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世亮 《阴山学刊》2010,(4):102-104,121
方以智针对"有"、"无"这一对范畴提出了"不落有无"说。经过对"半提"与"全提"的批判,他在"允中氏之则天"、"子思之言‘中、和’"与"孟子之创为‘养气、践形’之说"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大全提"意义上的"不落有无",从而指出"大全提"才是"不落有无"的真正内涵。方以智"不落有无"说的提出最终导致了其学术取向上的"统合三教"主张。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中国梦”,在今天被从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提出来,形成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在改革开放已经行进了三十几年的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可以期待的了。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提,使“中国梦”具有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支撑。“中国梦”的合规律性,具体体现为它在性质上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方向上符合历史前进的趋势,在时间上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最终体现在它的实现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合规律性使“中国梦”从根本上具有了科学性。而“中国梦”的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在它包含着合理的计划性,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它可以指导人积极地行动。合目的性赋予了“中国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刚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小李最近心情一直不太好。由于工资比较低,他每个月都“吃光用光”,目前一点积蓄都没有。眼看婚期日益临近,买房的钱却还没有着落,真是愁煞人! 其实,不少刚工作的年轻人都和小李一样是“月光族”。他们很多人表示,反正现在收入不高,依靠每个月节余千儿八百的,也实现不了买车买房梦,还不如花钱图个痛快。而专业理财人士认为,虽然每个月的节余不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以经学为形式、以神学目的论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文化学术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身处东汉时期的王充直追战国末期的荀子,异军突起,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但由于为那个时代所决定的历史局限,王充的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其社会历史观尤其如此。他主观上力图在社会政治历史领域贯彻唯物主义,但客观上展现出来的却是历史唯心主义;他坚持“汉高于周”的历史进化思想,又摆脱不了不变论和循环论;他坚信历史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而又将这种必然性降低到偶然性;他认为教化与治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认为最后决定治乱的是“时”、“数”;他笃信命定论,但有时也相信人的主观努力;他把无情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统治及其偶像,但又以令人生厌的阿谀之词去歌颂他所面对的王朝和“圣王”,乃至匍匐在“至圣先师”的脚下等等。总之,他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是傲世的天才,有时是可厌的俗物,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充,而不是被抽象化了的或被一些人用圣水洗礼净化过的王充。  相似文献   

5.
周扬“文革”落难现象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到“文革”开始之前,周扬是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史上一位显赫的人物,他的某些观点为“文革”提供了或直接或间接的理论依据。只是一个偶然的历史契机把他推到了极“左’文化路线的反面,他才尝到了灾难性的苦果。  相似文献   

6.
杜春蕾 《快乐青春》2010,(10):76-79
单看学习成绩的话,唐凡应该属于“差生”一族,可老师们谁都不认为他是“差生”。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三班的李老师对此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对夫妻,妻子十月怀胎,分娩时竟生下一个蛇孩。丈夫见状就要把他弄死,妻子不忍心,便说:“这也是一条生命呀,就放了他吧!” 转眼多年过去了,那蛇孩历经风雨、饱受苦难,风餐露宿、修身养性、求仙学道,已长大成人。父母和他天各一方,对这一切茫然不知。  相似文献   

8.
李清汉 《南方论刊》2013,(11):15-1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茂名,也有着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梦——"茂名梦"。本文阐述了"茂名梦"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政务服务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加快政务服务建设促进"茂名梦"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几年前黄展骥的《辩证派击中形式派的“要害”了吗 ?》一文中 ① ,他一方面认为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使形式派的“不矛盾律”失去普适性 ,另一方面 ,他又把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修订为“可此可彼” ,使两派 (在这个重大问题上 )“平分秋色” !即时引发学者、专家的“争鸣”热潮。有专家认为 ,黄先生这一“修订”引发辩证派的“护卫之战”、“存亡之战”。在本文 ,黄先生简明地摘引 (高度浓缩 )“争鸣”中几位学者的重要片段 ,然后略作比较与评析 ,旨在抛砖引玉 ,引发更多读者的参与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米歇尔·福柯是法国继萨特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曾被称颂为“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他在《词与物》这本书中宣称“人之死”和“人本主义的终结”。其思想深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海德格尔是福柯通往尼采的“桥梁”,而尼采的“上帝死了”,则直接导致了福柯的“人之死”的提出。他认为“人”是近期的发明,是在18世纪末期才成为人文学科的中心,才诞生出来的。所以福柯所谓的“人之死”,并不是具体存在的“人”的死亡,而是指那种纯粹概念的,在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死亡。“人”的出现只是偶然,“人”的死亡才是必然。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第二次造隋使呈递的国书中,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耶”①为其首句,因此引起了中日关系史上一个轩然大波,日方称之为“国书事件”。围绕这个问题众说纷坛,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这样的写法带有藐视中国的意思,因而激怒了炀帝;另一种认为这样的称呼是企图站在对等的立场上来同先进的大国——中国说话,因而引起天朝大国皇帝隋炀帝的不快,多数人同意后者。关于第一种说法笔者也认为毫无道理。当时的日本与大隋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相差悬殊,正因为如此日本才派遣隋使向中国学习,移植和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不是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使用“全盘西化”一词的 ,他的“全盘西化”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胡适提出“全盘西化”口号的真正意图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策略 ,他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不论是“全盘西化” ,还是“全力现代化”、“充分世界化” ,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 ,这实际上是胡适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与“京派”“海派”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投文 《中州学刊》2002,12(1):82-87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初期京海论争的关键性人物。他不仅是这场论争的引发者,更重要的是他在论争中的观点具有把握文学本质特征的深刻性和敏锐性。他从文学本体论的立场出发,标举文学的独立性,倡导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要求作家摆脱对一切非文学因素的依附和屈从,真正实现文学自身的价值。这是沈从文的真正用心所在,也是其不容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王盼春 《中文信息》2013,(9):159-160
2012年度,“梦”字当选为这一年的年度汉字。“中国梦”这三个字,从十八大到两会都出现在了举世瞩目的场合,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上。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说:“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实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独立、求民主、求科学、求富裕等一个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这一战略促成了日本今天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6.
彭友钧 《中国学术》2004,5(1):354-358
2002年1月23日,皮埃尔·布迪厄与世长辞,法国知识界随之失去了最后一位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一词诞生时便存在的那种战士型知识分子。尽管法国《世界报》在布迪厄去世的第二天所登载的书目中疏忽了这本《科学的科学及其自反性》,但笔者认为这可能却是他一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本著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此书像是布迪厄留给我们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界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的几种评价中,以刘绪贻“新政”“提供了列宁没有预见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的观点最富启发性:关于“新政”的寿命,则以胡国成的“延续至今的不是新政,而是以新政为开端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观点最有说服力。至于新政的指导思想,或以为是凯恩斯学说,或认为仅是受其影响,有的则认为是“采用了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观点”,有的干脆认为新政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依据,只是“反映现了现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这一总的趋向”的一种“应急措施”,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于学术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19.
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解释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铛""石""块""砾"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鼎""玉""金""珠"是名词作状语;还有一种认为"鼎""玉""金""珠"直接活用作意动。实际上,这两种注释都是不够妥当的,应是"铛""石""块""砾"活用作意动。  相似文献   

20.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呒物存瓠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他并不将此奉为真理或圭臬。他这样说,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或者激发哲学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西方后来出现上帝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命题。本体论证明说的是上帝的概念蕴含上帝的存在。这难以为东方人理解。说“上帝不存在”,这句话不可思议。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认为亲在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