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及提出北约新战略,目的是妄图称霸世界,实现其领导世界的野心.北约新战略的实质,是把北约由“集体防御”性军事组织变成一个所谓“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进攻性政治军事组织,进而彻底改变二战后,长期形成的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安全体制,以独霸世界.  相似文献   

2.
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聚焦欧洲和印太两大战略方向,加紧推动北约新一轮战略转型,不仅激活冷战结束后一度濒临“脑死亡”“肌无力”的北约组织,还重新赋予其“东进”印太、遏制中国的战略使命,通过扩大北约“全球干预”战略功能,试图构筑一个“以遏华为目标,由美国主导,以印太和欧洲盟伴为羽翼,东西呼应、两洋联动”的全球安全架构。目前,美国在推动北约“东进”印太方面,已促成亚太四国作为“邀请嘉宾”参与北约峰会和外长会,形成“北约+亚太四国”合作机制,升级日韩为“定制合作伙伴关系”,并力推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和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强化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实际存在。美国推动北约“东进”印太是为了应对印太地区的大国战略竞争,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达成控欧遏华弱俄、震慑朝伊的多重目的,其在策略上重点采取了外交诱拉、舆论鼓动、机制塑造和身份认同等手段,以形成北约“印太化”和印太盟伴“北约化”,达成“东西对接、双向奔赴”的局面。美国推进北约“东进”印太势必引发地区内国家关系复杂互动,冲击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破坏基于自由、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经略周边、维护领土海洋权益以及维持地区和平稳定带来多...  相似文献   

3.
科索沃危机本是南斯拉夫联盟内部追求独立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维护国家统一的政府之间的冲突。然而美国倚仗其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以“消除科索沃地区人道主义灾难”为招牌,率领北约绕开联合国,悍然对主权独立的南联盟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致使科索沃危机急剧升级,“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再次硝烟弥漫。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侵犯他国主权的野蛮暴行,淋漓尽致地暴露出美国等西方霸权势力在“维护人道、保障人权”幌子下,通过所谓的“新干涉主义”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推行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一随着冷战结束,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北约被重新激活且再次扩大。美国拜登政府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北约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强化,且亚太地区出现超越双边的军事合作关系,亚太“北约化”和北约“亚太化”的话题被不断提起。然而,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具有特殊性,冷战结束之后,北约的持续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北约具有严格的时空界定和鲜明的文明色彩,是大西洋共同体的重要制度,也是西方国际体系“中心—边缘”结构裂变与重组的产物。中美战略竞争是单一国际体系内的大国关系,而非阵营式对抗,无论是在亚太地区建立“小北约”还是将北约引入亚太地区,其本质在于美国试图将冷战战略强加于对华竞争之中。北约具有地域限制,而亚太地区复杂多元且拒绝阵营对垒,“北约化”只是美国的愿望而非现实。作为概念或者话语,“北约化”需要接受严格细致的历史审视和理论拷问,唯其如此,才能避免预言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武装侵略达78天和于同年5月8日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以来,联系到北约新战略概念的提出、北约东扩的实施、日本国会通过“日美安保体制新指针”的有关法案、美日提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TMD)计划”、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菲律宾连续多次用军舰撞毁我渔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国对我造成“撞机事件”等一系列严重国际事件,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我想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首先应该明确,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依然是缓和…  相似文献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是战后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产物。随着冷战的加剧 ,北约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 ,名曰军事组织 ,其实它的机构设置并不局限于军事范围。它的军事战略 ,也远远超出军事内涵 ,与北约国家的政治战略、国家战略密不可分。还应该看到 ,北约的成立及其军事战略的形成 ,都是在美国的操纵下逐渐形成的 ,美国是北约的龙头老大。北约成立初期的军事战略奉行地区性遏制战略 ,其后 ,不断地调整 ,先后经历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从“危机反应战略”到“新战略构想”等演变。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要看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真正目的,必须分析科索沃战争的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一、“人权”和“民族”问题只是掩盖科索沃战争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的假面具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的前夕,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巴尔干地区风云突变,科索沃问题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在“人权”和“民族”问题的幌子下蓄意制造了轰炸南联盟的人间灾难和民族厄运,而且捍然发动了对我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烽火,对于…  相似文献   

