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诗杂考(八)杨墨秋《岁在安乐公主满月侍宴》系年《全唐诗》卷九六沈俭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一诗,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栓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此诗作于景龙三年除夕。理由是:“武崇训景龙元年七月被杀,安乐公主景龙二...  相似文献   

2.
杜牧《寄扬州韩绰刺官》诗艳称海内,尾联色调尤浪漫,“二十四桥明月夜”致被誉为“千古丽句”而传诵众口。惜乎“二十四桥”一语,由来说者,歧舌纷纭,迄无的诂。有曰桥如其数,有曰数即桥名,《辞源》子集引沽·李斗《扬州画舫录》十五“冈西录”曰:“二十四桥”(原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以李代桃,诡更正文,俾歧之中又生歧焉。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其八)“高人”的一般含义,是指品行高迈、超世俗的人,通常称隐士。杜甫谓“高人王右丞”,既含此义,又不仅此义,还包含对王维“最传秀句寰区满”的卓绝诗才的赞誉;同时,王维在处理仕隐关系,进退自如上,亦非一般士人所及。王维诗歌尤以山水田园著称,而他的这类诗几乎都与他的隐逸生活和隐逸的思想情趣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如果王维没有隐逸的思想情趣和隐逸生活的体验,没有由此而深入开掘的山水田园题材以及所产生的特殊审美心境和创作灵感,也就难于成就他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声名,当然也就难于使他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上达到澄澹清远、空灵静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过去曾被某些论者誉为“诗佛”。他事实上也真是一位佛门弟子,连名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却过着世俗地主的奢华生活,王维是亦官、亦隐、亦居士,和他相差不多。这位诗人随着人生态度日益消极和佛教信仰日益虔诚,就日益欣赏生活中和自然中那种与佛教的寂灭思想、隐士的闲适心情相适应的幽静的情趣。静的美简直成了他后期山水诗、也是他大多数山水诗的共同的境界,《鸟鸣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王昭君名嫱,千百年来,人们似无异议,然而,实有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宋代人吴曾,他在《能改斋漫录》卷五“嫱者禁中妇官”条中指出:应劭注元帝诏曰:“王樯,王氏女,字昭君”。予以为非是,盖昭君不名樯,嫱乃禁中妇官耳,按,《周礼》:“天子有九嫔”嫔亦是妇官。《春秋》昭公三年《左传》。“齐侯晏婴请继室于晋。曰: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杜预注曰:“嫔嫱,是妇’官。”又哀公元年《左传》说夫差宿有妃嫱嫔御焉,然则应解以嫱为昭君之名误矣。《汉书》亦止云:“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不斥为名也,然古本《汉书》皆作此樯字,何邪?  相似文献   

6.
王维进士及第与出生年月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勋成 《文史哲》2003,(2):153-157
学术界一直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释褐大乐丞 ,是年秋又被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 ,并推算其生年为武后长安元年 ,享年 6 1岁。然按唐选举制 ,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 ,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享年 6 8岁。  相似文献   

7.
王维情感结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之所以能将宗教体验转化为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关键在情感结构。《与魏居士书》透露其亦官亦隐生活方式不但受释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儒家“不废大伦”原则的制约。二股力量的矛盾促成王维既“超脱人生”又“入世情深”的情感结构。外部世界经由这一情怀之酿造,遂产生出富有禅意的王维诗,与之相应的则是抟虚成实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正> 脍炙人口的《鸟鸣(石间)》在注释和作时上一直有些问题。文字上“人闲桂花落”一句歧说较多。刘璞同志《“桂花”不是月光》一文认为“桂花”不是指月光,否定《绝句三百首》解为月光的说法,那是对的。若释为月光,则“人闲月光洒落下来”,第三句又说“月出惊山鸟”,显然是矛盾的,哪有月先洒光,后又升起的。但刘文说“桂花”究竟是哪一种花,何时开花等没有深究必要,理由是王维作画有不同季节之花集于一帧的,因此,只要知道“桂花”是一种花便可以了。这又简单化了。诗不同于画,且明说“桂花”怎可泛作花讲;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王维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佛教徒。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菜,不茹荤血”,二十几岁就已受教于名僧。《旧唐书·王维传》说他“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丧妻时当三十岁左右,那时他就已被佛教浸润身心。从他写的《赞佛文》、《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绣如意轮像赞》等诗文也可以看出,他深谙禅宗教义,对佛学有很高造诣。  相似文献   

10.
<正>盛唐诗人王维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佛教徒。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菜,不茹荤血”,二十几岁就已受教于名僧。《旧唐书·王维传》说他“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丧妻时当三十岁左右,那时他就已被佛教浸润身心。从他写的《赞佛文》、《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绣如意轮像赞》等诗文也可以看出,他深谙禅宗教义,对佛学有很高造诣。  相似文献   

