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於越,也称于越、大越、内越,是百越的一支。最早的首领叫无余,《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说:“无余始受封,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贡才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陆陵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经过若干年代后,才“稍有君臣之义”①。传至允常时逐渐强大,开始称王,并与句吴交兵。允常死,勾践立,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与吴构和,勾践入吴为质。返越后,重用文种、范蠡,实行社会改革。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相似文献   

2.
《吴越春秋》讹误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是一部较为完备而有条理地叙述吴越历史的专著。赵晔正是通过杂抄史书、熔汇传说、记录谣谚俚歌,进而驰骋想象,演绎了吴越两国兴亡、盛衰的历史,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其功不可没。由于该书抄撮旧史,谬误之处不少。元徐天祜及清人已有所刊正,但尚有未曾辨正或失之简略,为此笔者曾将其舛讹之处,逐卷罗列,稍加考辨,现择其部分,记述如下。1.《吴越春秋》卷一,概述吴族世系,“……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而《史记·吴太伯世家》作“熊遂”,系一人。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记录了这相异之处。考之吴世次,“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史记·吴太伯世家》)。司马贞(《索隐》:“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以)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有人爱取“句践”为名。例如: 《孟子·尽心》有宋句践。朱熹《集注》: “宋姓,句践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有鲁句践。司马贞《索隐》:“鲁姓,句践名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春秋末年的沼吴成霸业的越王句践(《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这个名字中的“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引颜师古之说云:“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准此,则句吴之“句”,犹阿Q之“阿”了。句践之“句”,意义约与此相若。践,《集韵》音贱;《广韵》释以“蹋(踏)践”。《礼记·疏》云:“践,蹋也。”《释名》:“践,残也,使残坏也”又,《尚书·序》:“(周)成王东伐准夷,遂践奄。”《释文》:“践,藉也。”反正,践之恶义甚夥,而嘉义则较少。践,音贱,可通“贱”。《玉篇》释“贱”曰:“卑下也,不贵也。”卑下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4.
近阅王炜常《越国固陵城考辨》,使我不能苟同,特撰此文与其商榷,并求教于行家。众所周知,春秋晚期吴越结怨,烽火四起,战争频繁。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曾在夫椒发生了一场重大战役,《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夫差二年:“吴王悉(发)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而据《越绝书·记地传》称,由于越王勾践错误地任命了“贪而好利”、“无长策”的“细人”石买为越军主帅,石买发兵至钱塘江上,即“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卒,独专其权”,导致“士众鱼烂”,越在此战役中惨败,退守会稽山,最终向  相似文献   

5.
吴、越先民的精神信仰,明显地保留着氏族社会蒙昧野蛮状态图腾崇拜的遗俗。《尹文子》、《韩非子》、《越绝书》等文献都记载着越王勾践礼敬青蛙的故事,《尹文子·大道上》说:“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娃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在越人那里,青蛙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效用? 这一点对于当时的华夏族文人来说,也是颇有些离奇而难以索解的。近代以来民族学、考古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揭破“越王敬蛙”之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际上,“越王敬蛙”的传说,恰恰透露了古代越人及其祖先图腾崇拜的历史之真像。在蒙昧野蛮的远古社会,人类的祖先受一种虚幻的、超越自然力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每个氏族都与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有亲属或其他关系,先民们感到这些动物或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与本氏族的兴衰繁荣有  相似文献   

6.
绍兴印山大墓的发掘,以其宏巨的规模、特殊的形制和豪华的墓室而闻名遐迩。然而,由于古代盗掘的严重,墓内未能出土能证明墓主人为何人的直接物证,使得人们在惊叹其规模巨大的同时,不免产生一丝遗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考证,作为发掘大墓的主持者和参加者,对这一墓主人问题研究已获明确结论,认为是越王允常。本文就此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7.
越王勾践(?—前465。在位前496—前465)与吴王夫差(?—前473。在位前495—前473)是春秋战国间的两个著名君王。在两国的长期交战中,前者获得最后的胜利,后者则在最后的失败中国破身亡,这是人们都很熟悉的历史。但由于过去的历史记载往往以成败论人,因此,多年以来,对勾践与夫差的褒贬,几乎早成定论。勾践被推崇为一个选贤与能,刻苦砥砺,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英明国君;而夫差则被贬低为一个骄奢淫佚,亲信奸佞,残害忠良,咎由自取的无道国君。其实,这种评论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说,在历史上长期来流传的这种对勾践和夫差的评论,有一半,即对勾践的评论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但是另外一半,即是对夫差的评论,包括推崇被夫差赐死的伍子胥以及责骂夫差的亲信太宰嚭(伯嚭)  相似文献   

8.
再论越族的鸟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族的图腾崇拜,学术界大多引《说文》“闽,东南越。蛇种”和“蛮,南蛮。蛇种”等史料,认为越族是蛇图腾。有的同志还就“几何形印纹陶同于蛇身上的纹饰”作了很有创见的论证,阅后深受启发。不过,我认为在偌大的百越地区,还有其它的图腾崇拜,就浙江而言,当时的於越还有一种鸟图腾。(一) 古籍中,对于远古时代地处海滨的“大越”,常见载有一则“鸟田”神话,说的是天下悉属禹时“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至禹崩后“众瑞并去”,后来“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无余始受封时,有“鸟田之利”,宗庙祭祀之费乃复,无余传世十余代后,“末君微劣,不能自立”,因而“禹祀断绝”。至有人生而言语,说要“修前君  相似文献   

