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10-112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阅读穆旦,通过对诗歌的主要结构要素——爱情、自然、自我等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在结构。从剖析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这个角度出发,透过诗歌纷繁复杂的表象,找出诗歌的结构要素,以期能进一步阐释穆旦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李蒙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3):124-130
作为新诗史上的经典诗人,穆旦在新时期被“重新发现”的现象与时代语境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在政治因素、传统诗歌观念、读者接受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囿限之下,穆旦诗歌的个体性与现代性价值遭到抑制和遮蔽,穆旦诗歌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艰难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文学语境的变换与文学研究观念的转型,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价值和地位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与认可,其本人也从“九叶派”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从最初的为都市生产的“他者”,转变成为具有审美乌托邦意义的文化图式,是在迁移语境下,来自边缘文化的闯入者与主流文化霸权之间不断“嬉戏”的产物,是其妥协性叙事策略与颠覆性叙事策略之间的某种平衡。在自晚清以来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虚构乌托邦乃是常见的叙事模式,而《边城》作为其中不可多得的审美乌托邦,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丽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106-107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他的诗作以冷峻的笔触戳穿了现实中的隐瞒与欺骗,彰显了作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了诗情与哲理的完美交融,展现出诗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程振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
如果从自然风景体验去切入穆旦诗歌,可以发现穆旦诗歌具有本土化的现代性体验,这样可以拓宽穆旦诗歌研究的视野.穆旦随学校迁徙过程中的自然风景体验,带给诗人独有的土地体验,其中包含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感情,对人民以及自身的生命关切和思考,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反思.野人山的自然风景体验给诗人带来了恐惧体验,这就促使诗人去思考战争、自然和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穆旦在1940年代的诗歌指向始终是物质层面上的,而晚年的四季体验让诗人一直在寻找灵魂的栖居地.从这些可以看出,自然风景体验是参与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生成的. 相似文献
7.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95-299
穆旦诗歌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他在“文革”后期的诗作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些诗歌应是穆旦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它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它们不仅是穆旦留给人们的“天鹅之歌”,而且是20世纪中国诗歌最为珍贵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刘双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本文通过讨论穆旦诗歌中感叹词“O”所具有的形象意蕴问题,提出以下观点:感叹词“O”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抒情功能之外,它更凸显于穆旦诗歌之中,具有一种形象意蕴;穆旦诗歌中的句首感叹词“O”与“呵”相比,“O”的使用增强了诗意造型中的肉体感觉,从而与诗歌身体中其它诸因素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共同拓展和提升了穆旦诗歌的艺术价值,保证和延展了其诗歌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钟友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穆旦及其诗歌,长期以来未得到公允的评价。因此,也影响到对它的研究。但无论如何,穆旦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诗坛,都不可能无视其巨大的存在。本文以“深沉凝重”概括其生命特征和艺术品格,试图为确立其历史地位提供一个方面的论据。作者认为:深知生之痛苦,正视生之痛苦,解剖生之痛苦,但又以最深刻的热烈、最刚强的执着、最峻切的忠诚拥抱生命,是穆旦及其诗歌最为可贵的思想价值,同时也是其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最为突出的现代性的醒目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戴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诗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更在于融会贯通之后的创新.尤其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它又是精确的,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穆旦晚年诗歌在意象的选取方式上有发展和变化,有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他晚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的意象集中采用的特点,同时这也使诗人的诗歌意境更为深邃和悠远. 相似文献
11.
张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59-61
穆旦在数量不多的季节诗里对新诗的现代化作了相当深刻的探索 ,从物我关系的矛盾张力 ,到诗歌色调的繁复中体现出来的灵魂的挣扎 ,及其时间意识中的现代意味 ,都突破了古典诗歌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而集中代表了新诗在现代主义上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戴惠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9-31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邓招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3):80-85
穆旦的诗歌创作既给我们展示了现代个体"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存在,也给我们显示了现代诗歌凝练、艰涩的诗性张力.这既是穆旦诗的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显示着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马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3-109
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自觉追求“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西方现代派诗歌表达方式。但其诗歌的主旨、立意和内在精神却与纯正的现代派风格有差异,表现出与浪漫主义的相通。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英雄崇拜,坚强的乐观精神以及对浪漫主义本质特征“自然”的推崇。这些浪漫主义因素成为他创作的深层精神资源,影响他诗歌风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穆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以及他的现代主义诗歌中包含浪漫主义特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赵琳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86-87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邓安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从"知识"以"对象"为转移到"对象"以"知识"为转移的这种所谓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并非单纯地是一种认识论的革命,而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的确立。"旧形而上学""旧"就"旧"在"自然的认识方式"上,误以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超验的"知识论";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知道"知识"的限度,使"超验的"知识成为不可能,而使"超越的"实践成为可能,在这一限度内,才为"信仰"留了地盘。这种信仰其实就是对实践理性之自由的信仰。因此,新的哲学态度下的Metaphysik不再是按照"自然倾向"去认识的"形而上学",而是以道德实践之自由(道德行动)为目的的"行而上学",这才是康德哲学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时国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1-134,15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学语句,在结构上构成了起承转合的重要环节,在情感内容上使所表达的主旨意趣进一步具体明朗化,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谢诗写景繁芜的特点。玄学的高远追求提升了山水诗的脱俗品格。 相似文献
18.
刘毅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2):129-133
西方文化里有一种对光的崇拜。光在哲学里是真理的隐喻,是形而上学中主体的象征,光是贯穿现代哲学与艺术始终的核心概念。对光进行观念史的梳理,可以让我们发现在现代哲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的本质联系,现代艺术具有的形而上学本性。现代艺术与形而上学一样崇拜人的主体性,忽视艺术的感性形式,将客观世界对象化,人与世界处于割裂与对立之中,造成现代艺术形式感的破碎。 相似文献
19.
李少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24-30
莱布尼茨从本质形而上学出发探讨的正义,是知识形态的正义,即名词意义上的正义,类似于必然真理的正义.建立于矛盾原则之上的,这种“知”或“知道”意义上的正义,对应于主体的“能够”和“可能性”,关键在于主体的内在认知能力.从存在形而上学出发探讨的正义,是存在和行动样态的正义,即形容词和副词意义上的正义,是偶然真理或事实真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