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佛教史学的繁盛期,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唐代高僧,他们或通过官学、私学,或通过寺学等多种途径接受儒家传统的经史教育,并将这种学术背景展露于其著述当中.因此,唐代高僧编撰的佛教史籍,不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体裁和观念,而且为我们留存了中古社会的大量史料,特别是佛教史料.  相似文献   

2.
唐代官私奴婢的役使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唐代官私奴婢的役使及其社会意义,在唐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唐代官私奴婢在当时社会上是主要用来担任农业和手工业某些部门的生产呢,还是主要用来从事家内杂役或供人玩狎、充当装饰品,即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呢,论者不一。由于对官私奴婢在当时社会生产中所担当的任务及其比重的看法不同,因而对役使奴婢的社会意义的估价也异。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略陈浅见,并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3.
汉唐学官考     
"学官"自汉代出现后,就存在两层含义,一是学校校舍,进一步引申为指代官方学校;二是以儒经为教学内容的官学教师.自汉以降,第一层含义基本未变,但应用范围缩小;另一层含义随着官学的增多,范围日益扩大,在唐代基本定型,后代相沿不变.学校的含义日益被教师的含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唐代国家教育机制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多维组合体。在近三百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唐朝社会由盛到衰,教育机制也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唐前期,官学作为国家教育的主导,覆盖着中央及地方的各个区域空间;开元、天宝时社会变革的酝酿及安史之乱后政治离心力的出现,使官学局于社会因素的形格势禁而趑趄佁凝;中晚唐时期,国家教育的衰落已成阪上走丸之势,其教育的主导地位逐渐为民间的私学所替  相似文献   

5.
唐代官学私学较为发达,教育普及程度较高,大大提升了社会文化思想的活跃度。文人们在盛衰之变的历史境遇中,眼光向下,主动担当起地方教化的任务,向后世的乡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萌芽我国的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说五帝时就有了学校尚属传说,那么商代的学校却是有史可征的。据一些学者考证,西周时期已构成了学校教育制度的雏形,只是政府未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规定罢了。根据史料,可以将当时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为设于京城的由中央政府办理的国学,一类为设于地方的,由地方政府办理的乡学。依学校教育层次来分约如下表。历史发展到唐代,随贞观开元之治,教育也得到同步发展。仅以中央和地方的官学论,中央官学属贵冑性质的有崇文馆、弘文馆、国子学;属普…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证明代云南所建儒学的数量及建学时间,论述明代云南儒学发展的地域差异,探讨儒学学址的变迁及其原因,认为云南官学网络系统在明代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官学教育的基础至此奠定,而在其二百余年的演变历程中,地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私学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学是与官学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 ,产生于春秋时期。此后 ,因为社会动乱 ,官学时常衰败不举 ,且自身又有种种限制 ,使得官学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封建政府出于各种因素 ,对私学不时予以鼓励和支持 ,再加上文人儒生的积极参与和倡导 ,私学不但能够长期存在 ,而且经常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唐学官考     
“学官”自汉代出现后,就存在两层含义,一是学校校舍。进一步引申为指代官方学校;二是以儒经为教学内容的官学教师。自汉以降。第一层含义基本未变,但应用范围缩小;另一层含义随着官学的增多,范围日益扩大,在唐代基本定型,后代相沿不变。学校的含义日益被教师的含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明代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有国子监、宗学等国家教育机构,地方官学有各府州县、都司卫所的儒学和其他专门学校。这些官学除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外,刻书印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官学刻书在保障学生的阅读需求之外,其印刷用的一些刻版也有被私人利用的现象。目前虽然对国子监的刻书种类、藏书等问题都有一些研究,但有关于官学书版私人利用的专题研究较少。现就关于明初五朝名臣杨士奇私人藏书题跋的一些记载,考究明代国子监书籍刻版之私用及其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古代官学重要补充形式的私学一直与官学并行存在和发展,并成为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场所.由于私学的特殊性,使其在个体道德品质培养中有着官学难以企及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私学的蒙学教育、教育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察私学教育在个体道德品质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的八旗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教育,迄今为止研究甚少,有些论著仅提到汉族流人在当地传播文化的情况,完全漠视八旗官学的存在.我们认为,八旗官学是清前期吉林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且居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以“清语骑射”为突出特点的八旗官学适应了居住在当地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批亟需的人才,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应当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书院制度的建立者,书院传统的开创者,书院精神的奠基者。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动机是:补官学之不足,纠科举之弊端;以书院为基地,发展儒学,宣扬理学,与佛教争夺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上的领导地位;弥补失落的官学社会教化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宁欣  张天虹 《河北学刊》2003,23(4):164-168
中央官学正式建制始于汉武帝创立太学 ,此后历朝继续扩充和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多学科、多层级、建制完备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央官学适应不同时期政治和文化统治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调整与变化不仅反映了教育体制和文化学术思想的变化 ,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化与社会阶层的流动轨迹。本文主要勾勒了汉唐时期中央官学招收对象的变化 ,论述了官学由贵族等级制向平民普及性的转变 ,它是中古时期社会变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先秦诸子百家、魏晋玄学之风、宋明义理之学,堪称三次大的高潮,而每次大的思潮兴起,大都与官学废置、私学盛行有关。宋代私学之盛状,莫如书院林立,引得大批士人纷纷前往就读,研习儒术。儒学在隋唐时期由于受佛学冲击而曾一度式微,其时虽有韩愈疾呼排佛和重振儒学,但只到宋代才成为一种气候。书院兴盛于官学既废,它在重振儒学、尤其是促使儒学新形态即义理之学的产生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学发展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儒门学派.这些学派的分立,支撑起了儒林事业,也赋予了儒学生命力.儒门学派发展中,地域性特征非常突出.从汉至清,儒学发展的地域化形态表现为官学与民间学的对立,文化中心与非文化中心的不同,南方与北方的迥异.近代以来儒学在解构与重构中变成灵魂的记忆,但儒学研究的地域性却始终伴随着儒学的起落.对儒学门派的地域性进行深入探讨,会对未来儒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涛 《东岳论丛》2012,33(7):86-89
西周初年的分封诸侯,带来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次官学下移,即西周王室的学术下移到了诸侯国.这在分封鲁国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分封鲁国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它为西周时期的史官之学注入了新的因素,使西周时期的史官之学较之夏、商时期的史官之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它为春秋以来邹鲁(搢)绅之学及孔子儒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文学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也一直随着人们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大致以唐代为界,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审美主潮从偏重日常实用和道德教化的“德言容功”逐渐过渡到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对生活品位和艺术气质的追求.而这一过程也即社会审美思想嬗变的过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代背景.文学功用、女性地位和文学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邓文 《江汉论坛》2002,2(5):37-40
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有着完善的体系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它经历过数千年岁月与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洗礼,始终有效地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力统治。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对中国长期统一、强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对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盛世,典章制度完备定型。唐代官制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高度发达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唐代官员选任制度中所强调的公平竞争、分科取士、择优录用、选贤任官、依法课吏的原则,为古代官吏机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从现代人事管理角度进行评析,可以从中得出启示,找出其对当代可以吸取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清末河南封建传统教育已到了穷途末路,官学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私学和书院虽有发展,但亦步官学后尘,成为科举的附属机构.而此时,不断兴起的带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教育改革运动,使得陈腐的河南教育一度出现过勃勃生机.尤其是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河南近代各项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