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给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旅游法》、“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也给旅游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以旅游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切入点,提出如何通过调整治理结构保证旅游企业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经30余载的砥砺前行、艰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日1日将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旅游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业的“基因库”。“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是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而《旅游法》的出台也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对于《旅游法》的实施,各界有不同的观点。业内说:这是蜕变中的阵痛;旅行社说:整体花费相差不大;导游说:以后带团没压力了;游客说:出游更省心,花费更明白……可见,《旅游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也寄托了广大群众的几多期许。《旅游法》的实施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十一长假,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规范旅行社及景区诚信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能否规范旅游文明行为、提高游客自觉维权意识……让人们在驰骋山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再遭遇如强行购物、中途变更旅游行程、导游擅自增加景点赚取回扣等行为的干扰。实现美丽中国,从文明旅游开始。期待,这些积累多年的旅游中的弊端能因《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而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3.
张丙英 《经营管理者》2013,(30):248-248
《旅游法》实施以来,旅游行业便开始调整。原本那些长期困扰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比如"零负团费""一日游"、景区门票价格等,开始被新法深深刺痛。游客、导游、旅行社是构成团队旅游的重要因素,当新法明令禁止强迫购物、强制参加自费项目、不得收取小费等现象后,三者的感受发生了那些变化?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时代,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徐浩程 《决策》2004,(10):34-36
“在计划的第一个五年期间,项目区内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0%,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6.8%,到2005年,项目区内国内、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达到16亿美元(约合128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约合8亿人民币)。”这是罗德·汉弥尔顿等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在《中国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写下的一个“预言”。  相似文献   

5.
刘旸 《决策探索》2013,(18):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新法对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影响的猜测与担心甚嚣尘上,许多线路价格日益看涨。《旅游法》或将改变旅行团的盈利模式和游客的消费结构,从长远来讲,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旅游行为的理解和认知,使旅游市场更加规范,让旅游生态更加文明。  相似文献   

6.
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热门时髦的词之一了,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在提升我国实力,发展可持续绿色经济上,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功不可没的。本文将着重从旅游法得基本概念、特征和旅游主体阐述的基础上去分析我国《旅游法》的调整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旅游法学的发展以及旅游实践的运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历经30余载的砥砺前行、艰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日1日将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旅游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业的"基因库"。"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是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而《旅游法》的出台也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对于《旅游法》的实施,各界有不同的观点。业内说:这是蜕变中的阵痛;旅行社说:整体花费相差不大;导游说:以后带团没压力了;游客说:出游更省心,花费更明白……可见,《旅游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也寄托了广大群众的几多期许。《旅游法》的实施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十一长假,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规范旅行社及景区诚信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能否规范旅游文明行为、提高游客自觉维权意识……让人们在驰骋山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再遭遇如强行购物、中途变更旅游行程、导游擅自增加景点赚取回扣等行为的干扰。实现美丽中国,从文明旅游开始。期待,这些积累多年的旅游中的弊端能因《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而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 从1997年开始,什么样的商品禁止在市场上通行?国家将对市场实施什么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轻工总会行业管理部门作出了规定。 珠宝玉石有名可循 1997年4月开始执行的《珠宝玉石标准》规定:“珠宝玉石”、“宝石”均不能作为具体商品名称;产地不得参与定名,如不得采用“南非钻石”、“缅甸蓝宝石”等;禁止使用“半宝石”这一术语。对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概念与方法。作者认为,目的地形象测量是开展形象设计与推广前的必要步骤,测量结果则是实施形象推广策略的基本依据。形象测量方法可分 “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种基本类型。作者运用“非结构法”对南京的旅游形象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为了解和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14-15
案例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云南省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和升级。为了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从2005年开始.云南省做出了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推动云南省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2009年4月,国家批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纲要》。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采取其它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中国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仅有14件:“同仁堂”成药、“蝴蝶”缝纫机、“茅台”酒、“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琴岛  相似文献   

12.
趋势     
《领导文萃》2009,(21):8-9
“投机倒把”一词从我国现行法律中删去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四部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予以删去并作出了修改。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游说法”,说客不得给国会议员赠送任何珍贵礼物。不过,虽说有明文规定不得收礼,但在国会议员不得不收赠品的时候,“外国礼品及赠勋管理法”就规定,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16-17
武汉全力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 4月6日召开的中共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等若干决定。公开办事程序与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努力将武汉打造成全国行政审批最少、程序最便捷、收费最低的城市。4月10日,《武汉市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规定,被诫勉谈话或受到通报批评的.当年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2,(2):27-27
2011年12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机构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杭州、上海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前三名。同时,首次发布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中,四川峨眉山市、福建武夷山市等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前十名。  相似文献   

16.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建设文化强省,是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发挥旅游演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推动“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不久,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的安排,笔者先后到洛阳、安阳、南阳、三门峡等市,就旅游演艺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笔者实地考察了栾川老君山、林州王相岩、南召五朵山等多个景区,分别观看了《君山追梦》、《戏乐表演》、《维族宴舞》等多场旅游演艺表演,召开了文化、  相似文献   

17.
“蝴蝶效应”是非线性科学混沌理论之一,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蝴蝶效应理论,结合当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旅游英语学习过程的 “蝴蝶效应”现象,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旅游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出“蝴蝶效应”在旅游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对旅游英语教学的启示,使“蝴蝶效应”服务于旅游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谢梦琳 《经营管理者》2013,(32):234-234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成为目的地旅游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购物凸显了不少问题。在《旅游法》施行后,旅游购物面临着一次更新。本文建议通过树立正确的购物观、建立诚信购物店、规范旅游市场、推行自助式购物行程等途径,真正发挥旅游购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酋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争议较大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王凯 《秘书之友》2007,(1):33-35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