8.
两极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紧东扩,以控制和占领被称为“真空地带”的东欧地区,进一步遏制俄罗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本文主要分析美、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政策变化,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中俄经济合作国际新环境随着苏联和华约的解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企图乘机而入,极力推行东扩战略,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自身利益。尽管俄对北约东扩反应强烈,但因要求加入国态度积极,东扩已是大势所趋。苏联解体伊始,俄国的外交政策曾一度偏向西方。但由于西方援助迟缓,而且额度极其有限,代价高昂,加之北约东扩,俄罗斯逐渐对西方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从而与西方各国再难保持长久的温和关系。进入“冷和平”时期之后,俄开始放弃亲西方政策,并将其近期的外交调整为“全方位”态势,而且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仅重视西方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韩美同盟在军事安全、经济科技等方面正发生根本的转型。促使韩美同盟转型直接的原因主要有美国挑起的中美战略竞争,美国加速实施“印太战略”,朝鲜半岛的内生变量等。韩国的地缘战略和外交路线正在由“安美经中”转向“安美经世”,从过去单纯的“美主韩从”转变为引导、利用美国为其成为所谓“全球枢纽国家”的目的服务。韩国的国家整体战略指向加速西倾,并与美国及其主要盟友伙伴走得更近,中美韩三角关系愈加失衡。美国正在借俄乌危机加快打通北约和印太两个同盟板块,促使北约对接遏制中国的使命。韩国处在东北亚棋眼的地缘位置,类似于乌克兰在欧洲的地缘区位,韩国应在“齐楚”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宣而战,狂轰滥炸,至6月初出动了10000多架次飞机,投下10000多吨炸弹,发射了几千枚导弹,使用了最新式的武器,使许多民用设施夷为平地,制造了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战争灾难。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毁坏。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维也纳外交公约的肆意践踏,是二战以后世界外交史上的罕见事件。人们要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为什么要对一个面积仅1…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重新审视欧洲“战略自主”十分必要。首先,共同防务力量建设让欧盟近年来取得一些成就,但欧洲安全仍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北约。其次,从欧美关系演化看,跨大西洋联盟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得到一定“修复”。最后,受乌克兰危机和对俄制裁的“反噬”等影响,欧洲在安全、能源领域更加依赖美国,“战略自主”会走多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北约第二轮东扩虽然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一步受到西方的挤压 ,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严峻 ,但在“9·1 1”事件后 ,特别是俄—北约理事会成立以来 ,俄罗斯—北约—美国关系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 ,北约新一轮扩大不会引起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再度紧张 ,双方仍将加强在反恐和在俄—北约理事会框架内的磋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韩磊 《北方论丛》2021,(4):35-42
在北约向欧洲东部扩张的过程中,美国东欧裔族群以"中欧—东欧联盟"为主要活动载体,以推动中东欧国家成为北约成员国为主要目标,期望通过重构中东欧国家形象论证加入北约的合理性,对美国北约东扩政策施加影响."中欧—东欧联盟"游说活动的成功与自身资源、外交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与相容度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2008年以来,受到客观政治环境的干扰,美国东欧裔族群只能有条件地施加低烈度且不可或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财产严重损失。5月8日,又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可以说是自有《联合国宪章》以来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人权侵害事件。法西斯是赤裸裸地去直接毁灭人类,而北约则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去摧毁人权。人权在他们手上已成了一条鞭子。他们所标榜的人权正趋于虚伪,因为人权已被他们政治化、工具化和意识形态化了。人权的政治化、工具化和意识形态化是美国在人权理论和实践上制造的人类又一大不幸,其灾难像法西斯一样深重。其人道背后藏着霸道,其人权背后藏着霸权。通过人道追求霸道,通过人权追求霸权,这才是其人道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是冷战时期北约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美国能够准确地评估法国的行为,并重新定位新形势下与北约其他成员的关系,把提高北约凝聚力、增强北约的合法性基础、迅速高效地重建北约作为基本原则。这使得北约在美国的主导下较为成功地克服了法国撤离带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7.
自科索沃危机出现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鉴于波黑的教训,对科索沃进行了干预.为什么北约要干预科索沃危机?北约空袭南联盟对整个国际关系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机制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这种形式的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本文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加强机制霸权的原因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探讨,并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为例,分析了美国对待现存国际安全机制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及其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最后,文章还从宏观上对美国机制霸权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严浚 《理论界》2007,(5):193-194
北约作为美国全球扩张的工具,在布拉格峰会后为反对恐怖主义,主动应对亚洲未来的挑战,向中亚设立军事基地、派遣各种军事组织,对亚洲国家展开活动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北约在亚洲的活跃行动,影响到中国的军事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积极主动应对,有效化解北约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挑起中美战略竞争和俄乌冲突背景下,韩美同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给东北亚地缘安全形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当前,东北亚地缘安全结构逐渐失衡,正处在重塑或重组时期,由于韩国受到陆权与海权两方面势力施加的影响和冲击,拜登政府上台后韩国承受的地缘政治压力会更大。韩国尹锡悦保守政府将“强化韩美同盟”作为第一外交原则,并构建韩美“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在战略上,韩美同盟已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实现了对接,强化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并对北约打开了合作之门。韩美军事同盟的指向正在发生改变,已不局限于朝鲜半岛,而是开始面向东北亚、“印太”乃至全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地缘安全战略上,韩国应该在陆权与海权势力之间保持中立或动态平衡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