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在于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3.
戴云 《北方论丛》2003,(4):109-113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化现象。从称谓词的社会化内涵入手,以发展的眼光,对当前网络语言行为中的崭新称谓形式进行思考,剖析其社会成因及化特点,是网络语言发展及规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称谓禁忌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的映现,可以说它是一种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外现。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对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英称谓禁忌差异的文化根源及其提高跨文化交际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环境下的称谓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人际交往中必然运用的语言要素,也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变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变化息息相关。然在当今这个日益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社会,稍一不慎就会陷入称谓困境,带来交际障碍。同时社会的急剧变革也不断催化新的称谓词,如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称谓语也应运而生,由此造成称谓词的浪费和混乱。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称谓文化建设,以构建平等、和谐、友好的新型人际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对比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称谓表现形式、称谓的语用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用功效,对不同语言的称谓进行语用对比分析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7.
禅宗文献动词无标记转指称谓名词分别来源于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动词。这一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同时体现了转喻的认知凸显原则。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僧徒在转喻认知模型中建立起来的透视域,其相关度和显著度是置于禅寺丛林这一背景之下的,因而在转指称谓名词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南朝梁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中,僧人佛徒称谓名目繁多,意义类别丰富.其来源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一、音译型,即从梵语中或其他语言中音译过来的称谓词语;二、借用型,直接借用自中土文献中的称谓词语;三、混合型,即音译而来的称谓词语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再和汉语中其他成分构成新的称谓词语;四、意译型,即根据佛教先有的称谓概念用汉语成分构成的称谓词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该书语言系统的精密性和交错复杂性以及语言接触所导致的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融合,这体现了《高僧传》作为较早的与佛教有关的中土文献,在译经语言与汉语趋于融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性.  相似文献   

9.
耿春玲  赵玉红 《理论界》2006,(2):196-197
语言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互相影响。招牌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与社会生活也有深刻的联系。本文从写作风格、写作特点和语用特点三个方面对招牌语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并解释了语言和社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民工语言实证研究表明,在语言容量的扩展上,农民工普通话水平进程比较慢、普通话运用水平不高;在语言认同上,农民工语言亲感评价家乡话高于普通话,语言功利评价普通话高于家乡话;在语言交际模式选择上,农民工在公用场合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称谓语运用中,既有方言称谓成分的保留,也较好地吸收了城市中的称谓用语,体现了农民工语言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称谓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一般可以分成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和指代称谓四种。中西方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体系。中国传统文化"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英语言在称谓语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中文亲属称谓语的翻译.阐述形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具体展示中英两种语言在称谓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指称对象从有德识的长者到普通人,呈现通用、泛化的趋势;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以及亲疏程度等相呼应,"先生"这一称谓使用的原则从"等差"演变为"情感"."先生"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称谓自身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称谓之外的社会和交际的人中间去寻找.其使用形式的多样性为称谓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汉浯称谓词从传统称谓词脱胎而出,既保留了某些传统称谓形式,又产生了新的变异。本文拟从传统称谓词与现代汉语称谓词的差异入手来考察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特点以及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称谓词与文化的变革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在语言中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称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这发展变化中也反映着民族文化变革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分析商务英语语料库中称呼语、职业称谓和通用词的分布情况发现:一方面,语言性别偏向现象仍然存在,男女性别词汇出现频率之比为10∶1;另一方面,倡导无性别歧视语言运动对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无涉及女性婚姻状况的称呼语M s在语料库中的出现次数为M rs和M iss次数之和的9倍。探知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以及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需要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全社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邹灿 《天府新论》2007,(Z1):279-280
委婉语是人类文明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所包含的基本准则在委婉语中均有体现,是委婉语使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在语言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段的广阔世界呈现出的“经纬”现象 ,从纵横两个方面探讨法律语言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语言哲学术语“Linguistic turn”的汉语称谓通常有“语言学转向”、“语言的转向”、“语言转向”、“语言性转向”、“语言论转向”等五种。从“Linguistic turn”的本真状态等方面看,把“Linguistic turn”汉语称谓称做“语言学转向”是错误的。其余几种称谓虽本身都无可厚非,但就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发展阶段的习惯性称谓模式等角度看,相比较而言,把“Linguis-tic turn”的汉语称谓称做“语言论转向”,比“Linguistic turn”的其它几种汉语称谓更为适切。  相似文献   

18.
斯珀伯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为我们研究语言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论文分析了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5个族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揭示了×族称谓的诞生、使用与目标受众认知环境的关联性,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族称谓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创生 《学术论坛》2003,3(1):103-107
日常用语作为一种交际符号 ,总是包含着诸多暗示 ,具有特定指向并隐藏着某种意义。日常语言的产生和流行并非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 ,而常常是某个时代、某些人群、某个民族、某种文化心理的积淀。本文试就日常用语中的称谓、吉祥语、禁忌语与咒语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中英称谓语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文化、历史、社会体制的不同,中文和英语的称谓习惯也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从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两种语言在称谓上的不同之处,同时又使人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称谓语,不至于造成误会或笑话,也不至于中断交际。本文对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