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兽字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颁布,并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和规范劳动行为的法律,是我国劳动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颁布与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为亿万劳动者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劳动部部长李伯勇7月15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作了高度的评价。 李伯勇在回答记者关于劳动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时说:制定《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在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参加和组织工会等方面的权利,也相应规定了劳动者在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的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应是同质的社会关系,雇佣关系为劳动关系的特殊形态。现阶段司法实践对两者的调整分别适用民法和《劳动法》的做法,只能是在雇佣关系目前尚未由专项法律予以明确规范情况下的暂时性应急措施,今后应建立由《劳动法》对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统一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6.
规范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保证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当前劳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劳动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法律观念不强,劳动合同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内容、变更和解除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劳动合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规范劳动合同的对策,更好地贯彻《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谈几点看法。一、目前劳动合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6条规…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调整对象,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主体间,劳动法选择了倾斜保护劳动者的视角并展开制度设计。从劳动关系产生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劳动法诞生的历史使命,而对现代劳动关系的解析也使弱者理念成为劳动法必然的选择。在两种理念的互动、博弈中,劳动法既要贯彻倾斜保护弱者的理念,又要对劳动者弱者理念进行必要的反思,把握倾斜保护的尺度,达致劳动关系平衡协调的调整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也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到1994年底,我国已批准立项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5.3万家,其中,已开业投入运营的有4.7万家,从业职工人数600万人。从总体上看,多数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劳动关系还是比较协调稳定的,但是,近年来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船员劳动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分析了船员法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船员劳动力的特殊性、船员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船员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结论是船员劳动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劳动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地位方面、劳动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结合并形成产品——海运服务的过程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陆上劳动的特殊性,因此,用于调整一般陆上劳动关系的劳动法不适应船员劳动关系调整的需要。在我国为了保护海上劳动者——劳动权利,促进海运业的发展,必须制定作为劳动法之特别法的船员法。  相似文献   

10.
雇佣关系的定位及其法律调整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的雇佣关系不是完全私法意义上的民事关系,其在本质上应属于劳动关系范畴,故对雇佣关系的法律调整,不宜采用现阶段与劳动关系"分而治之"、由民法加以调整的模式,而应统一纳入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体系,由劳动法予以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关于主体不合格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以及关于期限规定的条款的溯及力问题进行探讨。立足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对效力问题的解释以如何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原则,得出主体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应适用《劳动法》,其效力视情况而定:用人单位不合格的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劳动者不合格的劳动关系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应当被强制终止,而其存续期间的劳动者权益应当受劳动法保护,以及第14条关于期限的规定具有溯及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通过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这种“微观权力”关系的调整,为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搭建更为扁平化的“微观权力”架构。同时,由于权力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各种利益相关者为保值或增值自身利益而加入这个利益博弈格局,从而使新《劳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预期目标和效益。因此,通过对新《劳动法》可能的正、负价值的认知与解读,可以为人们趋利避害地利用它实质性地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贯彻实施《劳动法》有利于建立新的劳动制度林添成(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湛江524048)全国亿万劳动者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已于1994年7月5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劳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能够保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有序运行,更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第17条规定,条款内容比较原则、抽象,而配套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已经人大会议审议,进入调研和征求意见阶段,但尚未颁布实施。本文从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复杂多样、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等行为亟须规范等实际出发,就完善劳动合同立法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关系是解决劳动法问题的逻辑起点,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也应当遵从劳动法的立法目的。然而,我国现行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却呈现出封闭、复杂的特征,其中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伤损害救济中所遭遇的劳动关系认定瓶颈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例证。劳动关系认定规则的缺陷直接造成劳动关系认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劳动纠纷的解决。因此,根据劳动法的立法目的重新厘清劳动关系的含义,推进劳动关系的理性扩张,是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因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而引发的各种争议的有效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劳动关系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竞争的经济团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和从契约到身份、契约的综合的过程。劳动关系之中应该包括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关系。劳动法应该是调整上述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而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农民工问题大量涌现,国务院研究室就解决农民工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较之前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深度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法褒贬不一,但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理念对推动劳动法学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具有积极的意义。对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动法的利益保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基于民法而超越民法 ,有其独特的利益保护结构。正视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失衡状态 ,国家通过制定强制性法律规范并且允许工会团体力量介入 ,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而协调劳动关系 ,促进平等 ,追求实质性的公平 ,进而实现社会正义。为达这一目标 ,有必要增强劳动法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因此 ,笔者建议制定《劳动合同法》和《劳动监察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