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整合前人对日本“妖怪”文化的研究基础上,主要从各种“异类”形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魔女”、“娃娃”、“妖怪”与“鬼魂(能乐)”四类形象在其各自文化载体中的独特呈现,从中凸显日本人有关“死亡”及“彼岸世界”的想象,揭示出日本民族在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美学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各领域中的延伸表现。  相似文献   

2.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12,28(4):56-60
依据所收藏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14种,它们是清代鼓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和流通方式来说,《杨家将》鼓词经历了从抄本、坊刻本到石印本、铅印本的演变过程,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包括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汤敏 《浙江学刊》2015,(2):95-102
民国《衢县志》,为衢县人郑永禧呕心沥血之作,成书过程中,得到余绍宋帮助良多。百年来,这部志书湮没不闻,价值不彰。事实上,这部纂修于新旧过渡时期的志书,深具风格。它征引繁博、考证精当、叙述详赡,既承袭了传统志书的书法笔意,又对近代社会进化之迹有所记录,因而新知旧识杂糅、开明的政治经济观与保守的伦理道德观互见。无论是志书文本还是纂者情怀,都对当下的地方文化事业与方志修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海流 《东西南北》2013,(11):71-73
抱犊崮“土匪邮票”前后贴用不足一个月,是美国人克劳和麦根心血来潮借人质通信为由突发奇想创作出来的,虽没有邮政效用,但毕竟在信函上出现过,记载着旧中国的一段邮政历史,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邮票形式,令世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邹伟林 《社科纵横》2014,(12):130-132
《生经》是西晋竺法护所译的一部本缘部佛经,经文故事性强,语言通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汉语口语的面貌,但是考释《生经》全文,有些语词不易索解,辞书未载,本文对《生经》中的部分疑难语词如博掩子、参宜、下使、驰迸、隆崇、流盈、虚欣、顽騃、殃舋等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6.
马大勇 《求是学刊》2015,(2):141-148
素有"南中国士,岭海词宗"之称的詹安泰,于毕生建构"词学学"的同时,特别对生辣、苍质、奇横等概念予以阐发和鼓扬,并以"百叠词心不可磨"的手笔铸成了自己特异的风格与卓绝的成就,理应厕身"民国四大词人"之列。  相似文献   

7.
"国家-社会"视野中,民国时期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的"此消彼长"为社会工作营造了引入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前提条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工作在教会组织的慈善和福利事业、国内本土的社会组织、国内的高等教育三个领域内实际上都处于一种"夹缝生存"的状态;在民国后期,其合法性的获得在于被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纳入到"社会建设"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互动框架中,"社会工作"成为国家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8.
小农意识是长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突破小农意识藩篱,使金融与贸易紧密结合,从而走向资本运作是经济腾飞的必然。司南基于丰富的家族历史事实而创作的长篇小说《民国银号》,成功地从银号经营者角度叙述了关中大地上发生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无限智慧和大爱情怀。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深刻,艺术形式生动优美。  相似文献   

9.
陕西号称文学大省,长篇小说创作曾出现过极度繁荣的景象。近30多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量堪称丰富,在读者界、批评界产生较为广泛影响的作品也有一些。遗憾的是,陕西长篇小说走向电影和电视剧的作品却屈指可数。影视剧的商业属性和国家相关政策特殊规定,要求长篇小说从主题、人物和情节必须具备符合改编影视剧的基本要素。陕西长篇小说与影视剧创作难于结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创作者普遍缺乏发现挖掘一个具有影视商业价值同时有深刻主题的能力,在人物创造与整体结构方面也普遍存在松散问题。司南创作的长篇小说《民国银号》以独特罕见的视角为读者完整打开了清末至建国前民间金融家生存发展的这样一个世界,人物命运紧贴复杂动荡的政治时局而变迁沉浮,明显具备改编为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闫彩红  刘殿巨  张曼 《社科纵横》2010,25(12):149-151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三生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以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和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高校"三生教育"在内容上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压力应对教育、生命价值和生命责任教育,从总体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佚名 《东西南北》2014,(7):63-65
民国时代的上海滩出了个邵洵美,他的祖父是上海道台邵友濂,外祖父是朝廷邮政大臣盛宣怀,因为从小过继给伯父邵颐,伯母为李鸿章大侄女,所以按谱系李鸿章又是他的叔外祖父。三个富可敌国的大家族支持在他身后,大少爷邵洵美顺理成章成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古希腊雕塑般的完美面孔万众瞩目,他的天才之作《花一般的罪恶》轰动文坛,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杂文集《南腔北调集》是民国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其“南腔北调”既是一个指涉参杂南北方音的名词,同时也是民国历史场域中一个具有更深层次内涵的文化思想隐喻.走南闯北的人生体验,汇聚成了鲁迅以多方言混合为基础的语言与思想观念,其语言和思想有诸多分歧,也有内在沟通,由此塑造出一个颇具民国性格的文人形象.从纷乱的语言到驳杂的思想,后者更为重要.鲁迅以杂文这一独特的话语方式,张扬生命个体的思想独立与自由,在民国文学天空中绽放出了璀灿的思想之花.  相似文献   

