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扶贫开发移民:妇女参与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与发展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作为甘肃省扶贫攻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扶贫开发式移民工作,就不能不重视妇女的参与作用。如果对扶贫开发移民过程中妇女的参与作用认识不足,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无形的,却会成为移民工作实施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会给移民工作带来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从而影响脱贫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迁出区与迁入区妇女现状的分析、对移民过程中妇女参与作用的研究、对存在问题的探寻,以及提出妇女参与发展的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艳  彭婧  党晶晶 《西北人口》2017,(4):116-121
政府主导的移民工程已实施30余年,在此过程中移民的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生着悄然变化.基于303份移民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移民意愿的影响因素入手探讨移民的生活期望.结果表明,移民的外出务工频率、对政府财政补贴和清真寺满意度对迁移意愿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而移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属性则与迁移意愿不相关.结合访谈资料,发现当前移民的生活期望已不是最初解决温饱的生存层面,而是向往更舒适的生活,但对居住地生态环境并不关注.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成败不仅关系社会稳定,而且影响后续水电资源开发。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青海黄河上游13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满意度.纵向比较了后期扶持对移民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横向对比了不同安置区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表明:后期扶持对提升移民满意度效果明显,2006年移民的满意度均值为0.495,2012年的满意度值达到0.605.基本解决了水、电、路、上学、就医等问题,缓减了贫困区移民对艰难生活的后顾之忧;安置区选址是影响移民满意度的关键.河湟谷地与格尔木市郊等地移民的满意度值均在0.65以上,接近较满意,高原地带共和、贵南等县的满意度值分布在0.3-0.6之间,属一般或很一般;移民满意度因生活习俗和民族等差异性略显不同,建议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多样化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晋飞 《西北人口》2010,31(4):97-103
移民能否“扎根”是关乎移民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移民生活满意度争移民政策意愿是影响移民“扎根”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三峡库区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政策意愿作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生活满意度不同;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政策意愿不同。同时,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学理阐述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移民与长江上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长江上游是西部地区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生态移民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与环境恶化状况以及该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重要地位的分析 ,研究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提出了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在提高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华  马伟华 《西北人口》2008,29(1):42-4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要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刘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的生育观念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马伟华 《南方人口》2008,23(2):50-5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刻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移民管理机制及其组织形式,构建了迁出区移民信息传播、申请搬迁程序及迁入区的工程建设、服务设施、移民教育、乡村建制、治安管理和资源保护管理及移民监测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与运行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移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涉及移民、安置区居民、移民规划单位、移民管理单位、移民监测评价单位、各级政府和工程建设单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安置好移民,就需要将上述方方面面组织好、协调好。本文拟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进行探讨。一、编制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1.移民安置的目标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安置了上千万的非志愿移民,其中有相当多的移民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移民尚未恢复经济发展的元气,遗留问题较多,直至今天政府还在进行扶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不正确。过去非志愿移民被作为一项救济和福利…  相似文献   

10.
史俊宏 《西北人口》2010,31(4):31-35
本文根据生态移民安置区这一特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制约因素、特殊内涵及目标,应用PSR模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方法,以期对移民安置区发展现状的正确认识.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 4 0多万农村移民的安置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由于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三峡库区土地安置容量和二、三产业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 ,致使库区移民安置密度过大 ,移民问题逐渐显露和严重 ,成为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二、三产业欠发达以及移民素质偏低的现实迫使农村移民转向大农业安置。然而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上述因素 ,本文提出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实行以土为本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远迁移民的人际互动与其返迁意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性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移民 ,它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一直是衡量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移民与安置区原有居民互动的角度 ,对丹江口水库远迁移民的返迁原因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中,人们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生产对象、耕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移民教育问题已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关注,我国“三西”地区(即甘肃定西、河西、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教育是移民工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对移民工程能否顺利进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研究中,环境难民这一概念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迁移动因的识别、是否存在环境难民、环境难民能否纳入难民的范畴三个方面。导致环境难民概念分歧的原因在于移民跨学科研究进展缓慢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自身的角度对环境难民进行建构。为了弥合环境难民存在的争议,学者采取了将环境变化引起的跨国被迫迁移人口视为环境难民;根据移民动机和救援紧迫性识别环境难民;采取“自愿—强制”二分法将环境难民纳入非自愿移民的范畴;维持现状与加强合作等四条路径。本文结合我国环境相关移民实践认为:扩大环境难民的范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环境难民不能囊括那些既定类型和约定俗成的移民类型;不能将非自愿移民等同于难民;概念界定本身无法解决身份识别。在实践中,需要从环境变化的影响识别需要救援的迁移人口;以集体身份划定环境难民范畴;履行政府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较少跨国环境难民;对不同环境变化影响的人口采取不同的迁移手段;整合资源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对甘肃省民勤县的深入调查为基础,按照以水定人的思路,在认真分析目前该县的水生态环境对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严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移民的规划思路、移民设计和运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在陕西省安康市5个区(县)129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生态移民户和当地农户家庭收入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特征.结果发现,在搬迁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中,生态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出现了失灵现象.与当地农户相比,人力资本中的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中有外出务工经历人数和最远足迹等因素不再是影响家庭收入的显著因素;社会资本中的通讯费用、参加专业合作协会和集体事务参与程度等因素对家庭经济收入不再具有解释作用.政府应加强对移民的培训,提升安置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帮助移民重构社会网络,鼓励移民建立和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给予移民和当地农户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试析1996年美国移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6年的美国大选中,美国政府进行了移民“改革”,其主要内容为:更严厉地防范和打击非法移民;对合法移民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制;削减合法移民的社会福利。这次移民“改革”是美国国内反移民倾向的直接结果,必将对美国及国际移民运动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危机对俄罗斯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在移民领域出台的反危机措施及对劳动移民使用许可证的规定限制了外来劳动移民进入,背离了先前免签证国家劳动移民制度自由化的方向。近年来,外来移民数量大幅下降,缩小劳动配额及对劳动移民的行政限制使非法劳动移民数量有所上升。俄罗斯人口与外来移民间的矛盾与敌视情绪上升,民族融合度低,随着经济的恢复,俄人口问题日趋严峻,外来劳动移民在俄经济中的结构性影响更趋显著,俄面临着解决外来移民合法化及形成与俄社会一体化条件的双重重任。  相似文献   

20.
借鉴布迪厄的人口迁移“惯习论”,从文化的视角分析移民惯习对迁移决策的影响。阐述了移民归属感、平衡感、公平感和安全感四种惯习,构建了移民迁移意愿框架。结合长期补偿机制,分析其与移民惯习的契合性,结论表明:长期补偿机制与移民惯习契合性程度较高,移民搬迁意愿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