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三峡地区由于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以及农业垦殖开发,对三峡地区的环境、经济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经验教训为当今三峡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清代三峡地区的邮驿主要有水驿、陆驿与递铺三类,中央政府和各地州县对邮驿的管理主要在驿站与递铺的设置,驿递里程的规定,司兵夫马的配备、驿站(以及递铺)经费的开支等方面,其管理特点:一是中央政府实行“邮”、“驿”合并;二是地方州县实行兵房管驿。清末由于邮驿开支巨大,朝官扰驿、开办邮政等因素影响,古老的邮驿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3.
清代三峡地区的邮驿主要有水驿、陆驿与递铺三类。中央政府和各地州县对邮驿的管理主要在驿站与递铺的设置、驿递里程的规定、司兵夫马的配备、驿站 (以及递铺 )经费的开支等方面。其管理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实行“邮”、“驿”合并 ;二是地方州县实行兵房管驿。清末由于邮驿开支巨大、朝官扰驿、开办邮政等因素影响 ,古老的邮驿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4.
三峡地区是一个复杂的地理和行政区划环境。因清政府实行不同的销售政策导致了该地区食盐问题的错综复杂,贫困民众为生活用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分析了清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民食盐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相关问题,并作出了深刻反思以启迪现实。  相似文献   

5.
群众基础问题是党建理论中的一个课题.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党的群众基础问题的论述,既一脉相承,又各有特色:即毛泽东的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的思想;邓小平关于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及江泽民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6.
新疆在中国的战略格局中居于国防前沿,地位异常重要。民国时期,国人即关注新疆的移民垦殖问题,对相伴而生的民族关系问题也有深刻地思考。以史为鉴,研究民国时期学人对民族问题的思索,为时下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另外探寻时人的思想与当今中国所采取民族政策的契合点,为当下民族政策寻找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移民与清代四川民族区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之前,四川盆地边缘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程度低下。清前期以来,大量入川移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直接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进了矿业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当地的城镇经济随之兴起。清代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城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在农业开发区兴起;因矿而兴;军事城堡因经济职能增长而向工商业城镇转化。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台湾也是一个移民社会.在早期移民中,客家人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族群,不仅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代台湾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并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9.
清代内蒙古的移民(人口流入)问题,是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问题,它对于内蒙古农业的发展、人口的构成、文化的演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了解今天内蒙古的社会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移民的社会背景、类型、来源、分布及影响等几方面,对...  相似文献   

10.
[摘要]“走西口”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浪潮,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据相关史料及调查数据资料,山西人在“走西口”的人群中占主体地位。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对走西口的移民数量、职业选择与人口构成进行论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走西口”的山西人以晋西北人为主,其职业选择呈现出地域上的差别, 晋西北人从事农业、手工业、采药业、畜牧业的居多,晋中人大多热衷于经商。由于选择“走口外”的人群大多迫于生存压力,故其年龄结构以年轻男性为主,导致口外人口性别比例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和经济文化的萧条。清代初年 ,为了挽救四川的残破局面 ,稳定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 ,从顺治帝开始 ,掀起了移民入川进行开发的运动 ,至康熙、乾隆时达到高潮 ,史称“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入川 ,不但恢复了四川的繁荣 ,而且引起了四川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巴蜀文化的流变 ,对近代巴蜀文化的新面貌产生了直接作用 ,对四川经济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影  相似文献   

12.
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向东北移民贯穿清代始终.移民潮初期以避灾祸、战乱等非个体因素占主导地位,但从19世纪中期以后个体因素增加.鲁人"闯关东",密切了东北和山东的联系,两地优势互补,既促进了东北生产力的发展,又促使当地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东蒙移民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清代东蒙移民的原因、历程及影响三个方面,对清代东蒙移民问题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 ,但由于政府对两地移民政策的不同 ,导致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呈现一定差异。在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的闽粤家族发展即是例证。台湾家族发展较慢 ,基本上以先地缘后家族模式发展。四川家族发展颇快 ,基本上是地缘与家族组织同步发展。但互利性的合同式家族是两地移民家族发展的共同特征 ,移民社会的家族发展与故土均发生过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移民试图融入新的家乡的愿望,清代中期之后会馆祀神出现的分祀、兼祀、合祀甚至改祀等情形体现了移民和土著通过神灵信仰实现社会整合的努力,而清代后期会馆、祠庙纷纷改祀、兼祀关羽的情形则充分说明了移民社会走出狭隘乡土的局限和移民社会整合的实现,同时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和试图融入全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初年,清朝在盛京先后设立将军、内务府和五部衙门,形成一套旗署管理体制.顺治十年辽东移民招垦令颁布后,又设立奉天府尹衙门,增设州县,形成一套民署管理体制.雍正初年以后,由于移民不断迁入,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矛盾逐渐突出.光绪初年,民人在总人口中已占绝对多数,民署管理权限随之而扩张,二元管理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因此,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朝廷为此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其缓和旗署与民署的矛盾,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7.
演戏是传统社会民间主要娱乐方式。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演戏,不仅是为了耳目之乐,而且承担了广泛的社会功能。演戏成为人神沟通及密切各移民群体内部关系的工具,在台湾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台湾演戏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是个典型的移民省份。清代前,境内“夷多汉少”,清代后,随着西南和西藏局势的变化,清廷在此采取了“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等军事行动,并在此实施了大规模移民,对于贵州省民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学界重视,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其系统梳理存在严重不足。因此积极整理其研究成果,指出其不足,对于当前贵州省民族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沅水中游地区在清代广泛接纳外来移民。促成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的因素有垦荒运动、改土归流、驻军防苗和工商业发展等。这个时期的移民影响了沅水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闽粤移民冒籍赴台参加科举考试的现象相当普遍,台湾地方官员对此往往采取默许的态度,闽省官员和巡台御史曾对其进行查禁和清理,但成效不彰.科举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口的文化素质,改善了台湾这一边陲地区人口的文化结构.有的科举移民及其后裔还参与台湾的土地开发和文教设施建设,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地方文教事业中作出贡献.清代前期台湾的科举移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之间除了地缘、血缘的关系外,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