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陕西省六所高校的3832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个体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同时涉及个体的就业压力、应对压力的方式、对就业压力的归因,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定,以对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说明,构建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揭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把握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很难对其作出简单的概括和总结,由于视角的差别,用人单位所接触的大学生,媒体所关注的大学生以及高校所理解的大学生并不完全相同。面对新形势下就业方式的转变,必须把握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在未来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在面对重压的同时,也存在新的机遇:第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有助于每年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第二,全社会正在建立一个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第三,政府正在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社会政策;第四,政府和社会正在培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趋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佳  张雪梅 《职业时空》2012,(5):130+132
总结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众多毕业生及其家庭对此已深有感触,一些专家学者也为之忧虑。但时至今日,仍有人在坚持扩招,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出一整套看法。其论点可大体归纳为:一、“大学生待业事属平常”。持此论者认为,我国扩招前就有大学毕业生待业现象,发达国家也不乏待业者,因此,现在有大学生待业也不足为怪。对这一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的演变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较独特的视角。对上海某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演变特征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工作搜寻时间在变长,签约时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这些演变特征与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工作搜寻成本、就业工作规律、心理压力等有关。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调整期望工资水平、利用签约时间规律,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徐瑜 《职业时空》2010,6(5):86-87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广大高职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自卑烦躁,交际困难,学习和生活、情感等问题的错综复杂,以及与家长的不和谐状态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职毕业生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成为广大高职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挺  苏磊 《职业时空》2008,4(1):53-53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占到900万个新增岗位的55%。虽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超过了以往几届,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和家庭、高校以至整个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关系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越来越突出。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大学心理工作中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如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正确的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心理健康课程,该课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特征及开展情况,可将信息咨询技术纳入教学中,如对学生心理关注、倾听及询问、反应技术及团体咨询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是顺利开展。文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信息咨询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期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赖雪芬  董洋  史惠瑄 《现代妇女》2014,(1):152-153,148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太原市和运城市已经参加工作的1769名大学毕业生为被试对象,调查性别、专业类型、专业对口、地区和成家情况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性的就业满意度高于男性;(2)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高于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3)专业对口程度越高,满意程度越高;(4)在三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于在二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5)已婚的大学生相对未婚的就业满意度高,而在已婚的大学生中,有孩子的毕业生比还没有孩子的就业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张雪 《现代交际》2012,(10):234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现状的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锋 《职业》2014,(33):121-123
为探讨经筛查需要关注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适应之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为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探讨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南通大学本科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适应状况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需要关注的大学新生占总数的8.87%,该群体新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与适应各分量表及总适应得分之间多数具有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适应能力就越好。抑郁、依赖、社交退缩、强迫四个因子是该群体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对适应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为此应在入学初及时对需要关注的大学新生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课堂精神状态,甚至影响工作。很多高校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发现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大学体育课程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缓解和调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精英身份已经被颠覆,社会、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自身等多种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堪忧,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促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化解。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物质生活提高的前提下,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对压力竞争显现的“内卷化”的自我保护。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看似“云淡风轻”,实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就业相差甚远,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0,(10)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8.
人才流失,是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现在,不但高水平的人才难以留住,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离职率也节节高升:根据最新出炉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比20O7届(87.5%)低O.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3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那么毕业生频频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日语的陈文静一年中换了10份工作,短的只干了一个星期,最长的也没超过4个月。她换工作的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将有61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再加之近几年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将有超过10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择业考验。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陈欣  徐放 《职业时空》2008,4(10):165-165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转变,高校毕业生的数目大幅度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从各方面的研究和事实来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其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