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45-148,160
影视作品中的"凝视"是编导主观意图的体现,常常带有鲜明的性别色彩。在男权影像中,女性总是被"凝视"、被消费和被规约,而女性主义影视则以破坏男性视觉快感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男性文本对女性神秘化、妖魔化的想象和叙述。然而长期处于传统男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主义导演,有的摆脱不了潜意识中的男权阴影,有的又激进地极端排斥男性,这都导致了女性"自塑"的举步维艰,女性的自我形象也不免存在或过度强势、或模糊脆弱等明显的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2.
卫慧、棉棉采用身体写作这种激越的书写方式,大胆展示被男权文化遮蔽的女性身体和扭曲的灵魂,从边缘处尽情诠释女性独特的经验;她们用决绝的姿态,颠覆传统道德秩序,打破父权神话,挑战整个男权文化机制。同时,女性文学在实践身体写作这一富有探险性意义的举动时,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避免被男权文化“反攻倒算”为满足和挑动消费者窥私欲望的符号,只有这样,身体写作才能成为解构男权文化最有力的冲击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葛延峰 《晋阳学刊》2004,(6):109-110
女性是当今广告中几乎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广告中的女性“似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生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1]。有一品牌内衣的广告词家喻户晓:“做女人挺好”。在这里,“挺”不是副词,而是动词,是昂首挺胸的“挺”。这一句简洁的双关语将女性置于被男性欣赏、注视的地位,男性和女性的关系被视为主/客不平等的关系。我们知道,男性在欣赏女性时,应尊重女性的独立的人格,而不能用传统文化来约束女性,将女性置于对象/被动地位。可见,今天女性主体地位依然缺失。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男权社会规定的女性要么是“美貌、忠贞、温驯、富于…  相似文献   

5.
刘颖 《兰州学刊》2010,(1):214-216
电影《时时刻刻》是作为一部“女性主义”影片获得成功和被接受的。但是通过对它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部艺术作品中,男性主导话语对女性形象“再现”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置换和扭曲作用,而在文化研究中,代言人的身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考察前提。透过女性身份表现出的男权渗透才是女性文化中最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美人鱼、睡美人、白蛇精、狐狸精等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中外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性潜意识———自卑又自大、爱恋又恐惧的种种白日梦式胡思乱想,并从神话中探讨了其历史文化渊源。指出:男人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作为原始大母神之投影的阿尼玛,加上男权文化培育出来的男性虚荣心,形成了男性走不出的迷障和梦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社会属性是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这就造成了男女两性之间在正义方面的天然不公平性.现代女性文学书写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她们利用男权社会的理论工具,另一方面她们又强调自身的特质.只有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女性文学中的叙事,才能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正义地位有清晰的认知.正义既关乎社会秩序,更牵涉女性权利.进入当代,女性的社会权利、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但女性文学在公共领域内的不在场导致其公共话语权的缺失.女性文学又过分强调自我而割裂同男性的联系,更加剧了社会伦理的二元对立.在社会思潮不断变幻的今天,女性只有书写自我、挖掘特质,同时善用人类价值体系进行宏大叙事,在公共领域内彰显自我并与男性一样“在场”,与男性构成“我们”的共同体一起对抗男权社会的侵袭,才能实现对女性正义观和正义地位的现实构建.  相似文献   

10.
赵思运 《阴山学刊》2001,14(2):37-40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女性一直被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阴影之中。已经觉醒的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开始对男性为女性设立的花草隐喻和神女峰意象予以改写,对象征男权的“天空”意象予以反叛,对性别专制的“家庭”意象予以拆解,以期完成对男权话语的突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3.
肖富群 《江淮论坛》2010,(1):134-139
社会性别问题与理论在正统社会学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而且还被批评为依据的是男性经验和父权结构,妇女自身的经验被排除在分析框架之外。基于女性自身经验的女性主义理论纷繁复杂、景象各异,但各理论流派展开的理路相同:女性是一个被压迫的等级;女人是被男权文化建构的;解释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谋求性别解放的价值抱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15.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海峡两岸当代女性小说中,由叙述视角所表明的性别立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看”,即以男权价值观规约女性,弱化、消解女性的主体性,凸显的是性别霸权;二是“她看”,则是以女性主义立场审视男性和观照女性自我,关注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建构男女两性的主体性.从“他看”与“她看”的纠缠和更替中,传递出女性冲破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意图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观察、描写男性,同时以现代女性的心灵去感受男性的,因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很不相同,与古代女诗人、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也不相同.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常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乡土农村的愚夫.另一类是处于城市文明中的市民知识分子.萧红对以上两类人物的群像式的刻画,不仅表现了对下层人民悲剧命运的深切悲悯,而且反映了她作为一名敏锐深刻的现代知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嘲讽以及对男性英雄神话的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18.
"女巫"与"天使"作为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实际上以一种"创始神话"的形式参与了男权社会文明建构的全过程。这一意象不仅暗示了男性对女性的恐惧,也透露出男性对女性的想象。虽然女权主义批评者对这一意象的历史分析颠覆了菲逻各中心主义的传统,然而她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神话"是人类对自身心理二元结构(即神性与人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20.
性禁忌乃是男性秩序最深、最坚固的堡垒,对处女贞操的赞颂,对生殖的丑化也是男权用以压迫、控制女性的最隐蔽的方式,男性叙事无论哪种派别,对女性鄙视和玩弄的态度都保持了高度一致。女性书写的意义在于必须修正男性写作中浓重的男权意识,书写女性在各个时代所遭受的侮辱和掠夺,揭示女性作为人类的另一半带给历史进程的促进和动力,同她们在现实和历史中所“不得不给定”的卑微身份之间意味深长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