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时统君 《东岳论丛》2004,25(1):173-176
法律的伦理和伦理的法律是法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法律的伦理,研究法律蕴涵的伦理精神及对法律的伦理评判;关于伦理的法律,探讨内含伦理精神的法律的伦理功能、伦理关怀和作用方式,并以此来整合社会大众的德性。伦理精神向法律实体化的转化应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人类将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视为自己大规模掠夺、污染对象始于前工业化社会,止于后工业化社会,其中,工业化社会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进程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得以实现的。工业化社会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果认为自然资源是一种永恒的“自由物品”,自然环境对由此而产生的工业污染具有无限的消化能力,那么,从追求人类利益最大化视角看,这种目标是可以任意设定的,换句话说,如将这一目标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人类中心主义”将是一个广为人们接受的,极具合理性的一种价值观。然而,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文…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内在的伦理要求,包括经济自由和公正有序、利己与利他的统一、行为自律、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内容,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所要求的伦理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有赖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相助和导引,应以“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作为全社会遵循的价值导向,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学平 《东南学术》2006,(5):116-123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法律伦理教育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市场主体通过规则、道德自律或他律来实现,竞争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公平、正义和理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主要方面,但也有矛盾和冲突。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极其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要建构诚信、公正、效率的市场秩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分配和经济平等,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安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第三次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中,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因其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想象空间,也开始深刻地影响人类现实生活。我们需要在构建人工智能法律规则时考虑如何实现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算法的正义问题,以及是否应给予人工智能系统以独立的法律地位及其对个人隐私、自由尊严等的影响。从人工智能法律规制整体建构的角度来看,应从立法、司法裁判和法律效果评价环节嵌入伦理性考量因素,将具体的道德考量因素转化为可以实施的法律原则乃至法律规制,同时发挥人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防止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从而保障司法裁判结果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功能及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为此,必须明确其功能及法律定位,以切实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嘉玮 《学术研究》2008,36(5):40-49
中国合作社发展从改造分散的个体经济开始发展到高度集中三级所有的"大集体"经济模式.已背离了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初衷.在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背景下,必须重新明确中国合作社的法律定位以及对其进行制度重构.中国合作社应是以个人所有为基础的共同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必须在中国宪法中确立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民法应确立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并对合作社的内外财产关系做出调整.在商法领域也应有合作社的地位,根据各种合作社的性质及特征,规定相应的商事登记制度.本文根据对合作社的新的法律定位,对中国合作社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分享经济是近来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法学领域的研究并未认清其本质。从分享经济内部法律关系来看,它其实是电子商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呈现出兼职与专职活动同时大量并存的双阶层构造,但当前的规制未能注意到这种区分。根据法律多元化理论,对分享经济的规制应当以保留多样选择为指引,摒弃一刀切式的传统监管思维。同时构建政府与分享经济平台方相互合作的、对专职和兼职分享有所区分的分级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0.
单忠献 《理论界》2006,(7):15-16
致力于环境状况的改善,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人们的环境行为进行环境法律评价,而伦理因素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伦理不但构成了环境法律评价的价值基础,而且有助于环境法律评价功能的实现,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和做出理想的环境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行为制度欲发挥规范效力 ,必须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 ,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法律行为所能实现的正义只是现代制度伦理或规则伦理中的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 ,而非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归属正义与结果正义等类型。在判断交易主体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是否正义时 ,亦即一方的给付与另一方的对待给付是否具有等值性时 ,原则上应当采纳主观价值标准 ,而非劳动价值论这一客观价值标准。通过主观价值标准来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 ,其实也就是将自由意志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的标准 ,自治性基本上就能够满足法律行为伦理性的要求。从原则上来说 ,一项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而达成的交易就是公正的交易 ,国家不应对之再作出干预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秩序与伦理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秩序与伦理效力樊浩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作,必须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伦理价值的合理性问题,一是伦理运作的效力问题。前者是伦理至善与社会正义的价值平衡问题,后者是伦理对人的行为与社会秩序干预的力度问题。伦理运作的效力是伦理调节社会生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职业伦理精神在法律职业化进程中具有重大功能和作用,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法治现代化和司法现代化进程.关注人性的伦理精神,即尊重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是法律职业化的逻辑起点;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崇尚正义的伦理精神构成了法律职业化的价值基础;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好模式,忠于法律的伦理精神是法律职业化的直接动力;珍视荣誉的伦理精神从内部维系着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保证共同体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法律职业化的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4.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实践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自然价值"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实践的关键词.自然价值及其重现,表明其已不是一个理论上争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极为现实的、如何正确对待或科学操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交易平台的地位日益成为网络交易中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网络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网络交易的主体匿名性、空间的虚拟性、完成的非及时性,使现有的法律体系在网络空间的适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网络交易的基本特征出发,对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性质和地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与普通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全面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红 《南方论刊》2009,(3):102-103,99
基于现阶段中国对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强烈需求,法律英语教学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同时,法律英语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困境: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无统一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实际上。上述问题的症结之一便是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明。根据ESP的一般理论,结合法律英语的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以求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做一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合伙是第三类民事主体 ,有契约性和组织性的特点 ,商事合伙与民事合伙在现实中很难分清他们的界限。我国现行立法在这方面存有明显的漏洞 ,其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民商合一的立法传统。对法人能否成为合伙人 ,立法界学界都有分歧 ,但是从法理及经济活动的实践分析 ,应认可法人的合伙人的地位和资格。  相似文献   

19.
肖萍  黄瑞 《江西社会科学》2002,2(10):188-189
在一定意义上,“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入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根据WTO有关规则的规定,结合朱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关组织法应该从宏观上把政府职能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在现代市场  相似文献   

20.
周莉 《江淮论坛》2000,(3):32-36
八十年代兴起于我国农村的股份合作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成为城乡中小型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首选模式和国有小型企业改组改革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引导个体劳动者和待业人员互助合作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这种由劳动群众创造,并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支持。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立法,人们对股份合作制的内涵、特征、性质、地位等问题仍未取得共识,各地做法也多种多样,如何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股份合作制逐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