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城市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社科纵横》2012,(8):43-44,55
根据对天津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当前青年群体对城市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在青年群体中,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者城市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在城市生活各项具体指标中,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商业服务4项指标对自评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李春兰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在30年代以《灭亡》登上文坛,又以“激流三部曲”(简称“激流”)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流”像璀璨的明珠在文坛放射出永久的光芒。它对于广大革命青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在...  相似文献   

3.
陈薇 《东西南北》2011,(21):52-54
同妻,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妻子。这些女性沉默而隐秘,是生活舞台上无声的在场者,在博客签名档,同妻们写着:“世界于我,本应是更美好的模样。”然而,现实却残酷地让她们中了命运的“黑色彩票”。  相似文献   

4.
由王玉波、王辉、潘允康撰写的《生活方式》一书已于1986年10月出版。该书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热情支持和赞助下编写的“干部之友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包括怎样理解生活方式以及劳动、消费、闲暇、家庭、妇女、青年、老年、知识分子、乡村、城市等生活方式。书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为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在技战术上有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的世界性的意义难题。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城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将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思路和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26日,由民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博览会(以下简称善博会)开幕式暨宁夏“黄河善谷奖”颁奖晚会在银川市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在宁夏举办善博会,是民政部联合地方政府举办的又一次国家级、综合性慈善交流盛会,与深圳慈展会共同构建了地域上“一南一北”、经济上“一东一西”、内容上各具特色的全国公益慈善交流展示新格局。近年来,宁夏党委、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是区域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辐射中心,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慈善体现一个城市的品味、灵魂和内在价值,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率先发展的城市慈善事业,对区域慈善具有辐射功能,对农村慈善具有呼应作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称谓语,也就是人们互相之间称呼的一种语言符号,这种符号不仅具有代表某个个人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某些社会语言学的意义。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称谓语。如在机关职业群体里,人们称“书记”、“主任”、“科长”、“处长”等称呼的语言现象较普遍,这反映了社会机构的科层化和科层化了的社会机构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形式。再如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年小群体,在称谓语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互相间称呼绰号。并且绰号的意义往往不为小群体之外的人所知。青年的绰号有的是自小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成人给取的,更多的是同学、玩伴、同事给取的。尽管青年的绰号五花八门,但大致根据下列几项因素取出:  相似文献   

8.
将青年工作作为党的战略性工作,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光辉历程进行经验总结得出的必然结论,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与党的青年工作理念的发展变化。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青年工作专业化发展与学科建设之间存在偏离、青年工作实践动力与国际诱因阻力之间存在矛盾、青年工作协同化的要求与分散化运转现实相冲突等。要加速建立青年学学科知识系统,重视培养青年的“三气”,加快构建青年工作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增强青年工作的技术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什么都不想干”等等话语,加之“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流动,这种颓废的状态已经相当普遍,这些戏谑无奈的吐槽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令人焦虑。这种心态的体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这种表情包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与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就业的压力、生活的预期、梦想的遥不可及使得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青年自我意识扩大的实际出发,对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进行了理论探索,分析了“自我”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不同含义,井对“自我”进行了界定。作者指出把“自我”简单地等同于自私,这是理论研究上的一个失误,也是部分青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认为,“自我意识”、个人奋斗作为一种动力是双向的,理性地认识科学意义上的“自我”,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培志 《社科纵横》2012,(10):85-87
促进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需要有关社会融入的理论关照,也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有效践行。根据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性,以社区为载体满足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2.
走近外来妹     
伴随着中国的城乡改革,在城市出现了数以千万 计的打工族,在上海也不例外,特别是九十年代对浦东的开发,招徕了数百万的打工族,他们之中不乏女性打工群体。其中一些女性打工族就落户上海,即上海人称之的外来妹,后来又成了外来媳妇,这一群体不断壮大,据宁越敏在《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载:“现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妹同本市男性结婚,上海市民和外来妹结婚的数量每天已达30人,占结婚户的15%”。虽然她们常年生活在城市里,家在城市里,家人在城市里,但她们仍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如此特殊的群体,人们自然要问,她们究竟是…  相似文献   

