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展现了康普生家庭由显赫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呈现了美国南部的历史变迁。在小说中福克纳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的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鞭挞、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幽默艺术实现了南方社会问题最严重的一面与小说叙事形式最轻薄的一面的有机结合。这种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实验和创新增加了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在地理上与主题上有限的世界里难以企及的宽度和广度,体现着他作为文学大师的睿智和对于小说社会功能的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小说在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范式倾向。女性人物呈现出毁灭范式,表现为毁灭、堕落的特征;男性人物则呈现出神经症人格范式,表现为精神分裂。这是由作家独特的创作潜动机决定的。对福克纳小说文本进行心理范式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其作品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性,进而揭示其心理存在与发生方式,找到其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被认为是他最好也最难读的作品之一,其中塑造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南方淑女。女性,特别是南方淑女,几乎都是以南方父权社会受害者的形象出现的,小说中洛莎、艾伦和朱迪丝也不例外。福克纳通过塑造这些南方淑女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父权力量的压迫性和残忍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这三位各有特点的南方淑女命运,批判没有女性生存条件的社会,反映福克纳对女性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以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弗萊的原型学说为理论基础,作者结合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南方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生活经历来说明福克纳在小说中是怎样来进行女性形象创作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社会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把妇女的贞操看得至高无上 ,女人被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渊薮和中心、男人的附属品和影子、男人生儿育女的机器和男人实现宏伟蓝图的工具。本文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 ,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人性世界的荒凉冷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在她的人物画廊里,最能体现其深厚功底的是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包容力与悟性,把她眼中所见的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的女人活画了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风格独异的一页。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恰恰是几十年后对“五四”女性文学的新的拓展。她不同丁玲们擅长表现大时代的喧嚣生活中飞扬的一面,而是写出了一个沉稳笃实如子百年泪泪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历史状况。这些活跃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  相似文献   

17.
试论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 2 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福克纳着力塑造了一批受清教主义影响的南方女性。她们生活极不幸福 ,人性受压抑、扭曲 ,是清教主义制造的女性贞洁神话牺牲品。福氏通过小说大胆地向女性贞洁神话挑战 ,向传统的道德挑战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 ,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作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两性差异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分析了女人"五碍说"与早期佛教女性观的矛盾歧异之处,认为应该综合理解、辩证看待"五碍说".文章指出:从佛典中的情形看,女人"五碍"说并非单纯贬抑女性的含义,更主要指人格缺陷心性不净导致的精神障难,成为对多染多欲懦弱善妒之类特性的概念化表征,再者,女人"五碍"说还反映了女性在其性别特征上与男性的不同;同时,女人"五碍"说也反映了古印度女性的现实情况以及佛教对现实的妥协,表现出早期佛教为顺应社会环境在女性观上的大男子立场,或多或少暗含有歧视女性的一面.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阐述了早期佛教女性观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角凯蒂·康普生历来被指责为道德败坏的女人 ,被认为是导致康普生家庭衰落的罪魁祸首。其实 ,应受谴责的不是凯蒂 ,而是她生长的那个不健康的有障碍的家庭。父母失职、家庭冲突和同辈嫉恨把美丽的凯蒂一步步推向了毁灭。福克纳试图通过讲叙凯蒂的故事来向人们传达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及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