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二月初三,诏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所谓“贰臣”,是指王朝易代之季,兼仕两朝的大臣。乾隆认为,在明朝已登仕途又在清朝做官的人,明史里不能为他们列传,把他们和一般汉臣同样载入清史列传里,“亦非所以昭褒贬之公”①。所以,他决定“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②。谕旨最后说,让国史馆总裁“查考姓名事实,逐一类推,编列成传,陆续进呈,候  相似文献   

2.
对于戊戌变法中重要人物翁同龢的生平事功的官方记载,清国史馆的《翁同龢列传》和民初清史馆的《清史稿·翁同龢传》是两个重要版本,它们各有价值,值得研究。前者按照清国史馆的工作流程,纂修官依据吏部提供的事迹册,纂辑成篇。该传直接写出翁同龢在戊戌时期的罪名,颇有定罪之意。与清末民初对翁同龢的贬低情况不同,《清史稿·翁同龢传》依据1925年出版的《翁同龢日记》,对翁氏的事功进行了大幅改写,肯定了翁氏的作为,并弱化乃至否定了戊戌时期翁氏与举荐康有为的关系。正史对翁氏事迹记载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4.
《西藏纪游》,作者周蔼联,最初成书于第二次廓尔喀战争期间,最早刊刻于嘉庆九年。书中记述了清乾隆时期西藏地区的山川地貌、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风貌等。本文对周蔼联生平及这部书的版本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并从辑佚校勘、史学价值及民俗史料等方面,详细阐述该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灵庚  肖选搏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123-132+159
黄宗羲晚年编纂的明代文学总集《明文海》未曾镌刻,只有抄本传世。天一阁藏《明文海》原稿本较多保存《明文海》原始形态,惜仅存26卷。而浙图藏本是存世抄本中最为完整的善本。《四库全书》抄本现存文渊、文澜、文津、文溯四种。诸本形态各异,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抽毀严重,文字篡改颇多。惟文津本存文最多,文字较佳。涵芬楼、皕宋楼藏抄本自四库馆抄出,同出一源,各有优劣。整理《明文海》当以浙图本为底本,文字校勘宜取各本之优。  相似文献   

6.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新1版第732页)说:程康庄,卒于康熙十八年,年67,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传》、毕振姬《耀州知州程公基志》。撰有《日课堂集》,不传。程康庄的卒年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而非康熙十八年。程之卒年,《清史列传·文苑传》未载。《程公墓志》见毕振姬《西北之文》卷九,云:程康庄“卒康熙十四年某月十六日酉时,生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戌时,得年六十七。”  相似文献   

7.
《元史·哈剌?传》是研究元人哈剌的基本史料,但多有缺误,元人碑传资料可以补正《哈剌?传》的若干问题。一般认为元人碑传为《元史》列传的一个史源,但具体到《哈剌?传》,经比勘后发现本传史源并非《巩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及《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而有可能出自现已失传的元代《后妃功臣列传》。  相似文献   

8.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据近几年的研究,已确知其为怡亲王弘晓的抄藏本,其抄成的年代,大约在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间。它是在目前所有的脂评抄本中抄成年代最早的一种。由于它的抄主是怡亲王弘晓,而弘晓是与曹雪芹家有直接关系的,老怡亲王允祥曾经是曹頫的“传奏”的人,曹雪芹的年辈,与第二代怡亲王弘晓是  相似文献   

