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语种文学 ,是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它和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一样自成体系。具体来说 ,世界华文文学可分为两大板块 :一是中国文学 ,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文学 ;二是海外华文文学 ,包括东南亚和欧、美、澳、纽等国家的华文文学。而东南亚华文文学包括下列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汶莱、越南、缅甸、寮国。这些国家的华文文学 ,与中国的台港澳文学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从微观上来说 ,新加坡文学与香港文学着重城市题材 ,作者多走文商结合的道路。从宏观上…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文文学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交流、传播演变所形成的各种复杂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兰传斌 《文史哲》2005,(1):164-166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 9月 2 1日至 2 4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这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山东省侨办和威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2 2个国家和地区的 2 0 0余位作家学者赴会 ,大家在海滨秋日里畅所欲言 ,共话世界华文文学的现在与未来 ,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华文文学在世界各地的创作发展态势近年来 ,华文文学创作呈现多枝竞秀的局面 ,学界的研究触角也伸向世界各地。本次研讨会上 ,各位作家交流了创作经验 ,学者们则讨论了各自…  相似文献   

5.
当后现代主义铺天盖地席卷全球之际,马华文学在这一波文学风潮的冲击下,与曾经对它具有深远影响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思潮有着怎样的不同,它又在具体的文本体式上与过去的风格有着怎样的变化,这是所有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一方面这样的趋向有着普范的意义,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同样面对;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种个案来审视,以掌握当下华文文学的范式转向与思维移势.后现代登陆马华文坛为文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不只吸引了新生代作家,也把资深作家推向台前;明显的它让这些作家具有更大的实验勇气,开拓了不少新型的文体,为文坛拓展了更多元的文风.当然这些后现代作品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何从失败中去寻求改进,将是考验这股文学风潮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知名女作家陈华淑以创作散文见长。她的散文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表现生活感受的叙事性散文,一类是记录游踪的记游性散文。这两类散文在海外华文文学界,常为许多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所青睐。可是在强手如林的文坛,陈女士的散文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激赏与赞许。新加坡作家尤今曾在《下笔慎重的陈华淑》一文中描述了她读陈女士散文的感受:“每每读完全一篇,我便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另一篇的出现。”这说明陈女士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散文是一种长于抒写性质的文体,所录人文者,乃是作者的真性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论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中,“本土性”的旨意,是要求新加坡华文作家,自觉确认自己的生存身份,自觉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担当起在缺乏“传统”时确立传统,在不西不中状况中“整合”传统的重任.“原根性”的旨意,是为了以未曾在“合壁”中被整合过的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对垒、相抗衡,也是为了对被整合过的“中华文化”,进行反省与修正.文学中的上述两种文化努力,将会不断重复.这种有意义的重复,将使新加坡华文文学更有个性、更加新鲜.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至20日,由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 的首届菲律宾华文文学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菲律宾、马亚西亚、文莱 、新加坡、泰国等地的近80位专家、学者、诗人和作家汇聚福州。菲华作家吴新钿、柯清淡 、蔡沧江、谢馨、林婷婷,新华作协主席黄孟文,内地作家、学者郭风、刘登翰、潘亚暾、 孙绍振、舒婷、古远清等出席了会议。与会者畅所欲言,对菲华文学历史与前景进行了回顾 与展望,既有整体评估,又有个案分析;既有中肯的评价,也有善意的批评,将对今后的菲 华文学创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与香港作家联会承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在上海浦东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德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6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这也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自2002年5月在暨南大学成立以后主办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穿插进行的方式,围绕组委会提出的“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 从苗秀的一系列著作,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忠于历史、忠于生活的作家。他以新马华族这个新兴民族所特有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标准,去观察和感受现实生活复杂的表象,在对这些表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他留下了富有艺术魅力、被广大人良喜爱的作品。他不仅掌握了自己的艺术生命,而且以自己的艺术天才证明了新加坡华文文学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作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过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引起了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世界文坛的瞩目,也为世界性的汉语文学开拓了新的篇章。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移动,与各种不同文化相遇之后开出的文学奇葩,有本民族的基因,也有"世界性"的因素,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文学特质。作为一个近百年来新兴的文学领域,其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通过与各地区、国家华文作家、学者的"对话"、交流、互动,从多个方面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就总体而言,由于华文文学所在地区的社会存在大都没有发生突变性的变化,华文文学的创作主体———作家所运用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没有变,华文文学中的各种体裁也没有什么突变,所以华文文学的总体是渐进性地向前发展。但华文文学的各分体,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台港澳地区的华文文学、东南亚的华文文学、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却都发生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新变。  相似文献   

13.
