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月八日,是世界妇女的节日。值此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组"国际女性人才风景线"的文章,作为献给这个国际女性节日的一份礼物。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国际大家庭,女性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半边天"。女性人才在国  相似文献   

2.
张广芳 《人才开发》2000,(10):27-29
在香港这个人才荟萃之地,不单男性奇才辈出,而且女性也不甘后人。在社会各界,活跃着一大批巾帼糟英,女中豪杰,成为香港社会一道亮丽风景线。而政坛女杰多更被人才学者形容为“国际罕见”。 不久前,香港特区政府新任命一批高官,就有三名女性。包括即将擢任为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的尤曾家丽,升任经济局及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淑仪和罗范椒芳。在香港现有24名主要官员中,有1/3是女中豪杰。除上述三位之外,其余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62-62
2007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移师深圳,并首创“国际人才高峰论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人才和智力流动频率不断加快的发展形势,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提高中国人才国际化的水平,以应对世界人才的竞争。李肇星:发挥创新力只有依赖人才“创新靠什么?人才!”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李肇星强忍咽喉痛,将原定20分钟的演讲足足延长到一个小时。他的一句“深圳就像少先队员”成为了全国多家媒体第二天的头条新闻。  相似文献   

4.
面临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我国民营企业如何经营和管理人才呢?怎样才能挤身世界强手之林?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聚集各路人才于麾下,才能“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下旬,在中国举行了一项面向世界的中学生数学奖颁奖活动,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关注。这不仅由于奖项的评委是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名校的世界一流数学家,更重要的是,这个奖项的组织者是国际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而且这个奖项直接以“丘成桐”冠名,其全称是“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相似文献   

6.
国际院士讲堂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主办,环球英才网、聚英创集团承办。国际院士讲堂是在成功举办“国际名师讲堂”“高端专家讲座”47期的基础上,发挥环球英才促进会作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和聚英创集团优势,打造的一项特色公益活动,旨在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院士的智力资源更大范围予以共享,促进才智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项目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国际三八妇女节又来到了,我和《人才开发》杂志社的同人向全国城乡各条工作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敬礼。 三八节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争取和平民主和争取妇女解放的节日。自1909年由美国芝加哥女工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开始;翌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由国际妇女领袖蔡  相似文献   

8.
李海宾 《人才瞭望》2023,(21):17-19
<正>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争先进位的“竞争焦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直接影响现实生产力变革,围绕人才主导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内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竞争实际上是背后人才的竞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人才是关键变量。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城市要想吸引人才关键是要打造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生态。  相似文献   

9.
节日是世界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民族财富,然而可悲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裂和丢失,传统节日大多也因此失去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形式,被广大民众逐渐等同于“假日”,变得空洞、茫然。因此节日或是假日本身的“价值”值得国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人才比例比一些发达国家高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女性人口占了“半壁江山”。从您研究的女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领域来看,目前,中国女性人才的总体状况如何?并呈现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向呢?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交流》2013,(12):12-14
人才资源是关乎一国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国家而言,提升国家魅力,需注意网罗人才;对城市而言,城市发展需要以不同的“城市性格”来吸引国际化人才;对企业而言,发展壮大“走出去”更离不开国际人才而对国际人才自身而言,在中国的就业、生活上的跨文化沟通、融入团队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惑。本期特别策划,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共同关注国际人才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搭建国际人才引力场,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本刊第三期,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95周年、中国现代妇女运动80周年,既是世界妇女的隆重节日,也是我国妇女的隆重节日;既是世界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节日。本期为此刊发了《妇女解放与妇女成才》、《上海女性的素质教育》、《女性创业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三篇文章,并在封面刊出妇女优秀人才陈玉兰,并刊出对她的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裔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科学思想、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海外华裔,尤其是“海归”中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帮助加快推进我国的人才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启发 《国际人才交流》2006,(3):I0001-I0001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居住在世界各国的伊斯兰教徒,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干净,并自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在节日来临之际,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在京工作的外籍穆斯林专家参加庆祝活动。曾于1999年获得中国国家“友谊奖”的埃及专家侯赛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知人有妙术王通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过一首著名的散文诗,题目叫《一个人是一个谜》。是的,人确实是一个谜。难怪大翻译家傅雷先生感叹说:“了解人是一种最深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事工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一种最深的艺术”。下面,我介绍两种识别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人事人才工作也要融入国际大循环,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人才入世”,人事部门的整体素质及学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薛荣久教授认为,未来5年,“人才入世”将是中国加入WTO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按市场规律得到更好地体现,另一方面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入世”导致市场进一步开放的结果是:外国人才机构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才行业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用人空间迅速扩大,人才岗位交换频率加快,人才需求量增加,人才流动加快,就业竞争加剧,人…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战争是为了争夺自然资源,现在是为了那些具有知识的劳动力。”(美国《经济学家》)“入世”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国际大循环中。人才资源成为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人才问题,对于人才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题记  相似文献   

18.
● 世界最大的商业性人才招聘网站“巨兽”(Monster.com)负责人访华,该网站现已存有2000多万人才简历,在网上提供150万个工作机会,年营业收入超过4亿美元。● 我国“WTO专业培训工程”正式启动,培训基地设在国家行政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普尔摩公司与美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英国人力资源证书CIPD培训班,并颁发国际认可的CIPD证书。●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美国一批高校签定“中美人才培训项目”(PCTT),该计划以中高级人才培训为主要目标。● 上海人才市场改制,新成立的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完全采用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入世”的日益临近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供求双方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人才市场,进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时期。各种人才服务机构的日益完善,特别是“入世”后国际人才机构对中国现有的传统集市式人才市场冲击的加剧,迫使国内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必须确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以适应国际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人才服务机构正一步步向着新的方向转变,闪现着一个个新的亮点。 亮点之一:第二“人事部”   以前,企业因某种需要招聘临时或合同员工,得亲自四处寻找,费时费力,随着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出现,在招聘这个…  相似文献   

20.
筑造实现梦想的制度环境,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吸引人才的核心.“把最好的人才吸引过来,随他们做什么事情.”人选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比尔·盖茨曾说,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那么就要开始抢夺世界各国的人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组部启动“千人计划”,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曾经的人才流失大国,中国出现了“人才回流”,而人才主要接受地美国、欧洲,则出现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