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蒙元初期,河北内丘的扁鹊祭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时期内丘扁鹊庙中涌现了大量的碑刻,扁鹊祭祀亦因忽必烈两次遣使代祀得以与"岳镇海渎"祭祀联系起来,甚至比同时期的三皇祭祀更受重视。宋代对扁鹊文化的推崇,加之蒙元初期涉政医者和儒臣的共同推动,使得蒙古族统治者顺利接受了这一汉地民间信仰,并利用其产生的良好社会舆论巩固了"邢州大治"的成果,使内丘的扁鹊祭祀成为国家统治策略与民间信仰的一次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历史上 ,蒙元时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等蒙古统治者就已经有了开发西北的思想意识。元朝时期 ,本着建立“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多元统治方式为政治一体化服务和推动西北与内地经济交流与互补的开发思想 ,促进了西北地区和内地的一体化 ,为西北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忽必烈在蒙元史上是个令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之一。自成吉思汗以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由忽必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在元朝开国史上,他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鼎新革故,推行汉法;安业力农,改革币制,都为元朝的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无愧为我国13世纪蒙元史上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期出现了几位蒙古族诗人,其一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们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由于多年的政治、军事生活的训练,他们善于鼓动将士,出口成章,时露华采。其二是作为统一中原作出巨大贡献的伯颜丞相。他除了政治家、军事家外,也是为人称道的诗人。其三是以侍讲学士而著名的童童。从这些人的诗作可以看出蒙汉文化的发展、变化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蒙哥汗的即位是大蒙古国的重大事情,也关系到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重要问题。蒙哥汗是窝阔台汗之后,经十年动乱,由唆鲁禾帖尼别吉的帮助和拔都的支持下继承汗位的。蒙哥汗即位后,结束了十年动乱,巩固和扩大了大蒙古国的统治,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尤其,蒙哥汗的即位,使黄金家族汗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后,忽必烈才会有发展的机会和称汗称帝的可能性。在此,本文试图分析蒙哥汗即位前后的大蒙古国的政治变迁,来阐述蒙哥汗的即位与蒙元帝国的关系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忽必烈时期,在推行汉法,大兴文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士人政策的革新和完善。此主要表现在:征用儒雅,量才擢用;兴举学校,造育人才;尊孔崇儒,优渥士人三个方面。这些政策中虽存在民族歧视、科举废弛、“重吏轻儒”等不足,但仍显著提升了士人,尤其是汉族士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对于促进蒙元的汉化进程和巩固政权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景教在维吾尔族中的传播,自19世纪以来即已为中亚史学者所注意,国内外学者论及者颇多[1]。近年周良霄《元和元以前的中国基督教》[2]、刘迎胜《蒙元时代中亚的聂斯脱里教分布》[3]、卡哈尔·巴拉特的《基督教与回鹘人》[4]、《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及其文物》[5]及台湾学者李符桐、刘义棠的著作中[6],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迄今未  相似文献   

8.
蒙元时期的联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蒙元皇室与国外高丽的联姻,以此结成并巩固藩属关系;二是蒙元皇室与国内蒙古外族高昌、汪古、西藏萨迦款氏、云南大理段氏的联姻,以此结成并巩固内属关系;三是蒙元与西夏、金的联姻,以此显示自己的胜利与强盛;四是蒙元皇室与弘吉刺部、斡亦刺部及亦乞列思部等同属蒙古系统但无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的联姻。从如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蒙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和亲史和政治婚姻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在中国古代政治婚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第一,从联姻的次数来看,蒙元时期的联姻至少有136次,比两汉、隋唐时期的和亲次数高出几倍,约为清代的1.76倍;第二,从联姻的对象来看,蒙元时期的联姻与唐朝比较相近;从联姻的地域来看,与唐朝、辽朝的和亲比较相近;第三,从联姻的成效来看,蒙元的联姻对象都在协助蒙元东征西讨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第四,蒙元时期的联姻对清代联姻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朝的满蒙联姻在动机、特点等方面几乎与蒙元时期的联姻一脉相承;第五,将世代联姻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第六,亲上加亲的特点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畏兀儿文化发展的兴盛期,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本文通过对分布于新疆、中亚等地畏兀儿人的界定,以及对各区域不同文化类型的分析,认为蒙元时代的畏兀儿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即以喀什为中心的伊斯兰教文化区、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区和异彩纷呈的内迁文化区。  相似文献   

