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一九○○年前後就指出:不能把小说的典型人物用考证眼光来对待,他说:“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说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於是评红楼梦者,纷然索此书之主人公之为谁。此又甚不可解者也。”并且以为只有“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王国维虽然是唯心论的文学批评家。但是关於这个问题的论点是正确的。可是胡适俞平伯之流却在十年以後,还来考证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而且胡适和能平伯除了琐碎的考据之外,还有一种最有毒的考据,那就是宣传色情的考证。譬如说,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里有“论秦可卿之死”,胡适在他的文存里也有一篇“秦可卿之死”,他们都不是想以这段材料来认识曹雪芹对封建地主家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一生,主要时期是在乾隆朝度过的。这正是文字狱十分森严的时代。因此《红楼梦》在开始几十年中只能以抄本流传于世。一般认为,曹雪芹在乾隆十九年,即甲戍年(一七五四),已经过了“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生涯,也即已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而这十年,大约是他在宗学作“舍夫”的时候。这时曹家已经历过再一次的败落,但总算幸运的是他还能在宗学中谋得一个职位,使他不仅免于冻馁,而且还能有余暇进行写作;此外,在宗学里他还接触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虽然近年来遭受胡适派反动的唯心论治学方法的诬蔑,把它说成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然而事实是不能湮没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照耀下,真理终於被人发现,红楼梦一书的伟大成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曹雪芹不特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体系的人,虽然我们只能根据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作者的思想,给我们增加了些困难,但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全貌。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作品,腐朽的封建秩序在动摇着。作者对於这动摇的封建社会秩序抱有什麽看法呢?在政治问题上,他的看法又如何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是曹雪芹费尽“十年辛苦”,“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引自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自从离开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投胎坠落,问世已二百多年了。他就象滚雷闪电一样,划破了贾府茫茫黑夜的长空,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在文学史的人物画廊里,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是生活于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作家。当时虽然还是封建社会,但已经有了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红楼梦》的出现和明清之际许多进步思想家的著作一样,都是“天崩地解”时代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潮流的产物。这部标志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文学巨著所以出自曹雪芹之手,同作家在康熙和雍正政权交替时期遭遇的重大政治变故直接相关。他是怀着“新愁旧恨”、饱含着血泪进行创作的。《红楼梦》开头引录的关于“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段“作者自云”,是理解创作缘起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曹金钟 《江汉论坛》2006,(5):119-122
《红楼梦》中时序“矛盾”产生的原因,除作者创作思想及艺术手法的体现外,另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因作者重写意而产生的结果。写意美学思想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在这里是合拍的,正是由于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一直贯穿着写意美学思想,才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一些时序的“矛盾”,甚至地点的“矛盾”、人物年龄的“矛盾”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等。  相似文献   

9.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功能曹金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驾驭语言的圣手,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更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曹雪芹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主要是通过《红楼梦》这部千古名著表现出来的,而且主要是通过其中的人物对...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一书的写作后,曾无限感慨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深深忧虑倾其一生心血而成的《红楼梦》,后人未必能真正读懂并解开书中的无数关纽和奥秘。如今,面对着内蒙古大学林方直教授...  相似文献   

12.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是空空道人听说《石头记》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后为该书题的一绝,脂砚斋认为这是《红楼梦》的“第一首标题诗》,我以为这也是理解曹雪芹小说创作思想的一把钥匙。这首短短的小诗,浓缩了曹雪芹对“情”与“梦”、“真”与“幻”,“味’与“新”辩证关系的认识,涉及小说创作发生论,艺术真实论,审美功能论等重要理论问题,我们的讨论可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风月之事却不用风月笔墨 ,这既是曹雪芹有志“补天”的创作理想和高雅脱俗的审美旨趣使然 ,又与清代高压统治有关 ,还与“受监督”的创作状态和他傲岸不屈的个性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它长时期为读者所爱好。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阐秘史……”。(“降洞花主剧本小引”)这些乌烟瘴气的解说,影响得广大读者对“红楼梦”不能够有真正的、全面的理解。五四运动以後,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学者——胡适,以“新红学”家自命,用孤立的、片而的“实验主义”的方法作“红楼梦”的考证和评论,俞平伯则更继承“胡统”,“发扬广大”,不仅说“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红楼梦”是“自然主义”的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个人的抽象的“个性流露”的“好文章”,而竟於一九五○年写的“红楼梦研究”的自序中说:“我尝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  相似文献   

16.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17.
一、“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老张永远活在广大读者和人民心中的老舍先生,除了于一九二二年冬在天津南开中学教授国文时,为校刊写了短篇小说《金铃儿》外,他真正的处女作,是在英国写成的并于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国内的《小说月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先生的创作历史应由《老张的哲学》算起。《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英国写成的。他在《老牛破车》中谈到这部书的创作体会时说:“还是那句话,我只是写着玩”的。但是当我们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时才明白:作者哪里“只是为写着玩”的?分明是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把批判和揭露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满目疮痍的旧社会,这同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称自己的作品是“满纸荒唐言”有些相似之处。读完了《红楼梦》才知道“荒唐言”不荒唐,作者的“心酸泪”没白流;读完了《老张的哲学》才知道,作者说:“我只是为写着玩”的这句话的本身,就是对中国旧社会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不信,请看看作者笔下的小说主人公——老张的惟妙惟肖的形象,下面是老张为了给小绅士孙八暗中买小老婆而进行的秘密谈话:  相似文献   

18.
卢仙娥 《理论界》2014,(10):130-13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对於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近来有不少人写文章加以揭发和批判。他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中了胡适所散布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毒。现在我就他在研究方法上的毛病,略为说明。他的研究方法是非科学的,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第一是他不承认事物间的矛盾。最突出的例子是他对曹雪芹对待黛玉与宝钗的看法。他在“红楼梦研究”里说: 且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 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若宝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页一一二“作者底态度”。)  相似文献   

20.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