9.
1986年5月至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发掘了一处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地,现发现有十一庄大墓。出土随葬品达1200件(组)之多,其中陶器37件,石器54件,玉器1100余件(组),玉器占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反山墓地是一座人工营建的高土墩,高约7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  相似文献   

10.
西施下落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不数年而一举沼吴雪耻。是役西施之功,实不在文种、范蠡两大夫之下。但这样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在关亡之后不见露面。究竟下落何处?致后人猜测纷纭,一曰:越沉西施于江。再曰:范蠡扁舟载西施归隐五  相似文献   

11.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青铜剑是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全长55.6厘米,身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剑格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有美丽的花纹。剑身中脊起棱,饰有黑色的菱形花纹,锋锷弧线内收,呈两度弧曲。近格处  相似文献   

12.
句吴与于越同属古越族,有共同的民俗,表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现分别谈一谈。“断发文身”是吴越的重要习俗之一。记载吴越“断发文身”的材料颇多。首先就句吴讲,《左传》哀公七年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这是讲太伯、仲雍到吴地后,跟随吴越人的习俗,也“断发文身”,《论衡·四讳篇》云:“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竟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所以《风俗通义》云:“裸国,今吴郡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论衡·书虚篇》云:“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可见,吴地的土著本来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正因为如此,故句吴立国后,就把它作为“国俗”。凡是投顺吴国的入,都必须服从这种“国俗”。《左传》昭公三年载:“吴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况马沱墓地(又称马粪沱墓地),位于长江北岸,西距重庆市云阳县城7千米,西隔小溪与朐忍县治(现旧县坪遗址)相望,是当时离县治最近的一处墓地,故墓葬以战国墓、汉墓为多。(图1)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东周、汉、六朝、唐等时期墓葬124座,其中战国墓有30余座,汉墓90余座,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11):143-147
本文对汉墓中常见的买地券及镇墓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买地券、镇墓文均具有冥界文书的性质,二者与战国时期的遣策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存在着遣策至告地策再至买地券及镇墓文的过程。买地券、镇墓文二者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相近处。镇墓文功能较为明确,早期买地券真实性较强,史料价值高,晚期买地券则明器性质明显,内容也渐趋一致。但是,二者的流行时间略有重合,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文末还对买地券及镇墓文流行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讨论,并提出了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范蠡是春秋后期人,生于楚国,出身微贱,后到越国。据《国语·越语下》的记载,他与文种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发愤图强,灭吴称霸的谋划者。据《史记》载,灭吴后,范蠡为上将军,自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弃越去齐,变姓名在齐国海畔治业致富。齐国想用他为相,范蠡辞相印,散家财,移居当时的商业中心定陶,自称陶朱公,从事贸易,“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又致大富。从范蠡生平来看,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大商人,又是  相似文献   

16.
日铸茶研究     
在浙江绍兴东南的会稽山麓,有一地势起伏的山岭,出产一种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人们以“日铸茶”,“日注茶”、“日铸雪芽”称之。“日铸”二字源于此山之名。据北宋杨彦岭《杨公笔录》:“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浙江……有上灶、下灶,盖越王铸剑之地。世传越王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而铸成,故谓之日铸。”而今日铸山虽已鲜为人知,上灶、中灶、下灶(铸剑灶基)很久以前就已成为附近三个自然村落的名称,但日铸茶却因其具备优异品质,一直为皇室,官家和民间所喜爱和歌颂,名播中外。  相似文献   

17.
凡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人们往往以越灭吴时,楚使申包胥为越王勾践赞襄大计等史事,来说明越、楚间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然而,揆诸史籍,申包胥使越一事,却颇为使人生疑。首先,就史料而言,在先秦史籍中,申包胥使越之事,仅见于《国语·吴语》: 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问焉……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相似文献   

18.
1986年5月至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发掘了一处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地,现发现了十一座大墓。出土随葬品达1200件(组)之多,其中陶器37件,石器54件,玉器1100余件(组)。玉器占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反山墓地是一座人工堆筑的高土墩,高约7.3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面积为2700平方米,土方量约二万立方米,这需用大量劳动力才能完成这个巨大工程,因此考古学家们将其称之为“土筑的金字塔”。这次发掘是五十年来良渚文化发掘成果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0,(2)
吐尔基山辽墓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契丹大贵族墓,女主人地位极高,当为一位地位崇高的女萨满。根据文献和出土遗物等综合分析,该墓主人有可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妹余庐睹姑公主。  相似文献   

20.
景明 《今日辽宁》2019,(3):48-51
<正>朝阳是一方神秘、神奇、神圣的厚土。虽然她历史的真面目已经渐渐被拨开,但从三皇五帝到孤竹古国,从"宗庙之始"的女神庙到牛河梁先人聚居地,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真相。1黄帝葬在牛河梁?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墓主人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是一老年男性。随葬7件玉器为: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镯各一件,玉璧和玉龟各一对。据推测,箍形玉是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权地位的象征。勾云形玉佩是墓主人生前"一人独尊"、王权显赫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