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ulstlJn&Laufer提出的投入量假说指出,词汇附带习得依赖于其处理过程中任务所决定的需要、查找、评价三因素构成的投入量[1]。在此考察投入量较高的任务是否比投入量较低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的产出性词汇习得。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投入量高的任务比投入量低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的产出性词汇习得。这对于词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词汇特点,设计具有较高投入量的任务帮助学生习得产出性词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有限的词汇量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受到很大制约,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学与助学的作用,通过对阅读材料、目标和任务等的选择和设计,提高学生的生词意识,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积极为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提出几点教学原则 :一、以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通过精讲、精读牢记词汇。三、通过泛读快速扩大词汇量。四、利用英语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五、列举反义词、容易混淆词 ,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自我掌握新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阅读课中,多数学生是对着课文逐字阅读,遇到不懂的词就迟疑不前。这样,学生往往因完不成指定的阅读任务而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窃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阅读课常被错误地用来教语言,而不是用来教阅读。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具有那种文法上的的专注和对文章的彻底理解。另外,阅读教师在设定各种阅读任务时,没有给学生指明真正的阅读目标。事实上,阅读历来是一种有目的活动。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辩别这些不同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最恰当的阅读策略来达到某种阅读目标。下面就阅读的目的与策略,谈几种快速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5.
说"诸"     
尹世英 《河北学刊》2007,27(2):214-218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面的“诸”通常被解释为“之于”的合音词,我们通过对先秦典籍中“诸”的使用以及语言学典籍对“诸”的解释的调查,结合现代语言学合音词、韵律句法、语法和词汇的关系等语言理论,对动词后“诸”是“之于”的合音词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诸”的词汇意义很虚,作为虚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联结动词和它后面的连带成分,使前后两部分密合成一个整体,使动词的动作有所归属;在现代汉语中,随着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动词后的“诸”演变成一个意义更虚的词,它和“之”的最大差别是文言色彩更浓一些,使句子在能够完整表意之外,在节律上更趋向完美和流畅。  相似文献   

6.
谌敏 《中文信息》2022,(1):195-197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了使学生能够熟悉了解媒介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此提升母语的学习效果,这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的主要方针和主要目标,并且利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语文学科内容与媒介在融合中达到良好的共生效果,还能够通过与媒介之间的交互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7.
词汇(vocabulary)是指词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学家斯威特(HenrySweet)说,词是语言中的特殊事实,每个词都是独一无二的。英语词汇则包括着英语语言中所有的全部单词和熟语(words and idiomatic phrases),是由单词和熟语构成的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符号系统。为了使人类彼此间的思想感情与信息得到最为恰切的交流和传递,必须是先弄清这些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medium)——词汇中每一个词的词义以及它和其他词在各方面的异同等问题。因此,当我们用英语说话或写作,并且追求艺术技巧的时候,对词汇的学习和研究就成为第一重要的任务。 英语中的单词和熟语数以10万计。根据巴拉德(P.B.Ballard)在ThorndikeEnglish Dictionary的序言里所说,英语大约不下50万个词;《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出全两卷)收词达20万条。《英汉词海》(王同亿主编译,  相似文献   

