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激活城市地摊经济,积极探索摊贩治理新方案,是近年来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对“保就业、保民生”做出的努力。本文针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城市流动摊贩数量的激增及其所带来的系列治理问题,从空间政治的视域出发,对中国城市流动摊贩各个层面的治理困境及空间生存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阐述现行政策下分而治之的空间治理新形势,是社会包容和政府支援的充分体现,提出了对于城市流动摊贩治理融入“互联网+”技术和人文关怀的展望,促进新时代城市非正规就业水平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都从城市发展的资本逻辑探讨了城市空间问题.城市空间问题在内涵上是指一个城市内部的空间非正义,从外延看则包括城乡之间的空间非正义与城市之间的空间非正义.其中,马克思主义主要从城市空间中物的生产考察城市空间问题,新马克思主义则实现了城市问题研究的空间转向,从城市空间本身的生产来考察城市空间问题.这些都体现出理论家们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辩证思维方法来考察城市空间问题的致思理路.从资本逻辑考察城市空间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克服资本逻辑对城市发展的负面效应、避免发达国家城市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空间剥削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是一个新的视域。转型时期我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生产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资本、技术——工业理性刺激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出现环境污染、建设破坏、文化破坏等社会问题,城市空间的生产是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的角逐过程和结果,反映着政府、公共领域与个人的边界。城市空间的生产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民间调解制度是民事程序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调解功能有下降趋势。本文认为,要顺应法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要求,必须改革我国民间调解制度:一是赋予调解协议之执行效力;二是实现由权威调解向依法调解的转变;三是加强法院与民间调解组织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曾走入的误区进行了理性的研究,分析了其盲动阶段的表现,指出盲动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更有意识领域方面的缘由.认为许多城市在公共空间建设上,尚未形成鲜明的本土特色,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政治诉求及其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特点、地位及其政治诉求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代中国民营资本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产物;当代中国民营资本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摆脱现状,当代中国民营资本及其代言人围绕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和参政议政权等政治权利展开的民主诉求,促成了当代中国民营资本代言人与国家政治体系的结合,使当代中国民营资本的地位得到提升,其政治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呈现出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本文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探讨,以此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以期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唯物史观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历史"不仅视为一个理论研究范畴,更作为一种根本的解释原则——"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承马克思唯物史观解释框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发展图式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点,创造性发展唯物史观,创新人民中心论、政党决定论、双重革命论、命运共同论等叙事结构,对于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市住宅密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保护城郊农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城市内部住宅密度的空间分异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它呈现出不对称的“V”字型规律,城市中心密度最高,城市内部某一点而不是城市边缘处的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新全球化理论和交往实践唯物主义所特有的空间—历史—社会三维理论思维来审视当代全球空间生产和当代中国空间生产,认为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两种空间生产在新全球化时代的互动与融合,它们共同创生了当代中国现实的交往实践场。只有置身这样的交往场中,我们才有可能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分析保持强烈的理论穿透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 ,但它的运作对成员国的政治变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的政治决定 ,从正向作用看 ,它将有力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为政治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培育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 ,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WTO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但它的运作对成员国的政治变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的政治决定,从正向作用看,它将有力促进中国政治发展:为政治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培育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空间不连续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社会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及其伟大实践,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中国化传统,借鉴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且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的发展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城市包容性发展制度重构的文献脉络表明:定位包容性发展战略必须厘清各国包容性发展制度重构的路径依赖差异和摆脱依赖的侧重点差异。我国践行包容性发展战略面临多重制度瓶颈,亟需从政府绩效评价制度、财政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关键环节探索制度重构的路径选择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在其发展历程中,既有艰辛探索而来的经验成就,也有曲折发展遇到的挫折困难,这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梳理回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行为动机有财富和非财富两个方面,如何进行选择,制度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它能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减少抉择成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接受者三个重要环节,充满着践行成本、宣讲成本和理解成本。必须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以减少或消除这些成本,从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快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