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无论是在外汇储备构成、国际收支平衡、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跨国投资和经营方面,还是在安排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表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研究出口贸易与GDP的关系、正确对待进口、“出口导向战略”和趋利避害参与竞争等问题,是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70年。7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权事业取得不菲成就。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中国丰富了国际人权话语体系,推动了各国人权事业共同发展,积极参与了全球人权治理,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然而,人权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伟大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代中国人权事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回顾70年来中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诸多成就,对完善和发展中国人权事业、塑造国际人权话语体系和更公平、合理的国际人权秩序,推动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开放政策特别是边境贸易优惠政策主导下,云南凭借其地缘优势,通过边境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了省域经济高效发展,也带动了全国整体沿边开放水平的提升和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本文从云南边境对外贸易发展历史与现状出发,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其边境对外贸易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操作层面提出深入推进云南边境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贸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进出口规模、贸易方式、贸易伙伴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回顾了辽宁省对外贸易30年的发展情况,认为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中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认为辽宁省企业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重工业产品的出口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带动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将扩大辽宁对外开放规模并推动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旗帜。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过程中,邓小平本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精神,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性的贡献。本文仅从他对中国市场经济实行的影响及他对中国市场经济运作的设计等两个方面谈一下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几个阶段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70年的变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轨迹的梳理总结,运用间断平衡理论的长期视角分析该政策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1949年到1965年中央集中模式的平衡期、"文革"时期激进变迁模式的间断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集中与地方自主相结合的渐进平衡新时期。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由平衡到短期间断再到长期平衡的演进脉络特征,而且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呈现出较强的吻合性,充分体现了教育、人与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紧密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发展的最大贡献,乃是创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通过汲取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变革实践相结合视域中成就了系列性的政治理论著作,进而又在政治理论著作中呈现出“阶级论—革命论—政党论—国家论”的叙述结构及其“革命话语体系”,全面而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学思想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推进当今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侯卫民 《南都学坛》2010,30(5):139-1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必须及时调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使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结构、政策等方面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相适应。因此,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综合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及时调整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在制定和实施新的国际战略思想方针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观念。新安全现与旧安全观不同,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成就。新安全观在推动国际反恐斗争和全面开拓国际安全合作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并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周边与国际和平环境、推进“三大历史任务”的实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必将对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产生更加积极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史,就是领导人民致力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中艰难起步、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革命建设中奠基立业、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中推进深化、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变革中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的实践观念等丰富的哲学意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奋斗,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今后三十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即实现贸易强国是我国今后努力奋斗的新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依据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并立足于中国实际,笔者进一步提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五外和谐新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两洋战略等四大战略,探讨各个战略的内涵、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及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势不高。在攀升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价值链整合力量不足、国际贸易制度规则重构、价值链“链主”势力阻扰等挑战。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不仅与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更有利于解决攀升全球价值链面临的问题。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开放式“共享平台”、发挥“桥头堡”作用等角度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国外的直接投资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互促进关系,而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具有替代效应,但总体表现为显著的互补效应和相互促进关系,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今后,随着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将从互相促进的关系演变为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中国继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另一座里程碑。从贸易角度出发,利用CEPII BAC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比较了RCEP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总贸易规模和内部贸易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描述了RCEP成员国之间和产品类别的贸易情况。研究认为,RCEP将成为中日贸易低迷的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中日韩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联合产业链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经济纽带和制度规范,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RCEP形成的稳定亚太市场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出口、优化进口,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规范各类要素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签署RCEP将协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上的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领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碳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本文结合碳关税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解读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RCEP内容和成员国的贸易规模、人口数量、GDP总额、FDI净流入等进行分析,并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认为,RCEP将重构亚洲区域内价值链分工关系,削减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重新定义亚太地区的贸易模式,扩大亚太贸易区的贸易规模与国际地位,推动亚洲区域内的货物、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推进亚太经济圈良性“内循环”,有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复苏; RCEP将降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助于加深和协调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经贸关系,满足中国的企业生产和消费者需求,有助于中国发展健康、可持续、平稳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发挥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的引领作用,为构建更稳定、互利、合作的全球经济关系奠定现实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既受到外来理论的深刻影响,又在解释和指导中国财政实践中打上了中国国情烙印和时代特征。“国家分配论”受到来自苏联理论的深刻影响,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运用计划模式追求工业化紧密相关,强调中国财政的生产建设性。“公共财政论”借鉴西方现代财政理论,又与改革开放中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经济增长相对应,强调现代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性。国家治理财政学将是中国汲取中外财政相关理论成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的财政理论探索。该理论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互动视角对财政现象进行观察,对财政主体、财政客体、财政目标和财政过程进行全面研究,为新时代发挥财政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受2011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和突发性因素明显增多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化。2012年欧盟经济可能陷于衰退,世界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国际经济协调难度加大,欧美再工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可能加剧。据此,本文从扩大内需、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 ,必须扩大对外贸易。西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突破口就是要扩大中亚五国的贸易 ,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与技术合作 ,进而发展横贯整个亚欧的大陆桥经济区。从贸易的收入效应和资本积累效应、技术交流效应和就业效应、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扩大贸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