10.
近代蒙元史研究可从四个时期考察其历史发展。鸦片战争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的开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边疆史研究重要内容的蒙元史研究,直接服务于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其治史旨趣已经不同于乾嘉学派脱离现实的古史考据;洋务运动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承前启后的时期,蒙元史料搜集范围扩大了,域外史料的采用使治史方法上有了创新;从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新旧递嬗时期,一些旧史家继续沿用封建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蒙元史,其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是陈腐的,但其对史料的搜集与考订功不可没,而资产阶级史学的建立使一些学者尝试用资产阶级文学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支,代表了蒙元史研究中封建史学向资产阶级文学演进的历史趋势;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运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史的时期,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学术大师在蒙元史研究中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回回伊斯兰教体系是中国回回各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篇章。这个构建活动的背景,是蒙元时期来华的大批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穆斯林,在元代特别是在明代几百年的汉语言环境中,逐渐放弃了本族的母语而改说汉语,为了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而逐步学习中国文化;但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元代铜权上的回鹘式蒙古文铭文进行重新识读,通过利用中、日、俄、德等国突厥语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元史》、吐鲁番出土文书,考证出该词的拉丁字母转写应为"batman(batma)"或"patman(patma)",汉译作"巴特满"或"帕特曼",原意为"秤",后演变为重量单位,主要在宋元时代中亚和吐鲁番地区、蒙元时期的京畿地区以及清前期塔里木盆地边缘各城镇中流行.  相似文献   

13.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元代铜权上的回鹘式蒙古文铭文进行重新识读,通过利用中、日、俄、德等国突厥语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元史》、吐鲁番出土文书,考证出该词的拉丁字母转写应为“batman(batma)”或“patman(patma)”,汉译作“巴特满”或“帕特曼”,原意为“秤”,后演变为重量单位,主要在宋元时代中亚和吐鲁番地区、蒙元时期的京畿地区以及清前期塔里木盆地边缘各城镇中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中亚”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外还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拥有大量穆斯林的印度西北部。这就是新疆向西所面对的所谓的“伊斯兰地区”(D ar-a l-Islam),伊斯兰教向东发展的重要的“延伸地带”。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国的西部安全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受到“中亚”地缘政治文化的强烈影响,阿富汗因此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上海精神”、美国的“大中亚计划”、中国从传统的“重新疆”到“新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1916年俄国中亚起义导致了大批俄国哈萨克族、布鲁特族等大批难民逃入新疆。通过对俄属中亚难民逃入新疆的背景、进入新疆的原因以及新疆地方政府处理难民的措施的分析,可知民国时期俄属中亚大批难民涌入新疆,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边疆的安全,引起新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杨增新为首的新疆地方政府,对涌入新疆的俄属中亚难民进行比较稳妥的安置和遣返,维护了当时新疆的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耶律大石西迁和建立西辽帝国的过程,也是对传统的丝绸之路重新开拓和恢复的过程。西辽帝国在中亚和西域的经略,不仅实现了中亚、西域地区契丹治下的文明与和平,而且进一步开拓和恢复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趋于停滞和萧条的丝绸之路。西辽帝国在内陆亚洲和中亚的统治,对中亚、西域等丝路区域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宗教格局的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蒙元帝国时代欧亚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十世纪新疆历史上的哈喇汗朝时期,从中亚传入新疆的。经过五六百年的曲折发展。到了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新疆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对于地处东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