13.
“求真”,对于文明社会的人永远,是一块质朴与理性相交融的园地。文明社会的进程不断发展着人们的需求,提高着人们对“真”的理喻,而人在文明的进化之中又不断打开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大门,使“真”闪烁出“理性之美”——“生命之美”。在这个意义上,与“真”吻合代表了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境界。假如我说,“求真”是现代女性一份极平常的生活,又是一份“奢侈”的梦,你是否会认为我搅混了一个简单的命题? 说它是一份极平常的生活,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已驶到了廿世纪向廿一世纪过渡的交替岁月。同一个地球上相当数量的妇女已获得了与男子基本相同的社会权利,而在中国享受男女平等权利的女士们已自豪地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这难道还不足以使现代妇女(这里主要是指城市职业妇女)去赢得一份属于自己真实愿望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新奇的流行语——“新人类”。它指的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日本青年。对80年代日本青年的倾向和特征进行分析,自然要从“新人类”入手。 现在的日本青年之所以被称为“新人类”,是因为他们出生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故而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都与经历了战争磨难及战败初期贫困生活的老一代日本人大不相同。在日本,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李培志 《社科纵横》2012,(11):43-45
促进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青年农民工融人城市社区既需要有关社会融入的理论关照,也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有效践行。根据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性,以社区为载体满足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宗教”是在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在“嬉皮土”运动以及“耶稣—人民—运动”风靡一时而失去其魅力之后,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结合还未得到稳定,“青年宗教”的新宗教运动的浪潮就对他们产生了全面影响。这一新宗教运动出现于70年代后的社会舞台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在有关文献中,“青年宗教”运动被一致地诊断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社会感到失望时的一种宗教补偿。宗教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内行的批评家F.W.哈克曾把“青年宗教”描绘成一种“反社会”运动,认为对青年人来说,通过这一运动,社会中不断增长着的“关于未来、安全和生活感受的失望”才变得可以忍受。一种与此相近的看法来自福音派研究会,该会在一次会议上认为,对“无意义”、“无家园”、“无方向”的日益强烈的感受,把西欧和北美的一些青年人引向这样一  相似文献   

17.
周泽鹏  肖索未 《社会》2022,42(4):104-133
通过对A青年空间的案例研究,本文力图呈现制度性个体化背景下中产阶层北漂青年所经历的双重生活。在高度竞争性的制度环境中,北漂青年一方面形成了适应功利型人生模式的奋斗自我,另一方面却对制度化的生活感到怀疑和失落,在制度依赖与自主需求之间挣扎。在青年空间中建构社会交往成为他们探寻“本真性自我”的方式。然而,青年空间中的社会交往以“反日常”为前提,本真性自我的建构往往成为一种悬置性体验,并且悖论式地遵循着制度化生活的逻辑。本文反思了现有文献对中国社会个体化的讨论中功利型取向的“奋斗个体”范式,丰富了对个体化进程中当代青年生活处境与主观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是实现青年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完善当下青年农民工服务与管理的客观需求。天津滨海新区"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在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健全以社区为依托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城市社会融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青年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青年工作者是这项战略性工作的重要一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青年工作者的角色包括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和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其中知心人“知”的是青年朋友、热心人“热”的是青年工作、引路人“引”的是青年群众。青年工作者要扮演好这三种角色,就要树立起与角色相契合的角色意识,把握好身为青年工作者的角色担当,主动走进青年、倾听青年,与青年交朋友,进行心灵对话与沟通。青年工作者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善做青年工作,全身心投入青年工作之中。青年工作者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时代需求,与青年合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崭新的“青年篇”。  相似文献   

20.
“不要面孔!轧来轧去做啥啦?!”在不太拥挤的公交车辆上,一位身材苗条,白衣花裙,瓜子脸的年轻小姐,又气又急地对着身后一个男青年进行责问。人们听闻此言,纷纷转身望去,只见小姐身后的那个男青年衣冠楚楚,但裤子前门襟正敞开着,一副尴尬相。又见小姐花裙上隐隐约约有一块湿斑。上了年纪的人顷刻有所悟觉,投以厌恶的目光,有人朝着男青年:“哎哟,做这种事!”在众人的目光和言语的指责下,这个男青年等车一靠站。赶快跳下车狼狈而去。这是发生在1992年夏季上海公交车辆上的一幕“短剧”,类似的“露阴癖”镜头,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常有所见闻。这类性骚扰给不少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