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实俯拾皆是:相爱的夫妻难以到头,看似不爱的伴侣却往往白头偕老。这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要像不爱那样相爱、相处。不爱,便不会在乎他是否记得你的手机号,不会一个小时一次电话烦他。不爱,便不会奢望他每年记得你的生日并给你一份惊喜,也就少了许多怅然和失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一个作家动笔写他的叙事作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他胸有成竹的话,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要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惟有如此,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写作目标之间,才能形成投入心血和爆发灵感的张力,他的写作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四年仲春,陈毅同志“观宇宙之无穷,念人生之须臾,反复其言,以励晚节”,所作《手奠伸》诗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诗文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正确人生观,坚强的党性原则及高尚的品德。并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相似文献   

4.
崔文艺 《理论界》2004,(4):132-132
主持人的风格应是主持人在多个或多类节目中所表现的一种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包括:鲜明的个性化语言,独特的思维,看问题的角度,对相似事物表现出的一贯明确的态度,对节目总体的驾驭能力等等。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托起一个节目(当然这必须以主持人高素质、节目高质量为前提),有的甚至成了节目的化身或整个电台、电视台的象征,说起徐曼,就会想到“空中之友”想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谈到赵忠祥,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解说“动物世界”直至现今的“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5.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是在犯错中一点点长大,变得聪明、能干的. 我儿子3岁多的时候,刚有一点独立性,便“逞能”起来.他很爱模仿大人做事,你拖地他也要拖两下,你端盘子他也要端,你浇花他也要浇,结果经常会弄出点小事故或者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6.
“师爱”是塑造青少年的巨大教育力量,它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它能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那么班主任应怎样用师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一、用“关心爱护”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人,对人的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  相似文献   

7.
张珩 《家庭科技》2009,(10):9-9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说:唠叨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很多女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认为自己的唠叨是对丈夫的爱,可以改变他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成长,是中西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郭沫若思想发展的进程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不能不说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郭沫若自己就多次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学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又说:“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泛神论)。”等等。其实,泛神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只是庄子的特产。在  相似文献   

9.
亲属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就找到了一份在我看来还不错的工作。工作已经有半年多了,来我家做客时谈到他工作的事,本来我以为他的工作能不错,没想到他说没意思,马马虎虎,对付着干,每天就自己那点活,干完就完事,干一天算一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工作?老板对他不好?他说都不是,大家都这样。我说既然已经做了,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不能多做一点?他想都没想,反问我道:做好了又能怎么样?多做点又能怎么样?老板知道了也不多给工钱。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给他讲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10.
闲谈     
正在家里特横,颐指气使,好像随时有个王位要继承,出门却常说"领导您请坐"。——演员黄磊称,别把劲儿使在自己最亲的人身上。老公给老婆发了一个520元的红包,附言:我爱你。稍后老婆给老公发了一个5.20元的红包,附言:我爱你多一点!——有文化真可怕。先说对不起的人,不是软弱,只是不想放弃这段感情。——网友爱是不公平的,你会因为你爱的人为你开的那一次车门而感动,却记不起你不爱的人曾经殷勤地为你开的1000次车门。——作家吴淡如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愿意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不断增加。我们这些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老同志,看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后继有人,自然感到格外高兴。在这篇小文里,我想谈谈自己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的点滴体会,与青年同志共勉。第一点,我觉得一个理论研究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革命者。我们老一代的理论工作者,做学生的时候,是在国民党时代。国民党的学校禁止学习马克思主义。谁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被抓去坐牢,甚至被杀头。尽管如此,我们进步的青年学生还是偷偷地自学。因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革命的科学。那个时候,我们偷偷地冒险自学马克思主义,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革命成功了,可以当“教授”、“学者”或“专家”,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和其他进步同学一起开始自学  相似文献   

12.
愚蠢的办法     
许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人抱怨:我们那个老板太抠门了,只给我们这点儿工资,公司一年赚那么多钱,全是他一个人的。或者是:经理干的活也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块,他拿的多,就该干的多嘛,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  相似文献   

13.
<正>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哺育出的时代英雄,又是集中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典范。在孔繁森同志这一伟大形象身上,在他的崇高人格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且在他的身上,也处处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明显而深刻的烙印。“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党的宗旨的高度统一。” 关于“孝”和“忠”的思想。1988年,孔繁森由组织决定第二次赴藏时,他向组织上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当他回到家向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告别时,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呓语集     
一 尽管我们永远也不会懂得“人类”是什么,但也要常常想想它——正像中世纪的西方人常常想到上帝一样。二 中国知识分子不要拿着自己的名字放风筝。 万一断了线,你的名字就找不到你了,你也找不到你的名字了。三 我同情贾宝玉,但也同情甄宝玉。 四 对于鲁迅,世界上只有三种人: 他爱的人, 他憎的人, 他同情的人。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世界上也只有三种人: 他爱的人, 他憎的人, 与他无关的人。 对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他看得起的人, 他看不起的人。 五 规定了你的语言,就是规定了你的身分。 六 文化界也有沙尘…  相似文献   

15.
亨利·摩尔(1898—1986)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雕塑艺术家.有人评论说,在所有现代雕塑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摩尔所获得的国际声誉.摩尔一生追求爱,他爱人类,爱自然,爱生命.他就是把他对人类、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凝注在他的雕塑之中,创造了属于摩尔自己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最近思考一些问题,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四十多年前写的一篇《小杂感》中打过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有些人: 一见短袖子,立 刻想到白臂膊,立刻 想到全裸体,立刻想 到……立刻想到私生 子。 由短袖子而最终引出  相似文献   

17.
爱子误区     
我爱儿子。作为父亲,没有不爱自己的独生子女的。正因为爱他,才经常为他的将来操心。 随着儿子一天一天地长大,我也一天一天地为他焦虑起来。儿子贪玩,学习没尽力,中考才得了400多分。看着别人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我窝了一肚子的火,如今连  相似文献   

18.
谈到马歇尔,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均衡价格图。几乎可以在任何一本西方的经济学著作中找这张图。它经过各种各样的改造和变形之后,被广泛地用于各类经济问题的分析。它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国内一些论文和著作也有利用这个工具的。  相似文献   

19.
"思维的神速要快过白驹过隙。"哈萨克人常说的这句民谚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当思维的鸟儿张开翅膀的时候,他翱翔的空间一定是十分辽阔的。依我看来,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生他养他的民族和哺育他成长的祖国,我深爱我的祖国,同时,也深爱我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土小说与俄罗斯、波兰文学石薪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驱者鲁迅曾多次谈到,是俄罗斯、波兰及东欧诸小国文学触发了他致力于农村题材的创作。他说:“我常常想:俄国文学是伟大的‘乡村文学’。并且想:果戈理更其是首先的一个人。我的比一切的国度的文学,更爱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