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城》四女性方道文对钱锺书先生的名作《围城》,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评论:“从头至尾,离不开女人”,“实与鸳蝶一墙之隔”,这无疑是一种偏见。在深刻领悟小说的中心意象及其独特风格之后,这种谬论便不生自灭了。因为从小说所提供的生活场景和形象画面来看,它描写了...  相似文献   

2.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小说 ,在对爱情的描绘处理上 ,它消解了传统理想爱情的神圣永恒、相知相悦和价值意义 ,使爱情成为围困人的“围城” ,这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反映出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而且揭示了人类爱情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生的讽刺和感伤──钱钟书《围城》症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34-36岁时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时期来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被认为是一部重要作品,即使在今天,也还有人持有类似看法。前不久,在一次会上,我还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钱先生的《围城》里都是一些玩笑,没有什么严肃的意义。首先给予《围城》高度评价的,是夏志清先生的《中国近代小说史》。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界对于《围城》事实上另眼相看了。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电视连续剧《围城》获得了巨大成功,长篇小说《围城》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现代文学学者徐乃翔曾经给我讲过钱钟书对于某些现代文学作品的看法。在…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新颖、奇特的譬喻,生动、传神的细节,诙谐、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作者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到十八世纪中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有人把《围城》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儒林外史》,并非过誉之词。所谓新的《儒林外史》,这不仅仅是就它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生活的题材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指《围城》渊源于传统,并超  相似文献   

6.
刘旭 《殷都学刊》2010,31(1):92-98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他所描写的是一批生活在"人生边上"的非主流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表现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后的畸形社会特征,着重剖析了这些知识分子个性与道德方面的弱点,并从中反映出一个行将崩溃的病态社会的真相,透视了在社会人生重压下主人公的精神受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表达了作者对整个旧时代生活的讽刺和感伤,寓示出人生处处是围城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它写出了“灰色知识分子”在人生、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性命运。《围城》同卡夫卡的《城堡》异曲同工。它的主旨是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绝望感,作品未能为方鸿渐指出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的《围城》不是一部方言小说,尽管其独一无二之处恰恰在于主人公流浪汉式旅行涵盖了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来自北方的人物也不少。《围城》语言策略值得注意之点是钱锺书很少让小说人物说他们自己的方言,而尽量让他们说南腔北调中西合璧的国语。《围城》中的方言土语就像鬼魂和影子一样藏在国语背后。虽然作者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偶尔使用方言,但也尽可能削弱方言的影响。吊诡在于这种超方言写作也能揭示蕴藏于方言中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精神。20世纪40年代,当北方作家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努力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时,南方的钱锺书却和他的人物一起学习正在形成中的国语。两种不同的学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语言遗产。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围城》与阿道斯·赫胥黎《滑稽圆舞曲》描绘了战争语境中陷入精神困境的中西知识分子群像。两部小说在空间书写上具有内在联系性,突出地表现在四组相互对应的空间意象上:伦敦穹顶模型与三闾大学、实验室与家宅、地下室与箱子、乡村与城市。这些空间意象折射出战时知识分子建构的乌托邦想象,关于社会的“圣化构想”或“悲观构想”,以及“疯狂症”或“失语症”。两部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都采用了圆形结构,与人物循环往复的挣扎状态互为呼应,与其间压抑、封闭的空间情境氛围相互契合。小说标题亦具有强烈的空间隐喻色彩,传递出中西小说家对战时知识分子“围困”处境和“滑稽”命运的共通体验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芳凝 《社会科学家》2023,(11):126-131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哲人卢梭的代表性哲理作品,被誉为一部“教育小说”,它融合了理论论述与小说叙事两种书写策略,在文本中呈现出一种论述拖出叙事,叙事承载论述的动态互动模式。在此模式中,小说叙事始终服务于哲理的阐发与接受,实现了修辞意义上“劝说”的功能性运用。一方面,小说叙事通过演绎抽象的理论论述,用故事对理论观点进行论证。另一方面,小说叙事将文学想象与虚构内嵌在文本的整体性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哲理作品的文学性与美学价值,并借此在读者接受上发挥优势。由此,通过分析《爱弥儿》中独特的小说叙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启蒙时代哲理与文学之间的交互关系,为重估文学在启蒙中的重要价值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围城》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审美功能?这一问题到目前尚无文章作专门论述.本文拟就此方面作些探讨.文章要点:一、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的矛盾组合,时空关系的隐显处理及分体时空的构造,是《围城》在时空艺术方面的新探索,也是其结构特征之一;二、淡化情节,将情节作为时空转换的机制,并形成四个链环,是作品的情节结构特点;三、《围城》结构就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而言是独创的、完整的,但站在审美的立场上,其又是“曲高”而“和寡”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栗华 《北方论丛》2001,(6):80-83
《呼啸山庄》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小说,对其主题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解读其意象和细节入手,可以对小说主题作出一种新的阐释:即通过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这一对“野”的爱与恨,小说表达了对叛逆性格的崇拜和对虚伪“文明”的抗议。应该指出小说的男女主义公是具有严重缺陷的人物,作者对希刺克厉夫的复仇行动是有所批判的,从而捍卫了生活的人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张爱玲与钱钟书创作了三部以“城”命名的小说:《边城》、《倾城之恋》、《围城》。这三部小说避开了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冷静观照整个人类生存困境和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后的道德沦丧,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虽然背向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却与整个20世纪现代哲学思潮相适应。“三城”以现代小说的形式,对我国这个文明古国提出了更深的精神与人类命运的思索,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样本。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03-106
学界普遍认为《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源头和胚胎,它对西方小说甚至整个文学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结构方面,《荷马史诗》通过主人公个人的经历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情节,这种被称为"一根绳子"的结构方式也是以后其他叙事门类如骑士传奇、流浪汉小说等的最主要结构方式。可以说,《荷马史诗》直接孕育了后世的传奇和流浪汉小说。同时,《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传达了荷马时代对人的观念诉求,也影响了后世对人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同马瑞芳的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①一样,戴厚英的《脑裂》②,都可列入新创立的小说品种──新儒林长篇系列。我以为,上述的这三部作品,是典型的教授小说,一个共同的功能取向,是对“新大学病”(主要是对新大学中文系病)的诊断。它们不过是作家书就的诊断书。大学,是一个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机构、场所,是头脑工厂、思想仓库。其地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否则,世界各国也就不会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操办这劳什子。胡适早就看出这—点。早在七、八十年前,他就指出:大学,乃一国教育学问之中心。无大学,则一国之…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成为现代乡土作家创作的楷模。我认为鲁迅乡土小说艺术特点之一是反讽手法的娴熟运用。 三十年代李长之论及鲁迅的“为农民画肖像”的小说《风波》、《阿Q正传》和《离婚》时就指出:“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纯粹客观的态度,仿佛冰冷冷地,把见到的,就写出来,一点也没动声色。……然而,我却殊不觉其冰冷冷地,恰恰相反,却觉得有一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人生”与“改良社会”─—浅议鲁迅与叶圣陶的小说创作王铁坤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1933年写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到:“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然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中国现代文学的...  相似文献   

19.
《围城》的女人·女人的“围城”张岩冰,杨幼力在《围城》中,作者曾让孙小姐给汪太太画过一幅像:孙小姐要过笔来,把红色铅捺出来,在吸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就...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曾朴、钱钟书有着很大的文化心理趋同。他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走向的省思,又有着对知识分子人格建设和价值定位的观览。他们分别以小说的形式探索了各自时代的民族未来和传统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