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社会与教育刍议梁锐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断言,从现在起,开始了第三次浪潮。他将它称为信息革命阶段,并认为可能只要几十年时间就可以完成信息革命。另一学者奈比斯特也得出几乎与托夫勒一样的结论,他宣称美国社会正在蜕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欧美和日本的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预测学家,对新技术革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1978年,法国前内政部长米歇尔写了《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一书,认为人类经过工业社会,现将跨入科技社会。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的冲击,现正进入第三次浪潮时期。1982年,美国社会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发表了他的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美国社会和国民生活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趋势,指出美国于五十年代中期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同年,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以来 ,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 ;奈斯比特 1 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 ;英国莱斯特 1 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 ;1 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 ;1 9 96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 ;1 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第一次明确定义了这种新型经济。即“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它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依据 ,…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表现目前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持续增长,成为仅次于60年代越战期间92个月和80年代里根时期106个月的第三次最长的经济复苏。据统计,92年1季度至98年1季度,年均增长率近3%(...  相似文献   

5.
一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国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文明浪潮”,或所谓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专著也相继问世,可谓时髦一时。尽管我们对其中一些政治观点不能同意,但他们对变革事态的综合描述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却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证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从它的实施和方法论演变的意义说可以分为社会调查、社会学调查和新社会学调查三个不同的里程。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为第一个里程,其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可推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30年代中期至1952年为第二个里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当推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1979年社会学恢复至今为第三个里程,代表作当推费孝通的《行行重行行》一书。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社会学逐步茁壮成长起来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我想从《未来的震荡》和《第三次浪潮》这两本书,谈谈未来社会发展问题。一、《未来的震荡》一书的主要观点这本书于1970年出版,发行了七百万册。它的主题是:变化对人类是有影响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适应能力。然而,在当时的美国,许多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济浪潮已拍岸而来,它将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重大的影响,国外传媒曾称其为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交响曲。1 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的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具有其显著的特征和明显的标志,它的兴起,不是空穴来风,而有其形成的背景。6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于是出现了“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等概念。目前为人们所议论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  相似文献   

9.
吉尔曼著《利润率的下降》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注意。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从1958年第3期到1960年第1期陆续发表了评论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该书加以评论。《美国经济评论》1959年第5期和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59年第4期也分别发表了两篇书评,对这本书做了简短的评介。罗宾逊夫人认为吉尔曼的论证充满了逻辑的混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政治学家寒缪尔·亨廷顿把 70年代中期以来遍及全球的民主化运动称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他认为 ,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民主化浪潮 ,每次民主化浪潮都有一批国家实现了民主化。“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是 1 974年从欧洲南端涌起的 ,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三个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 ,民主化浪潮蔓延到葡萄牙。西班牙的前殖民地拉丁美洲 ,一个接一个的军人政权还政于民 ,到了 80年代末 ,这片大陆已基本实现了民主化。 80代年中期 ,主民化浪潮涌入亚洲 ,菲律宾、韩国等权威主义国家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 80年代末和 90…  相似文献   

11.
冯凭在《学术月刊》1988年11月号上发表文章,用长波理论分析新技术革命,并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说提出异议,对“反工业化”思潮作出独特的评价。长波理论,是康德拉提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经济长期循环理论。第五次长波的主导性技术进步因素是信息、硅、太阳能和空间。冯文认为,当前的新技术革命应该是第五次长波,而不是第三次浪潮。中国是一个工业化起步较晚、程度较低的国家,和世界经济的衔接交融不十分紧密。但  相似文献   

12.
评汪海波著《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49.10-1957)柳力锋汪海波教授主编并参与撰写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一卷本),于1986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并于1987年重印了一次。该书出版以后,在海内外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在80年代末,海外学者经慎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竞争政策的演变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集中与垄断趋势的发展,美国于1890年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但未有效地遏止垄断。又于1914年颁布实施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此后,《克莱顿法》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补充,并以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监察,取得了某些成效。80年代以来,美国的反垄断和竞争政策有所转变,一是放宽了竞争性部门市场行为的限制,二是放松了对非竞争性部门在市场上的国家监控与调节。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风险投资的风险转移机理及风险投资合作模型研究魏灿秋关键词:高技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合作模型风险转移机理现代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都把高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美国50到60年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是一部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未来学著作。作者自称曾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书中关于西方未来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的观点,一方面反映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因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和研究的;但同时也应看到,资产阶级学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急和动荡,因此对书中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替资本主义作辩护的观点,我们也必须予以鉴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1994年6月7日俄国《独立报》发表米罗诺夫采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的文章。该文国内有的报刊曾摘译发表,但涉及托夫勒理论的核心部分未予翻译,且译文与原文有较大出入,故本刊仍作详细摘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它是以高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一种比工业经济形态更高的经济。到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将这种新型经济称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是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和世界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是高技术和新技术的合称,“高技术”一词是由英语“hightechnology”(缩写为“higttech,)直译过来的,美国科学院1971年出版的《技术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最早使用了“高技术”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认识和使用“高技术”概念上不完全一致,其中有三种见解较有代表性,一种认为高技术是处于当今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尖端技术,另一种认为高技术是从经济角度对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一类产品,产业或企业的通称,还有一种认为高技术是指工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的技术,上述看法各有其合理处,但也有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重心不在知识,而在创新从各个角度了解知识经济,以便知道我国距离知识经济还有多远。知识创新源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知从何时起,"知识经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卷过了大半个中国,"知识经济"逐渐从学术概念转化为时髦的生活语汇。对此,田长霖教授指出,内地"知识经济"炒得比国外还热,什么大趋势、第三次浪潮,反而容易产生误解。有知识未必能取得效益,只有创新经济才有生命力。田长霖何许人也?他193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50年代初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是一位热导和热物理专家。1990年2月,出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