11.
<正> “学”字《尔雅》收列了一个义项,《说文解字》收列了两个义项,《广雅》收列了四个义项,《中华大字典》收列九个义项。据笔者所知还有两个义项为古今所有辞书所漏收。一、“学”有象、如、类似、比拟义。这个意义自南北朝至明清的许多作家都使用过,常和“如”“似”“同”“方”“比”“类”等同义词相对成文。今举例如下。①与“如”相对成文。南朝梁何逊《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如琏信非玷,学月但为轮。”意思是说团扇象珪的圆头又象团团的明月。唐武平一《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  相似文献   

12.
高丽是元朝的藩国。元朝将蒙古公主下嫁高丽国王,又封高丽国王为驸马王,以此作为维系宗藩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元史》对驸马高丽国王有记载,但以《元史》之记载互勘,并与朝鲜14世纪中期的官修史书《高丽史》及元人文集的相关内容互校则不难发现,《元史》关于驸马高丽国王封爵的记载阙误严重,尤以《诸王表》为甚。这对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元朝与高丽的关系颇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一词,各家选本异解纷呈。唐汝洵《唐诗解》、王友怀《王维诗选注》等都认为属国即“典属国”,因苏武曾任此职,指代人。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霍松林《唐诗精选》等认为属国既可指地,又可指人,同时又言指人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为了乞福,让公主为女官。太平公主、西城公主、隆昌公主,都曾为女官。后蔚成风气,公主们纷纷为女官。女官一向指九嫔、世妇、女御(管燕寝沭浴)女祝(管祭祀)女史(管内治文书)这些官是后、妃、夫人以下的,皇帝的四等、五等……乃至未等小妾。公主肯定不能当这种官。《通鉴》“女官杨太真”太真是法号。玄宗要娶儿媳杨玉环,让她出家,以事掩盖。说明女官实际是女冠。公主们出家当庙里的女冠,不是当宫里的女官。当女冠是不准出嫁的,可是公主们当女冠不过是装个样子,大抵都是出嫁的。也有不嫁的,因为庙里更可以放纵自由。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太宗小  相似文献   

15.
谢志平 《学术研究》2015,(2):157-158
《汉书·儒林传》是西汉五经经师的类传,成于众手,且传承日久,讹误难免。现根据《汉书》经师本传及他篇,并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考核稽查,再辨误三则:"夏侯建官至太子少傅而非太子太傅";"朱邑为大司农而非大司空";"王中不曾为元帝少府"。  相似文献   

16.
王鹏运(1846-1904)字幼霞(佑遐),号半塘、半塘老人,又号骛翁,因有室名“吟湘”,也曾自署吟湘病叟,祖籍浙江山阴,约在清代道、咸年间入籍广西临桂(今桂林)。他的曾祖父王会、祖父王立诚均封资政大夫。父亲王必达(号霞轩)道光癸卯(1843)举人,官至甘肃省安肃兵备道,后调补广东惠潮嘉兵备道,卒于赴任途中。王必达是一位诗人,著有《养拙斋诗集》十四卷,主要抒写晚年的军旅生活经历。据说未收成集的诗还有不少,皆因戎马倥偬中散失不存。后人对他门评论是;“朔漠一官,离家万里;边塞风云,感慨时艰。发为诗歌,淋漓激昂,以子美夔州、东坡惠儋自况”。  相似文献   

17.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18.
十六、十七世纪朝鲜著名诗评家李睟光的《芝峰类说》中有很多王维诗的诗评,通过析评李氏关注的王维诗之拗体、是否袭用他人句、与同时代人比较、诗风和影响等问题后发现,李氏诗评大都颇富新意而圆满可取,其从王维诗中归结出"用字平仄"和"用律平仄"两种拗体,提出王维非袭用李嘉佑句的新论据,对贾、王、岑、杜《早朝》四诗之崭新论析,引宋人诗和高丽人诗与王维诗比较,批评黄庭坚点化王维句之生硬不成语处等,俱是道前人所未道。  相似文献   

19.
《安乐郡主花烛行》诗系年辨《全唐诗》卷八十六张说有《安乐郡主花烛行》一诗。安乐郡主,《旧书·外戚传》载:“主,韦后所生男女中最小。初,中宗迁于房州,欲达州境,生于路次。性惠敏,容质秀绝。中宗、韦后爱宠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恃宠横纵,权倾天下…...  相似文献   

20.
翁方纲是王渔洋的再传弟子。他从渔洋《七言诗歌行钞》中选出三昧之诗,予以分析。并认为渔洋仅以冲淡寂寥为三昧之旨,是不全面的,三昧当有万法,遂将三昧之旨扩大到各种风格,以王维的平实叙事和杜诗为万法归原处,由虞集诗之例,将从学问得出的实地与三昧联系起来。这次尝试,是翁方纲由渔洋神韵说走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