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论张国宾和他的杂剧创作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古代艺人杂剧作家,大约是宋代东京那个“曾撰写杂剧本子”的孟角球了。一个受到社会传统偏见的艺人创作者,居然引起了那个曾经“寓游京国,目睹耳闻,殆非一日”的见多识广的灌圃耐得翁的注目,这表明末代杂剧已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杂剧还并不成熟,剧作家和艺人的地位也还低下,就是这位已经受到社会注目的艺人作家,也仅仅留下一个也许还是艺名的名字,而“杂剧本子”却没有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战后文学,差不多首先想到的就是野间宏的《阴暗的画》。野间宏是战后派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阴暗的画》既是该作家创作的出发点,又可以说是占据打响战后文学第一炮的重要位置。这部作品在发表当时,曾被认为难以理解,但关于该作品的重要性,以《近代文学》为首的一些人,很快就承认这是野间宏作为作家的光辉的出发点。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请看本多秋五的《战后文学史故事》。 相似文献
4.
彝族叙事诗表现出了彝族民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成为彝族叙事诗显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价值。彝族的许多叙事诗通过描写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同剥削者压迫者的对抗,并通过描写被奴投被迫害的民众同代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利益的吃人制度和习俗的对抗,预示着民众的这种反抗斗争所能通向的某种平等和自由的前景,因此,作品里呈现于反抗性斗争性之中的民众的人性和人情,就具有很强的艺术典型性和艺术魅力,也就具有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两台反映石油工人生活的大型话剧《黑色的玫瑰》与《黑色的石头》在相隔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晋京上演,给首都话剧舞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引起了戏剧界极大的震动。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的领导以及首都演艺界、新闻界人士纷纷撰文或发表谈话,盛赞这两出戏演出的成功.《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首都大报作了专题报道。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昌在看了《黑色的石头》后说:“非常感谢作者写出这样好的本子,应该到全国去演,让全国人都看看,这是很深刻的剧本!”文化部艺委会副主任舒强称《黑… 相似文献
7.
8.
论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原因和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乐府民歌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它以叙事诗为基本体裁,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言、杂言体的直接源头。但在此后两千年的诗歌流变中,除了文人有意识地模仿乐府创作过一些叙事诗以外,绝大部分古典诗歌(包括民歌和拟乐府)都是以抒情为主的。为什么叙事诗能够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集中的发展,而以后却未能蔚为大宗?本文试图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准叙述是叙事诗的典型叙述话语,它不可避免地带来"误报"和"误读"。清代叙事诗数量众多,长篇叙事诗不断,在文本误读、不完全叙述和不可靠的叙述者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是不发达的。但这实际上是在传统型叙事诗不发达的前提下作出的推论 ,而不是在对包括传统型叙事诗和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所有叙事诗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应包括传统型和说唱型两大类 ,“说唱叙事诗”也应纳入古代叙事诗的范畴。虽然量大篇长的说唱叙事诗并不能改变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事实 ,但广义地看待并评价包括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叙事诗 ,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其俊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在我国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古代诗苑里,汉民族的叙事诗相对地说来远不如抒情诗发达,然而却仍是一技璀璨夺目的奇葩。汉民族的叙事诗发端于《诗经》,成熟于汉末无名氏的创作;《焦仲卿妻》及稍后的北朝《木兰诗》是其标志。而高度繁荣于中唐文人的叙事诗创作,白居易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叙事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又最足以体现白居易叙事诗的光辉成就。叙事诗常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其展现出的一幅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横断面的图画而引人注目。典型人物形象的造型是叙事诗的主…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1770—1827)处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风起云涌的反封建斗争以及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哺育了贝多芬。他的思想、创作的主流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的产物。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从作品2号(1796... 相似文献
13.
(一)居住在伟大祖国南方一个四季常青的海岛上的黎族,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兄弟民族。在黎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的宝山中,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多采的黎歌(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也是我国整个民族大家庭中十分可贵的挺秀的花朵。经过作者加工创作的黎族叙事诗“甘工鸟”,还只是这个宝山的百花丛中的一枝; 相似文献
14.
孙福熙既是鲁迅先生的同乡又是学生,他和鲁迅先生交往密切。孙福熙不仅是位技巧圆熟的画师,出色的编辑,而且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博学多才、涉猎甚广的文艺家。他的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呈多样化,他的散文充满爱国激情,融多情的文笔和多彩的画笔于一体,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里文艺的面貌,文艺工作者的面貌,有了根本的变化。在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诗歌创作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步子慢了一些,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就是涌现了一大批为人称道的叙事长诗创作。诸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圈套》;田间的《赶车传》、《戎冠秀》,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李冰的《赵巧儿》。此外,还有不少出色的小叙事诗作品。这些诗歌园地的鲜花,色彩绚丽、芳香宜人,以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健康优美,表明了这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以其特有的创作成就和历史价值,标志着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 相似文献
16.
史诗的追求与困惑———对当代长篇叙事诗第一次创作高潮的探讨□潘晓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出现了长篇叙事诗创作的第一次高潮,这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深入探索的内容。对这一文学现象,以往文学研究者们就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各个具体作家... 相似文献
17.
18.
叙事诗在时间的把握上体现出更明显的虚构性。作者截取生活断面进行展示,高度压缩事件的进展。这种顺序与其说是自然时序。不如说是一种因果关系。在诗体话语中,作者无法做到真正的场景叙事。所以说,叙事诗中的时间和情节的关系是粗疏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创作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隐含作者是读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叙事诗的视角变化和叙事表层结构并不清晰,其原因在于个人化叙事特点和传统叙事诗创作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叙事诗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辉,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彝族民间叙事诗,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民间歌谣的抒情和民间故事的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脉络清楚,诗意盎然.它以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为正义、真理和美好生活所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它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