13.
陈玉强 《学术交流》2023,(4):172-182
荻生徂徕《唐后诗》是日本文人所编明诗选本的奠基作之一。书前有总论,汇集诸家之说,并申以己论;对前人诗论的创造性补阙及选择性省略,反映出明显的争胜意识和独特的审美倾向。《唐后诗》树立李攀龙、王世贞为明诗典型,以春风吹物、烨然可观的色相重释温柔敦厚之美,指摘袁宏道、钟惺上继宋元诗风之弊,从而为日本汉诗坛引入模习取法的诗歌范本、审美标准及警惕之资,并以之为上继明文化正统气运的阶梯。荻生徂徕富于灼见和异见的明诗批评观念为我们重估明诗提供了崭新的东亚视角。  相似文献   

14.
尽管很不情愿,可天气仍是一天比一天热。如果在这样一个大热天.送你一件比天气还热的礼物,你会喜欢吗?先别急着说不要,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件礼物是老谋子的最新武侠大片《十面埋伏》,你还会拒绝吗?7月16日凌点,爆炒了大半年的《十面埋伏》终于在万众期待中轰轰烈烈地君临天下。它是如此的不可拒绝,一上映就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的武侠热潮,张艺谋说要凭借此片打破《英雄》票房纪录的豪言看起来并非天方夜谭。舞蹈一般的动作设计.靡丽优美的镜头语言、横刀立马的豪气冲天.凄迷绕指的悱恻缠绵……我想,也许很多人坐在电影院里就有些把持不住了——把持不住想与这些侠客们一同翱翔在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中,笑看苍生的云淡风轻;把持不住想去碟店里搜刮一番,淘几张经典的武侠片再过把瘾。这两个愿望,看起来似乎后一个更容易实现,那就再一同追忆一下那些《十面埋伏》之外的刀光剑影,感受一下不同于张艺谋的江湖风情吧!  相似文献   

15.
赵稀方 《阅江学刊》2013,(5):120-131
晚清以来的翻译至《新青年》得以转变。《新青年》的翻译,经过了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翻译的格局。《新青年》之后,《新潮》《小说月报》继续了《新青年》的翻译事业,也体现了《新青年》内部的不同走向,大体来说,《新潮》较多承续胡适的思路,茅盾的《小说月报》较多发展周氏兄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汉 《社会工作》2008,(5):15-15
大学生迎来父亲就业时代,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家人地位越高工作越好,人们惊呼: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8.
吴闿生是桐城派末期最重要的传人之一,其所编《古文范》是现存桐城派文章选本中评点详赡、理论价值很高的一部,选评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内容方面,重视文章中至性至情的自然流露,推阐古人文章中的民主共和思想;章法方面,全面评析了文章起首、转接、提顿、收束等驭文之术;风格方面,崇尚含蓄蕴藉和雄奇恣肆两种文风。此选既能对桐城派文章理论进行总结与发扬,又能结合时代新知对古代文章精义予以新的阐发,在桐城派文章选本编纂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闫彩红 《社科纵横》2011,26(3):136-138
高校德育的部分缺失在于忽视了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结合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问卷调查,通过反思现代德育中"三生教育"价值凸显与"三生教育"缺失并存的矛盾,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策略,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改善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超 《社科纵横》2013,(10):126-128
在诸多文献记载中,明朝嘉靖进士菅怀理,往往因为菅、管字形相近,易于混淆,在传抄转刻中被讹为管怀理,更有许多文献误非为是。本文依据地方志、历史文献以及现存的碑刻记载,认为明代的管怀理当是菅怀理,并梳理了他一生的行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