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巍  钱箭星 《学术界》2004,(4):60-68
邓小平有关学习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这个世界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二是当代资本主义内部也孕育了许多"新社会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胆借鉴;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还将长期并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实现和平共处的一个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世界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和斗争的形式也由争夺军事优势让位于争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与科技优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顺应时代潮流,重新考察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并把它贯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各个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先后爆发了新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种种变化,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因素.由新技术革命所造成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新变化、新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目前,我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所处的历史阶段给予了重新的认定.同时,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还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给予重新的认识、深入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所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的正确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对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是对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教育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的根本问题;借助于社会实践内涵所发生的时代变化,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通过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上重要的发展形态;它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主义时代以及后斯大林主义时期等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一个世纪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总结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形成对21世纪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新判断.展望、思考21世纪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上讲,都不能不从重新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开始.  相似文献   

6.
康建利 《兰州学刊》2008,2(1):37-39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合作与竞争的并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是在由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呈现出新变化及其新的发展趋势。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是实践上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穿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但是,在这个大的世界历史时代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该矛盾统一体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类国家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邓小平以他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杰出哲学智慧,敏锐地洞察到,随着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而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仅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  相似文献   

8.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而理论在一个国家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纲领,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国家的需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的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20世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自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战后至今,世界则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尤其是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复杂环境中,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而且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问题。邓小平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 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态势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认识成果基础之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更加客观的分析。他说:“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7页。以下引用此书,只注卷次和页码。)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而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病,仍然在严重制约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健康发展。同时,邓小平也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肇光 《社会科学》2000,3(5):21-24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在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分析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人才竞争的趋势,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成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在人才的作用上,邓小平强调没有人才就没有现代化。邓小平在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科技革命和科技竞…  相似文献   

11.
张瑞业 《齐鲁学刊》2002,2(3):50-56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与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且并行不悖,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社会物质条件渐趋成熟,印证了“两个必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年会暨代表大会10月25日—29日在南宁召开,大会就当前世界经济热点及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时代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及经济发展趋势对于当前的时代,可概括为以下七种表述:第一,仍然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第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中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小时代;第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时代中资本主义仍占优势的阶段;第四,一球两制,多级竞争与  相似文献   

13.
走向技术形态与经济形态的整合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平 《河北学刊》2004,24(1):46-49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6.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形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陈群 《社会科学家》2002,17(1):67-69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涌动冲击着整个世界,它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本文以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思想为指导.探讨和分析了社会主义运动与科技革命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出只有寻求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结合,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新局面的认识形成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形成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对冷战后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在适应20世纪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认识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21世纪世界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一个全球性、时代性命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同时又构成了当代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后发展国家,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在对世界历史格局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了时代主题,始终着眼于发展问题.他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到1985年,明确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精辟思想.他深刻指出: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5页).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发展,发达国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