轻美貌,性情活泼,知书达理,聪慧贤德,初入宫时甚得慈禧喜爱。后因她常与德宗帝互换装束,女扮男装,喜欢慈禧所厌恶的摄影照相等新玩艺,加上隆裕皇后嫉妒,常在慈禧面前说她的坏话,遂使她逐渐失去了慈禧的欢心。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德宗帝接受了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主张,颁布改革命令,推行新政。珍妃积极赞助德宗帝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11.
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参加过黄巢起义军的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千余年来由于前人记载不一,并且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有疑”问题。最近我们在探讨黄巢起义史实的过程中,翻阅了有关史籍,尤其查阅了有关的地方志,发现了一些过去较少被人注意的史料,现提供出来,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自五代两宋以来,一些笔记传闻中,许多人认为皮日休是被黄巢所杀的。如孙宪光的《北梦琐言》云皮日休“黄巢时遇害”。钱易的《南部新书》癸部云:“皮日休,历太常博士,后从巢寇遇祸。”其它如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全唐诗》卷608《皮日休小传》、《全唐文》卷796《皮日休传引》、辛文房《唐才子传》、《皮日休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清郭嵩焘的《郡斋读书志》和近人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均主张此说。其中《唐才子传》记载最为详尽:“乾符丧乱,(日休)东出关为毗陵(今江苏常州)副使,陷巢贼中,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一烟厂工人哲学小组的组长,我们开始学哲学已经两个多月了。现在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学哲学的方法,收获和体会。我们这个工人哲学小组,是今年六月下旬成立的。有组员14人,其中生产技术工人占70%,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之中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对它的影响力应当予以谨慎评估。关于中国在拉美扮演的角色,主流言论把中国或塑造成拉美发展的一大威胁,或赞誉为值得效仿的模型。本文质疑主流,总结认为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不断涌现的新兴的贸易和投资模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建议中国和拉丁美洲协作,共同开创南南经济发展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日本认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与世界上某些国家差不多大小的面积和相当的人口,由于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不发达,经济上的自立程度比较高,日本企业在和中国打交道,发展经济关系时,将以特定的地域为对象。为此,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从1980年起就对我国进行地域经济研究。他们做了“中国各省经济地理”和“中国沿海11省、市经济”的研究之后,1984年完成了对我国地域经济的综合评价。评价以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利用评价目标和评价指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九七九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我的两本小书:《五四运动论文集》和《五四运动在北京》。此后不久,《文史哲》编辑部就要我写一篇给青年人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而且命题为:《我是怎样研究五四运动史的?》不过,我迟迟未敢动笔,因为感到自己才疏学浅,人微言轻,对青年不会有什么帮助,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五四运动史》一书尚未写完,谈经验未免为时过早。我在上面两本小书的《后记》中都表明了这样的愿望:“将来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我愿意在科学的道路上重新起步。”意思是说,希望在那两本小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完成一本可读的书。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五四运动史》就是近几年来在那两本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的成果。书成之后,总要有一篇序言或后记之类的文字,向读者交待写书的经过。因此,我写下了《我是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几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其中谈到鲁迅的文艺思想曾经受过托洛斯基的影响。但是,因为托洛斯基的名声很臭,有些同志曾有意无意的迴避这一史实,或在资料上略而不谈。例如唐弢同志在《<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编校后记》里写道:“……找到而未收入的,有《亚历山大·勃洛克》译文一篇,因为后者是托罗兹基的原著。”(《回忆·书简·散记》第99页)我以为,既要求“全”,则虽为托洛斯基的原著,而为鲁迅所译的,倒也不必为贤者讳。因为事实毕竟是事实。1926年7月,鲁迅在《<十二个>后记》里,曾经这样评介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大概还以为托罗兹基是一个喑鸣叱咤的革命家和武人,但看他这篇,便知道他也是一个深通文艺的批评者。他在俄国,所得的俸钱,还是稿  相似文献   

17.
战后三十年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现有人口将近500万,总面积只有404平方英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本来是个商业中心,主要从转口贸易中维持国民帐户的收支。在1941~1945年的日本占领期间,贸易停顿、货币贬值,粮食缺乏、民不聊生。战后,英国重新控制后,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1950年由于美国侵朝战争爆发,以及随后在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宣布对中国沿海实行经济封锁,使香港的转口贸易再次遭受打击,香港经济一再衰落。本来,随着香港局势逐步稳定,人口已在急剧增长。1945年香港人口曾减至60万,1947年却增加到180万,1950年却达到200万人。但当时的香港却只有1,500家小工厂,就业人数不到八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5亿港元多一点,平均每人750港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到一九六三年底,我从《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中选讀了一百一十六篇文章,另外还讀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經常有人問我:“你为什么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我的回答是:“要从毛主席著作中获得做一个革命的人的道理。”如果說得更具体些,我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文史哲》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个人的治学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这实在很不敢当。虽然,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科研等部门工作,终觉得忙忙碌碌,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安心读书,学殖荒落,乏善足陈,但又不可重违编者的雅嘱。所以,只好不怕丑陋,写出来,聊供参考。我出生于大动荡的一九一一年,这正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一年。可是,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下来,接着发生袁世凯帝制自为、护法战争、军阀混战。而日本又乘欧洲大战之机,加紧侵略我国,促使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些事情连三接四而来,这不能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痕迹,其惟一的效果,就是养成我早年每日阅读报纸的习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的“早熟”是惊人的:少年时代就考虑国家、民族、社会、人生之类大问题,就能感到“政治恶象的刺激”,做出在民初的“国庆”日写挂“国丧”灯笼的奇事;十六、七岁竟能考虑到整个“社会问题的政洽解决”;十八、九岁就有“文化救国”的抱负,思考“佛教人间化”之类较深奥的问题;二十岁就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俄文专修馆进步学生和北京学联的领导人物,《新社会》团体的主脑,写出不少颇具哲理思想的文章;二十二、三岁就写出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那样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