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涌 《可乐》2008,(12):58-59
蹲下来不会矮了你的身高。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社会现在应进行准备的,不是未来的崛起,而是意想不到的衰落。也许20年后,中国衰  相似文献   

3.
全球不平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表现为美国与日本等国家之间的贸易经济不平衡,并最终引发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当今"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美国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石油出口国之间的不平衡,这种状况不会导致类似的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全球并不平衡的结果,它更多的反映了美国等国家国内经济中的问题.目前的不平衡给我国内外经济关系调整带来压力,应该主要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金融体系方面努力改革,逐步改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关帝国主义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正受到挑战,但他仍然借助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试图统摄全球,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列强剥削、掠夺着亚非拉地区,但他们内部又因分赃不均而时常爆发冲突。在美国垄断统治的重压下,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和美元被赋予了绝对权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美国的全球垄断。基于此,一些人提出了跨国资产阶级理论,但其实质与“超帝国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工人运动、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对帝国主义的全球统治造成了威胁,亚非地区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冲击着帝国主义特权。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崛起以及围绕新兴经济的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瓦解美帝国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从而使其霸权统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与外交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国际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际环境。这种国际环境要求中国的外交必须从外交取向、目标、原则、策略、心态、身份、重点、难点等诸方面,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关两国之间的崛起和反崛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路雅  陈威华 《今日南国》2008,(20):68-69
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海啸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英国、日本,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或者新兴崛起的“金砖国家”,都感受到金融海啸的震撼。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尤其是美、欧、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出来。本文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经验进行分析 ,总结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 ,进而提出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则及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心,正从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苏联、东欧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东移;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则把开辟新的市场(包括中国大陆)作为经济发展的出路。作者认为,面对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东移的形势,我国应该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北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先向东北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印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为了主导印太地区事务、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总统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思维,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战略挑战。考虑到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且中印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将印度视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加强同印度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经贸合作受阻、边境问题突出和印度洋矛盾凸显等。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地缘战略挑战,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外交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保护其海外利益的重要工具,中国近年来加强了金融外交,特别是周边金融外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新兴大国,中国怎样在国际经济高度一体化,美元一枝独秀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中保护国家利益就成为目前金融外交的核心问题。云南特殊的地缘优势使昆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际金融的政治学角度分析,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怎样通过金融聚集,辐射,促使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形成高度依赖,从而破解地区大国领导难题,助力于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以及大周边战略。  相似文献   

1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起因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将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而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国内循环比重的提高则是一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后的必然结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任何经济规模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银企关系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松散型银企关系 ,日本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紧密型银企关系 ,它们都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下 ,银企关系制度的市场性特征更加突出 ,市场化趋向成为主流。美日银企关系的发展对中国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大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与全球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地图的重画 通常的世界经济地图把主要参与者分成三个集团:美国及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欧盟和以日本为首、迅速赶上来的四小龙和中国组成的东亚。这种地理的三分法据说符合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主要差别:严重依靠国家中央工业政策的指导而发展的日本和新兴工业化亚洲经济位于一极;恪守自由市场、自由主义承诺的美国处于另一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的美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超强实力,大胆颠覆之前麦金德的“大陆中心说”,并借助马汉、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说为其独霸世界谋篇布局,分别把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中国、欧盟和印度等新兴大国或组织假想为潜在威胁,并想方设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盟友以遏制这些国家。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大肆蔓延以及日本安保法案的通过,都与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哈冠群 《国际论坛》2015,(3):19-24,79-80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国际石油市场趋于动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困扰全球经济的国际难题,各国倡导召开国际性经济会议,展开有效的南北对话。在此期间,美国制定相应策略,力图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召开。在会议筹办的过程中,美国通过多边外交行动,协调西方石油消费国统一立场,加强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沟通理解,旨在稳定西方世界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针对会议的外交政策折射出美国霸权势力下降时期外交战略的重要调整,是美国对外政策阶段性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的基本方略和必经之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从全球来看双循环呈现出国内循环崛起、国际循环收缩的新周期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循环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分别阐述欧美发达经济体“高度外向型”、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中度外向型”及拉美发展中经济体“低度外向型”双循环发展模式及特征。通过梳理我国国内国际循环发展历程,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国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国际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国内循环水平,参与国际循环是决定我国双循环发展层次与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理性认识与合理应对中国国际新方位提升,积极融入全球化、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国际大循环水平,加快国内改革为高质量双循环发展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防止经济内卷脱钩、增强全球化机能,保持“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均衡施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地缘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关注持续提升。欧盟为加速推动"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与印太地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积极配合"四国联盟"在印太地区展开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借助美国势力进入印太地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陷入"选边站"的战略困境。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有利于提升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完善欧盟产业链的布局和对印太市场的开发。欧盟的举动无疑将会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但也面临着内部诉求不一,实现"印太战略"能力有限,对华政策错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分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20.
较现实的市场定位策略应是优先选择与我国大陆经贸联系密切的日本、美国、欧盟、我国香港、我国台湾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实行客户追随策略;优先选择信用及法制较完善、但金融业不发达、管制较松的拉美、东欧国家,凭借相对高的资金运用效率获得比较竞争优势;优先选择邻近我国的新兴市场及经济转轨国家,利用地缘优势和对金融市场环境较多共性熟知的优势,不断开拓市场;避免选择政局动荡的战争多发区或易发生债务危机的最贫穷国家,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