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以平等为友爱的本性。在友爱中,平等不仅意味着双方的地位是对等,还意味着双方的交往是公正.它不仅要求双方相互关爱,还要求双方同等付出,同等获益。亚里士多德友爱中的平等,从产生的背景而言,是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和商业贸易中的平等交易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从历史影响而言,是古希腊的友爱与基督教博爱的连接点,是现代西方“泛朋友化”的社交文化的源头和始点,是现代社会人们平等交往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亚里士多德在此书中着重阐述了他关于友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不仅是某种德性,也是生活中最必需的东西;友爱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实用的友爱;友爱是联系城邦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主要渊源和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不仅表现在他根据灵魂中“自身是理性的”和“自身是非理性的但能够接受理性指导”的差异将德性区分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而且表现在他根据实践与生活的不同将德性区分为个人性的和公共性的。前一种区分实际上是在知识形态层面讨论什么是德性以及德性的类目,后一种区分已不再是知识上的德性分类,而是直接强化了德性的实践与行动的含义。从伦理学本来就是实践哲学的意义上说,后一种区分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的进路来说更根本、更关键。从“什么是德性”推进到“如何做一个有德性的人”进而过上好生活,这是一种从理论向实践的深入与深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的生活实践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的,一种是公共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一方面用于描述个人生活的特征,这是道德哲学所要考察的;另一方面用于描述政治生活的特征,这是政治哲学所要考察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既是作为“为己之学”的道德哲学,又是作为“待人之学”的政治哲学。而“为己待人”两个维面上的卓越就是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在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凸显出来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以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为基本脉络,以改革与发展、计划与市场为主要手段的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民满意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战略选择;求真务实是践行社会公正的内在要求;健全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新时期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对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社会公正缺失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是其伦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书中阐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德性就是中道”,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与德性相关的选择性、实践理性以及与社会性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这些对当代道德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尼各马可伦理学》堪称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之原初的伦理文化形态——美德(德性)伦理创制的典范形态。它以城邦共同体的正义目标的获得与公民的幸福生活理想的实现为基本诉求,以精致、严谨而缜密的知识论致思方式,致力于为城邦公民提供一种具有可欲、可求意义上的德性规范,促成、确保了城邦的富裕、繁荣和秩序,确立了为后世整个西方世界缅怀不已的希腊式民主、平等、尊严、优雅、自由和率性的生活方式。由于历史与时代所限,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伦理理性”和“实践智慧”的求得方式,难免带有明显的理念先行之主观性的痕迹以及人为的阶层之间划界分隔的色彩,其局限性以及直接的危害性在于,它平面化、简单化了复杂、多面的共同体的生活现实,遮蔽了希腊城邦生活的真相以及整全人性的自主、自为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智学说为幸福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明智这种沟通经验与先验的能力,被现代道德哲学家紧紧抓住,康德以“道德判断力”的名义重提古代明智论题,并借此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默的阶级—剥削对应理论是通过使用了理性选择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中的"合作博弈"理论阐述了其社会公正思想。其独特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剥削与阶级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理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对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实现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中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质量和数量难以适应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另外,如何处理作为局部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公正思想与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也是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民主国家普遍的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设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其宗旨是塑造社会的公共精神,社会公正是作为公共空间的大众传媒之价值核心.为此,大众传媒应着力于促进人权发展、限制公共权力、增进人民幸福、维护社会公平,并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公众特别是占我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政治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3大目标",但对此,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应当加强关于社会公正、经济伦理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伦理动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最大的现实,他的社会公正思想着重体现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这个理想目标上,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平等与效率的高度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公正价值理念是邓小平城乡统筹发展思想中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基于对我国城乡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深入思考,他的公正理念集中体现于四个方面:关于城乡平等的观念凸显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权利公平;城乡并进的思想凸显了城乡发展的机会公平;城乡统筹推进的思路凸显了城乡发展的方式公平;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凸显了城乡发展的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6.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职责和核心目标。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坚守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重塑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公正观;构建动力系统与公正系统相结合的现代社会治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公正的现代社会善治结构;推进以服务、责任、法治、廉政为核心理念的公正政府建设;注重建设和实施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四大著作中的经典论著,在吸收了古希腊先期思想家的精髓之后,在这篇论著中形成了以至善作为最终目的,通过德性的实现获得完满的幸福观.本文对其中阐述的幸福观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我国古代先哲在幸福观方面的优秀思想加以比较,以图更好地理解幸福观的发展,以及在当代对我们获得最终幸福所蕴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的功能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中的论证主线。这条主线贯穿着幸福、德性、善等重要原则的论证,由此其伦理学可称为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伦理学一直面临着事实和价值无法统一的困境。但亚里士多德对善的定义不仅是价值性的,而且还包含着事实性的意义,最终善作为终极目的,不仅代表一种价值取向,也同样出于人的卓越的自然性目的,这使他的伦理学具有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虽然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尼各马可伦理学》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尼各马可伦理学》区分了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作为一种理智德性,明智与政治密切相关,二者都指向人对具体事务的实践。明智因其诸多特点,搭建起了从道德德性上升到理智德性的桥梁,同时也蕴含着从政治生活上升到沉思生活的可能性。对明智和政治的解读和定位,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尼各马可伦理学》和《道德原则研究》是关于伦理学的两个经验性读本。但是,与休谟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哲学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特质,这使得两人讨论伦理学问题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之处,从而最终导致两人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上,有着诸多可比较之处。本文在分析这两本著作的基本方法的异同之处的基础上,试图对两人关于以下两个问题的看法作些比较性的分析:一、关于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和道德评价的最终依据;二、对一般“法”与具体案例的冲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