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是逐步的升温,导致了孩子无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很随意,遇到问题从来不会自己先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找家长出面代替解决,家长的无条件溺爱扼杀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促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强音 《职业》2016,(32):15-16
班主任不好当,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更是格外费心费力.面对叛逆依旧且略有些自卑心理的孩子们,告家长、罚站的方式已然过时,若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励他们学习,唯一的办法便是成为他们的朋友,以平等的心态来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3.
传媒览要     
美国《时代》11月14日重拾成功孩子天生就有雄心壮志,只要花些时间去观察一个孩子怎样热切地学习走路或开口说话,你就能发现这一点。无论小生命起初磕磕绊绊多少次,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继续尝试,一心要掌握这些神奇的新技巧。但十几年后,在孩子上初中时,许多心理学家和教师发现,一大批孩子丧失了天生的想要成功的斗志,甘愿沦为差生。对于那些把自己雄心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而言,这将是一段困惑、痛苦的经历。所以,家长们渴望能像学校的课程一样教授雄心壮志,但事情并不简单。“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机会,引发他们对某个科目或活动的热情,但…  相似文献   

4.
"粗心大意"是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通病,无数父母为此深感头疼,却束手无策。南京有位父亲想了个绝招,用给儿子当"学生"的办法,不光改掉了儿子粗心的毛病,还把他送入一所美国名校……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大多都缺乏运动,不仅于此,广大家长匮乏的营养知识也是导致孩子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每次开讲座,家长们都会提很多关于营养方面的问题,其中有几个健康问题几乎是每次必讲,可见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很普遍。今天就重点来讲一讲这几个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 能否健康成长、成材最重要因素, 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关键。 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着关系、心理 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全心全意配合。通常情况是家长生病, 孩子吃药, 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候, 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 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 认为孩子问题就是孩子自己事, 于是 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 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国内一家调查机构在对小学生做亲子关系问卷调查时发现,70%以上的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80%左右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合作意识差。这些被统称为"草莓特质"的问题,的确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如果您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39所中学90名初审合格推荐生的名单中,有几名学生引起家长们的特别关注。这些金字塔上的佼佼者何以能脱颖而出?在培养孩子方面,是否能从他们身上提炼出成才的秘诀呢?  相似文献   

9.
咱老百姓讲究礼尚往来,当成人在送礼上的攀比和“人情钱”越涨越高的风气蔓延到孩子们身上,年少的他们也陷入“社交怪圈”时,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导语:孩子在他的隐私外围画起了警戒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人很形象地说:“孩子这样做,是在自己的隐秘世界外围画了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因为孩子的隐秘世界是他们的自由王国。”有家长认为,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于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甚至偷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察看孩子上网记录,甚至盯梢、跟踪……可面对父母的如此“关爱”,孩子们又有他们的新办法了,有调查…  相似文献   

11.
小伟是个7岁的男孩,长得活泼可爱,家里学校都挺招人喜欢。可是,他有个毛病:总是喜欢不断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尤其是在不高兴或受到批评时更是这样。他的父母开始以为小毛病没大在意,后来发现都带上红领巾了还这样很不好,就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批评和捆绑双手等,都无济于事……小芳是个8岁的女孩,脑子聪明,写了一手好字,是板报组的主力,也挺让人喜欢。可是,她也有个毛病:总是喜欢咬自己手指甲,拇指的指甲都咬光了,咬出嫩肉了。家长管教,老师批评,也都不管事……这种毛病平时叫“吃手指头”,吃手指头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矫正?…  相似文献   

12.
据湖北、安徽、河南、重庆、成都等各地读者的来电、来函——问家有网瘾的孩子怎么办?特别是一些网瘾深重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不断地与家长对着干,越禁止他们入网吧,他们更视网吧为家。有的甚至彻夜不归、数日不回;有的干脆逃学,不上课了;有的女孩还悄悄私奔外地,与所谓的网友见面——吃亏上当的不少!家长们为此非常焦急,很想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而我们网瘾门诊部开办几年来,对这类孩子,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凡由父母送到我处诊治的"网瘾"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已回归到健康的学习之途。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非得有家长热情地、密切地配合不可。故今天,本栏目的主持人滴扶,就与各位家长谈谈——在帮助网瘾孩子时,家长们应该了解什么?做些什么?事实已证明:只要按滴扶所讲的去实践,网瘾孩子是完全能够回归学校和生活的,关键在于家长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们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等着听他们回答,不愿有自己的思考。对于聋哑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更是严重,特别是一些听力严重丧失的孩子,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别人的课堂,是老师的课堂。本文浅析了如何培养初中阶段聋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给家长灌输的一种理念,致使许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实行胎教,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让他们学习小学的课程,上小学时又让他们储备中学的知识,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5.
当孩子对自己失望时,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即便他们暂时表现得很听话,那也是缘于压力,而不是爱。餐桌上的争议朋友偶尔在我家吃早餐,女儿像往常一样,为客人盛粥剥鸡蛋。朋友竟握住女儿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有想法,很有性格,还捎带着有不少毛病。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学校“犯了事”,那家长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味站在老师那边批评孩子吧,显然不成,因为那只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要不站在孩子这边?那更不成,会惯坏孩了,助长骄气的。  相似文献   

17.
家长必读     
过于焦虑没必要高考是对考生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大检验,学生在考前适当有些压力是很正常的。然而有些考生家长的压力似乎比孩子还要大,其焦虑的程度也比孩子严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考生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著名心理  相似文献   

18.
妻儿留在了美国,只好两头跑。尽管两头奔波的日子十分辛苦,他们却无意改变。留美海归Harrey和他身边的很多朋友生活状况是这样的,他们都选择了回国工作或是创业,但妻儿留在了美国,只好两头跑。尽管两头奔波的日子十分辛苦,他们却无意改变。除了很多妻子不愿舍弃在美国舒适的生活环境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当问及国内很多大城市现在都有国际学校,以他们的收入,让孩子上这样的学校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时,Harrey的妻子Kailey解释说:"在学校里获取知识只是一方面,怎么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平衡、有教养的人更重要。如果很多  相似文献   

19.
家长必读     
过于焦虑没必要 高考是对考生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大检验,学生在考前适当有些压力是很正常的.然而有些考生家长的压力似乎比孩子还要大,其焦虑的程度也比孩子严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考生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20.
心知     
正孩子不爱吃"有好处"的食物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家长往往会告诉他们这些食物有利健康成长,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适得其反。研究发现:当食物被附加上有利健康的信息时,孩子们的食用量会变少。因为孩子会从食物推断出:某种食物如果有利于达到一个目标(比如健康),就不会同时达到另一个目标(比如美味)的信息。还有一些孩子认为,这是不能再吃甜点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