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已逐渐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家庭教育被弱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因此,亟需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以《家庭教育法》为核心,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法律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后现代化的文化环境。继而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面对的文化挑战,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变过程中的文化价值与功能上的自我矛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倾向与认同危机、价值观教育的宏观强化与微观弱化、培育和践行效果苍白。最后从关注人的生存境遇、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和回归生活世界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梦目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教化进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价值理念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影响,折射到家庭教育上,则体现为中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导向和选择,对此予以科学分析,并在反思中就我国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无疑能对中国家庭教育的优化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并把儿子傅聪成功地培养成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在《傅雷家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思想,这对当今社会与音乐的发展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警示了现代中国人要植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17年前,寨子村乡村女教师郑冰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她带动妇女们学习农业技术,开展家庭教育,文娱活动,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上进的文化理念输入到村落中,满足村民们的文化需求。她发起成立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农民协会"登记的社会组织,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有机农业联合社为核心的合作社联合体。郑冰不断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意义的精髓,如何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成为本文研究和分析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中国文化传统和世界文明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中国执政党核心价值理念作出精炼概括与表述,关系到党的价值理念有效的大众传播与动员,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的有效对话和交流,从马克思主义理想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个文化发展脉络中梳理价值理念的精华与共性,可以得出和谐、人本、民主、法治为执政党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是最严格、最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形式和内容不但延续几千年,而且其内函和实质对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深刻影响。如果说,妇女翻身,需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话。其文化翻身,特别是取得自身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从旧式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才是从根本上找到了出路。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作若干分析,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计划经济已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转轨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文化转型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南北朝、五四运动几个时期都发生过;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转型时期。一个民族的文化,其灵魂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文化转型最主要的标志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文化价值观是世界观与人生观中的轴心和灵魂。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价值观有主观性、导向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是人的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而且是个有结构的系统。在价值观这个系统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标准和实现价值的手段等四个层次。价值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包括人的欲望、兴趣和情感等,基本上属于对价值的感性认识。价值认识属于理性认识,主要包含理论、道德,意志等,其中理想居核心地位。因为它能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 ,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要构成。创业导向对于推动我国家族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研究了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家族涉入(家族管理权、家族代数)、制度环境对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中国东西部地区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发现:第一,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家族管理权对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家族管理权的增大,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增大;第三,管理企业的家族代数和制度环境对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与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即随着管理企业家族代数的增加或家族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改善,家族成员心理所有权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减小。文章丰富了新兴经济体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前因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我国家族企业创业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的裂变,使传统游戏衰落,以网络为主体的网络游戏成为主流,网络家庭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了青少年。网络家庭对青少年家庭观的主要影响在于家庭责任的淡薄、性观念的淡漠和人伦关系的淡出。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身心发育都有不良影响,这是一种对青少年不宜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建设有道德的和谐家庭。当前广东居民家庭道德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缺乏家庭责任感、对老者不尽孝道、对幼者缺乏爱心、追求庸俗生活方式等问题。建设有道德的和谐家庭的对策是:充分认识家庭功能,形成家庭工作机制;创建新型家庭美德,加强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指导家庭道德教育;认真研究家庭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家文化是在家族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各种组织行为。在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使得家族企业呈现出各种形态。从家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出发,将家族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种长辈与幼辈之间的不对称互动关系。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亲子互动则会损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良亲子互动往往会导致病态的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疏离、纠缠、三角缠、倒三角等,都与不良亲子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不良亲子互动与病态家庭结构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work interference with family,WIF)大于家庭—工作冲突(family interference with work,FIW);男性的WIF和FIW均高于女性;未婚者FIW显著高于已婚者;有子女者WIF显著高于无子女者,且和子女年龄呈显著负相关;WIF和每周工作时间呈显著正相关,FIW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具有职业特性,性别、家庭情况、工作时间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不同方向冲突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社会转型给家庭变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冲突。本文从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变化,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提供了一些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从《共产党宣言》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关于家庭的论证入手,运用经典理论对家庭的未来进行分析,指出专偶制家庭会在漫长的时间后消失,消失的原因在于原有基础的丧失以及内在否定力量的成长,而最终会真正实现没有其他补充相伴随的单偶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和人伦之源。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主要精神支柱,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家庭美德建设也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家族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平均寿命很短,迫切需要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本文拟从家族企业文化构建角度探讨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对家族企业文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家族企业文化构建应树立长期培育的科学理念,优秀的家族企业文化应与企业多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远景一致,家族企业文化构建应突出个性特征,家族企业文化构建应寻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