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博、微信、推特等自媒体的出现,为网民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和舆论聚集的场所。同时,由于自媒体的草根性、自主性、 匿名性等特点,也为网民情绪的集中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平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对自媒体舆 论环境的营造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对自媒体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群体性事件对自媒体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进行舆论引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其舆论的传播也呈现出非常态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动态和舆论形态两个维度的具体分析,清晰呈现出群体性事件中的各舆论要素的互动关联及其对舆论消长更迭的影响,揭示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特殊性,从而为今后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传播极化现象促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扩散和升级.触发事件、舆论信息串联、群体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社会境遇压力几者交互作用导致群体性事件舆论传播极化现象的形成.加强舆论传播管理,允许自由信息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抑制舆论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5.
舆论传播对新、旧媒体时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作用和影响,而这在新媒体时期尤为突出。组织程度越来越高,舆论共鸣张力加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是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时期的突出表现。做好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工作,需要政府的"三结合"、媒介的"三统一"和公众的"三兼顾"。  相似文献   

6.
网民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持续关注形成了网络舆论,它反映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而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网络舆论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情势而言,网络舆论是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政治参与发挥着积极影响.当前,需要从引导网络舆论、构建法律和制度基础等多方面着手,为实现公民参与政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舆论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舆论现象,它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同时,也可能对政治认同、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面对网络政治舆论中存在的情绪化表达突出、网络民意的偏颇性、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和传播信息失真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完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以正确引导网络政治舆论、加强伦理道德与网络立法相结合以规范民众的网络行为、增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以扩大主流政治舆论的影响力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理,推动网络政治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需要摆脱对以往认识上的误区。实践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表明,新形势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需要打破既有思维定势和模式化套路,在遵从实践状态的事件本身演变的基础上不断认识和把握其规律。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新形势以及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日盛的现实,使得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和处理途径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机制以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5所高校的1200余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围绕当代青年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动机结构和风险防控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年通常以"非高投入参与者"的角色身份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之中,缺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了解却又认可其强大影响力,同时对社会热点事件给予了充分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受内部动机和外部诱因共同驱使,其中外部诱因包括群众表达诉求渠道的缺乏、网络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网络平台运营商的炒作和放纵等。青年网民自媒体社交素养和自媒体"主人翁"精神的缺乏是当代青年无序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内部动机。基于此,本文从政府、青年、自媒体和媒体平台四种力量的互动博弈出发,为探索构建多样化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体系提出合理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舆论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展和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社会舆论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的策略和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论文从传播学和社会学出发,提出了在群体性事件中如何运用"议题设置"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如何理性应对"噪音流",正确处理"集合行为"和建立"泄洪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开放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舆论引导在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剖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内涵的基础上,探索舆论导向作用发挥规律,讨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不足并进行失利原因分析,同时从四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舆论引导作用发挥机制:一是科学把握信息发布原则,确保舆论引导途径通畅;二是快速掌控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杜绝谣言滋生;三是突出主流意识,牢固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彰显舆论引导的教育作用。对提升高校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传播探析首先要分析传播要素、传播周期和传播特点。然后,分析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建构:网络舆情往往因“蝴蝶效应”、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媒体追求“眼球效应”、民众急于维权等因素而走向失控;从而表现出谣言泛滥、群体极化、官民情绪对立等突出特征;网络舆情能够起到信息传递、引导监督和超前预警的正向作用,但也会造成邻避设施的被污名化、恐慌性情绪以及激化官民矛盾的负面影响。要搞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必须从政府转变职能、媒体承担责任、群众理性参与等措施入手,多方合力联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中,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舆情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客观必然性,认真分析新兴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群体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论坛交流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信息收集机制、预警防范机制、事件处置机制,努力构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并且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影响深刻,探讨其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发生在2005—2017年间的24个环境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包含多元的引导主体、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主动的网络议程设置、联动的线上线下行动、及时的信息公开与回应、完备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和稳定的制度支持7个要素,环境群体性事件类型对网络舆情引导要素与事件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机制遵循"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旧媒体互动→政府应对"规律,并表现出草根化的话语环境、与手机紧密结合、形成传播快、网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演变快等特征。有效引导与规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就是要坚持公民个人权利与行政紧急权之间的平衡的价值取向,遵循公益性原则、时间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分级分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样、速度快捷、后果具破坏性等特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公信力机制、教育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通过官方机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情传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纷繁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大众传媒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以其特有的功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处理好公共危机管理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对稳定社会秩序、妥善处理危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