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用社会资本研究中相关的网络理论,对大陆闽南、温州和台湾台南地区的有关家族企业个案进行了再考察。本文指出,华人家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网络”各具特征,华人家族企业的成长与企业的“网络”等社会资本的增量和提升成正相关关系。本文提示,从这种个案研究中抽象出来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对推进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早上卤的茶叶蛋还好好的一整锅在那,动也不动。"——根据台湾方面预计,到6月底前大陆旅游团将减缩35万余人,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父亲生前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如果还在世,会反对这种做法……更好的纪念是一起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福祉努力工作。"——前段时间,新加坡举办各种纪  相似文献   

3.
防小三、防不孝子……这些在大陆属于道德范畴的议题,在台湾会被写进法律,大陆已经消失许多年的罪名,比如“通奸罪”等,在台湾像活化石般存在。  相似文献   

4.
法定继承是大陆和台湾继承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 ,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有诸多不同。台湾的立法详细具体 ,受德、日法系的影响较深 ,大陆的立法原则、简略 ,与大陆实际结合得较为紧密。了解海峡两岸法定继承制度的差异 ,不仅有助于继承立法的相互借鉴与完善 ,同时对正确处理两岸间的互涉继承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以后 ,世卫组织成为大陆与台湾在国际场合较量的一个新的主战场。台湾屡次鼓动“邦交国”提出“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大会”的提案 ,以帮助其以迂回渐进的方式突破联合国周边组织 ,进而达到“重返联合国”的最终目的。近来 ,由于陈水扁当局加大了政治投入 ,以及大国势力的介入 ,两岸在这一问题上的斗争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杨青 《东西南北》2013,(18):38-39
“白狼”回来了!6月29日,绰号“白狼”、实为台湾最大黑帮竹联帮“精神领袖”的张安乐,在逃亡大陆17年后,突然重返台湾。未出意料,张安乐踏上宝岛土地的一刻起便被戴上手铐送往台北地检署。但很快,交保并被限制出境后,张安乐重获自由。在这不到4小时的时间里,张安乐手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书籍,微笑面对媒体。很难令人想像,他就是当年那个可以在台湾江湖呼风唤雨、一人牵涉台湾数十年历史纠葛的通缉犯“白狼”。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的崛起和“四小龙”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讨论建立“华人共同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可能性。我们认为,虽然这种共同市场目前还不可能建立起来,但是进行这方面的讨论还是极有意义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已经圆满结束。但大陆人对台湾一方的辜振甫依然知之甚少。这位台湾商界和政坛的要人,被列为台湾五大“世界富豪”之一,是台湾唯一“未循公职而上”的国民党“大老”,因常奔波海外,享有“经济大使”之称。其父是日据时期台湾的第一“闻人”,其妻是严复孙女。他素有“谦谦君子”声誉,不善遑论,不愠不火,一派儒士风度。他精通棋琴书画。写小说,出诗集,好粉墨上菊坛献艺,又是高尔夫球高手……本文多侧面展示了辜氏的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9.
满头银发,面容和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台湾普通话里透着亲切与热络.8月20日,正在锦州参加第十三届辽宁台湾周活动的台湾洪园博物馆创办人、世纪新闻社社长洪锡铭先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这位老人刚动完脊椎手术不久,但仍坐在轮椅里激情满怀地讲述了他的两岸“鹊桥梦”. “这已经是我第八次来辽宁了,2012年我就在锦州博物馆组织过台湾书画名家的展览,当年很轰动的.”洪锡铭说,两岸文化同宗同源,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可以在文化方面多亲近、多交流.“将来也希望大陆到台湾做文物的展览和交流,我自己的私人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瓷器、玉器和字画等也有上万件,希望将来有机会拿到大陆来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我有机会“台湾一周行”,虽只短短几天,观察所得只能是浮光掠影,但对于我国台湾省的民间力量有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阶级社会及从有阶级的社会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和执行专政的职能。“一国两法”,即“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说得具体一些,即1997年和1999年以后,在香港和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基本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国两法”排除不排除人民民主专政?“一国两法”与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关系?在“一国两法”体制下人们要不要有专政意识、要什么样的专政意识?这些问题,将提到包括各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面前,困扰人们的思想,理论界必须加以超前探讨,及时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从当代台湾学人笔下的老舍,管窥台湾老舍研究之特点及趋势王晓琴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台湾的报刊及学术著作中,不难发现,当代台湾学人对于有着“赤子之心”和“仁者情怀”的文学家老舍,真可谓情有独钟。早在五十年代,大陆作家作品在台湾尚普遍遭禁之时,台湾报刊对当时在...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10多年中,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以两岸经贸关系为契机,香港不但成为台湾拓展对大陆贸易和投资的“桥头堡”,而且成为台湾拓展东南亚国家投资,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香港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九七”后香港主权回归大陆,香港和大陆完全实现一体化。由于“基本法”对“九七”后香港社会、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独特地位,香港与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紧密经贸关系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在“九七”后香港的贸易中介功能会受一定影响,但其金融调度、投资营运中心和贸易集散枢纽的功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及早因应“九七”回归,保持和发展台港经贸关系,台湾当局对香港经贸政策作了大幅调整。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台湾方面提出的“一国两区论”,各方应作辩证的分析和解读,其既有值得肯定的正面价值,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对于大陆方面提出的“两岸一国论”,台湾方面应充分领悟其中的善意,为共同破解两岸面对的政治难题创造条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一国两区”与“两岸一国”既有重叠之处,亦有差异之处; 为尽早在两岸之间搭建共识平台,探索出两岸双方均能接受的“共表式”定位,可在“一国两区”和“两岸一国”的基础上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和方法,将“一国两区”与“两岸一国”融合成“两岸两区一国”或“一国两岸两区”.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12,(6):48-49
“我们在朝鲜首都平壤祝中国人民春节快乐。”2012年1月23日,被誉为朝鲜“功勋播音员”的李春姬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春五洲行》节目,向中国人民送上一份节日的问候。一向端庄威严、慷慨激昂的她还即兴演示了一段“温柔播报”。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O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的“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月17日至20日在“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举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以李登辉为首的死硬“急独分子”和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绞尽脑汁,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造成了两岸关系的极度紧张。今年3月,祖国大陆以零反对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祖国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传达了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善意和诚意。《反分裂国家法如一声春雷,打破了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僵局,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局面。4月,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台湾代表团访问大陆,他们把这次访问定位于“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缅怀之旅”反映了两岸同胞同祖同根的历史事实;“经贸之旅”表明了…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日本“满蒙政策”的形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在这种形势下,明治政府很快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即后来所说的大陆政策。此后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对华侵略活动就是实施大陆政策的结果。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矛头,除台湾外,首先是指向东北地区。与此相适应,在实施大陆政策的总范围内,日本还专门制订了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满蒙政策”。可以说,日本的“满蒙政策”既是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本身的特点,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深入研究、探讨“满蒙政策”的有关问题,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近代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对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深刻介入 ,使美国因素成为中国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在台湾问题上 ,美国积极推行其“战略模糊”的双轨政策 ,旨在使海峡两岸都摸不透美国的底牌 ,以防止台海地区爆发军事冲突 ,损害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与民主价值观念。然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脆弱性。本文从美国与台湾地区的关系、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以及台海局势发展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了美国台海政策自身蕴涵着的难以逾越的两难后果 ,证明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无比恢宏的气度和过人的胆识作出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重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联系今天的世界大势,更倍觉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 一、“一国两制”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 “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首先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他在谈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