8.
运用词汇评估测验法,先评估了被试的再认性词汇,再要求被试阅读文字材料后进行作文。测验结果表明,目的性词汇教学前后再认性词汇的能产率分别为14.9%和61.6%。目的性词汇教学有利于新学词汇的复用。对目的性词汇教学后的定时作文分析表明:已经再认的复用式词汇的遗忘率较低,但新学词汇大幅下降,保持率仅为59.7%。从作文内容上看,目的性词汇教学之后谴词造句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假设与"创新人"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管理活动史看 ,每一时期的管理模式都以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出发点。中、西方 2 0多年来的管理创新历程同时在追求一种新的人性假设 ,“创新人”假设呼之欲出。“创新人”假设有利于消除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对立 ,有利于组织的和谐发展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创新人” ,从主观条件看 ,是花大力气培育创新能力 ;从客观条件看 ,是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4):122-128
运用跟踪实验和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词斩》应用程序作为一款提供配图和例句的单词记忆软件,对被试的词汇量增加有显著影响,对减少大学生词汇学习中的负动机现象有良好的效果。大部分被试认为使用《百词斩》能够激发词汇学习兴趣,《百词斩》是有用、有效、有趣的词汇学习工具,可以有效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词汇学习,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监控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有关英语词汇附带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国外二语习得专家的理论并结合国内语言学专家的意见,分析了窄式阅读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词汇的利与弊。主要目的是探讨阅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和窄式阅读对词汇习得的作用,并通过运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和心理学家Ausubel的记忆理论论证通过窄式阅读有利于词汇的习得,并为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和本色著称.通过阅读清照《漱玉词》文本,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更具有一种诗化美,一种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相似文献   

13.
从英译《孙子兵法一百则》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志野英译的《孙子兵法一百则》为蓝本,通过对《孙子兵法一百则》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文化负载词的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脚注,归纳翻译,音译+解释,音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4.
赵忠江 《理论界》2010,(4):170-173
本文通过对语言词汇与文化之本质和关系的分析,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文化词"概念的界定不科学,而应代之以"词的文化义"更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同时,"词的文化义"教学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属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其最终目的和任务在于提高留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学习和研究汉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教改以阅读理论与调查问卷结果为指导,从阅读课堂和课外两个层次处理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教改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教改对大多数学生有效用。  相似文献   

16.
《译语类解》(1690年)是在朝鲜朝时期刊行的一部汉朝对译词汇集,它为木刻版,分上、下两卷,共62个门类,收录的词汇总数为4781条,其释词方式为:先写汉语词条,再用韩文标记单字的中国音(以“左右”而分类,“正音”为左,“俗音”为右),最后通过《训民正音》来注释词义.大部分学者认为此书为一部单一的汉朝对译词汇集,但通过对其文献性质的研究可以发现它是一部韵书——词汇对译集,并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词体的短小篇幅与抒情特质让人们在对它诠释时不得不向文本外求助,从而形成"外文本".外文本的形成途径略有两种:其一为作者本人陈述,包括词题、词序以及其他讲明创作缘由、作品意义的书信、诗歌等;其二为他人叙述,这种外文本又可分为在场叙述与不在场叙述两种,大量的词本事即属于不在场他人叙述.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在心里推导出一个作者形象即"隐合作者",此形象又通过对词文本的演绎被具象化为本事.在阅读中会有更多符合这一隐含作者形象的本事产生,并加入隐含作者形象的具象化编织中,影响读者阅读时的基本态度与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本事所逐渐勾勒出的作者形象代替了作者本身,使"作者"作为符号文本脱离真实主体,参与到二次叙述的"外文本"中发声.词文体在阐释过程中的"外文本"传统是"比兴寄托"形成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学习方法及教师角色三个因素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阅读理解水平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因素并对比了不同学习方法对提高阅读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词汇知识的掌握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显著相关;教师在学生掌握词汇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实验旨在对教师在英语专业阅读课上如何教授词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东林 《中州学刊》2007,(2):251-253
阅读古诗文,于获得繁彩富情、味之不厌的语言和审美情趣的同时,还可学到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之巧与统摄原意、另铸新词之工,从而体味到博览、积累与修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黄海英 《理论界》2004,(2):139-140
语言是由潜语言和显语言组成的,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当然也是由潜词和显词集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潜词包括出现的新词和被赋予新义的“旧”词两部分,词汇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成分,这就是词汇中的潜词的显化。潜词的显化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就是语言诸要素间的调整,外部原因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本文仅从影响潜词显化的外部原因入手来谈潜词是如何显化的。一、王希杰先生曾说,在此之前,人们从未听过、看过,也没有在交际中流通过,它有词的合法形式和词的明确完整意义,一旦出现,人们便把它当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