根同株异竞映辉———司马攻与黄孟文微型小说比较赵朕司马攻(泰国)和黄孟文(新加坡)都是东南亚享有盛誉的华文作家。他们虽然属于不同的国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文学使他们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也都为本国的华文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14.
<正> 也许,人们是在编辑家的名单上热悉李汝琳的名字的,因为新加坡三套颇有影响的华文文学丛书的出版,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与他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的。而在新加坡华文作家的行列里,李汝琳向有“文艺长跑者”的美称。 作为作家,李汝琳作品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其中成绩较突出的,要算是他的小说了。他的小说,长篇有《漩涡》(1962);中篇有《李汝琳中篇小说集》(待发);短篇有小说集《姐妹俩》(1958)、《新贵》(1979)和《漂浮》(待发)。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文学产生于华人作家自发与自觉地反复"跨界"之中。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族裔书写、海外华文作家空间疆域的反复跨界及书写、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双语书写、海外华文文学与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双向互动、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影视界的跨媒体转化等反复多样的"跨界"动向,源自移民心灵的恒久流亡,而这是移民与移民文学的本质性"内核"。"跨界"特质及其所演变与再生的复杂内涵与意义,为从不同维度重新审视海外华文文学及其相关问题赋予了新的契机,拓展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新领域。总结中国经验,进而实现与推进中国经验与人类经验的交流与对话,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微型小说创作,近年来十分活跃,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这一方面与《微型小说季刊》于1992年创办;与新加坡作协主席黄孟文及著名诗人周粲等的倡导和身体力行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微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体积微小,读来不太费时,与长篇巨制相比的确更适合于商业社会的读者的需要,因此,许多原来写诗.写杂文散文,写长篇小说的作家诗人纷纷到微型小说这块园地上一展身手.张挥便是其中的一位.自1988年涉足微型小说以来,他已经在新加坡各种华文报刊发表了百来篇微型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更难能可贵的是,张挥是一个极富创新意识和文体意识的作家,无论从作品内容的冲击力,还是从艺术的营造来看,都堪称新加坡微型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7.
王可 《学术研究》2002,(7):137-137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筹备、酝酿了八年之后 ,今年5月28—29日终于在广州暨南大学正式成立。国务院侨办领导刘泽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以及省市有关领导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作家协会亦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并分别介绍了当地近年来华文文学的发展状况。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作家协会还发来贺电、贺信。会议通过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章程》 ,通过了学会理事候选名单和学会监事候选名单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著名作家马崙,在继《马华写作人剪影》(1980)、《新马华文作家群像》(1984)之后,在1991年8月又出版了《新马文坛人物扫描》。他自1987年初开始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四载,披星戴月,殚精竭虑,不畏劳苦,终于独自完成了这部七十多万字的巨著。这部巨型作家词典,所收作家时间跨度之长,所收人物之多,涵盖面之宽,均为历来之最,可谓对新马文坛人物进行了名副其实的“扫描”。从纵的来看,它上自1825年,下至1990年,凡是在此期间在新马文坛有所劳作者,对他们的业绩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和介绍。整部分起迄时间虽长达165年,但作者重点仍放在1919年以后这七十年间,这是新马华文文学最为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香港作家联会、世界华文文学联会(香港)、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