9.
<正> 《诗经稗疏》版本亦多,计邵阳曾氏藏旧抄本一,四厍本一,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本、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太平洋书店《船山遗书》本等印本凡四。又有顾千里所校之浙江吴氏拜经楼传抄本,原系自四库抄出,其异文经王孝鱼记载于其金陵本点校稿中;王氏点校稿经中华书局转让与本书编委会使用,遂亦得窥知顾氏校勘之大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博士,于1916年在中国,曾手录《宋会要·食货·市舶》一门,写本今藏于日本东洋文库。关于藤田写本所根据的底本,在中国和日本学者中,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抄自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原稿。这种说法最早见于1932年汤中所著《宋会要研究》。1936年日本学者江田忠在《徐辑宋会要稿本目录》的序言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元史》列传的编纂和史源问题是元史研究的基础课题。已往研究多关注《元史》列传取材于元人碑文,尚未探讨这种做法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元史·哈剌哈孙传》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前代修史方法不同,《元史》有的列传直接取材于碑文,这是明初修纂《元史》的政治需要。取材碑文却未及甄别,使列传带有对传主歌功颂德、讳言真相的痕迹,不能真实地记录传纪人物的活动,并多有漏载讹误,使《元史》列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史料汇编。今人在利用《元史》列传时要具体分析,同时把补正《元史》列传的错误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12.
在1987年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期《历史档案》中,刊布了29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乾隆初年禁踩曲烧酒朱批奏折档案。其中,在三篇奏折档案中含有中国名酒———汾酒的史料。结合有关史料,对这三篇含有汾酒史料的乾隆初年禁踩曲烧酒朱批奏折档案的陈奏原因及乾隆初年的禁酒史进行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贡士录》稿本,是张小迂所辑录.先由张小迂之孙张晋卿取之赠送东莞图书馆,后来又经过辗转传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才得之以入馆藏,而保存下来.《广东贡士录》稿本辑录了清代九朝广东各科乡试举人和副贡,考中外省乡试举人,及广东举人应考历科会试、殿试之登进士者.书中详载广东各科乡试之科分、中额(录取人数)、中式者姓名、名次、籍贯、考官和考试题目等.计有顺治朝4科,康熙朝21  相似文献   

14.
《皇朝藩部要略》是《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中各部“总传”部分的稿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纂修过程是先纂汉文本,紧跟着译成满文本,最后再译为蒙文本,分别进呈,其在多次增加内容并限期完成后,终于于乾隆五十三年汉文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进呈完毕,完成了五年之期,而其底册,即《皇朝藩部要略》也就在此时成书。  相似文献   

15.
早期天主教传教士马若瑟的汉文小说《儒交信》[1]自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东方稿本部发现后,前贤所论大都止步于法藏作者手稿,而对后期出现的徐家汇藏书楼抄本及河北献县天主堂排印本缺乏相应研究.本文对《儒交信》三个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勘,在此基础上,就作者和成书时间作了初步的考订,并就小说的叙事策略、文体特征和结构形式作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伯夷列传》位列司马迁七十列传之首,此篇不同于其他列传体例,议论多于叙述,以议为主,它不仅是伯夷叔齐的传记,也是七十列传的绪论.作者司马迁发微阐幽,精审的史料选择展现了其作为史学家卓越的史识和史德,援诗入史和以议代叙的表现手法也凸显了其不同于其他史学家的悲情情怀,大量的议论叙述中彰显了他对至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家史稗乘的史料价值及其与正史的参证关系,早已为许多治史大家所重视。弘毅公《衍庆录》(辽宁省图书馆藏),就是一部颇有史料价值的私家摭拾。《衍庆录》是清代开国元勋额亦都家乘,编纂者爱必达(额亦都曾孙),乾隆十一年(1746)刻书,二册十卷,前附一册,内  相似文献   

18.
高进 《晋阳学刊》2011,(3):137-137
陈廷敬,清代山西泽州(今阳城县北留镇)人,康熙帝经筵讲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山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载有其传,然而对读事涉陈廷敬的文献,如《午亭文编》、《清史列传》、《清圣祖实录》等,略见其暇,现指辨考正,以雕其玉。  相似文献   

19.
还历史真貌开学术新风─—简评关文发教授新著《嘉庆帝传》洗剑民在清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大都专注于清前期的研究,而对清中期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尤其嘉庆朝,这是认识最模糊,论述最不充分,最为学者所忽视的一个朝代。最近,关文发教授的新著《嘉庆帝传》的出版,填补了...  相似文献   

20.
《清史列传》载:“林则徐行次广东潮州,病卒。”其实,林则徐是逝世于距离潮州西南约五十五公里的清代普宁县县城——洪阳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