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线建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布局我国国防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三线建设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战备,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国家安全前提。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经济东西部不平衡的布局,促成了西部的开发,从物质条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线建设锻造出“三线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养分;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认同。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我国内地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运动。甘肃是三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省份,三线建设对加快甘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防工业布局、促进原材料和设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及带动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原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从决策形成到得以付诸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五点 :(1 )国防原则的绝对化 ;(2 )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思想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延续和发展 ;(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理论的不足以及经济建设中“左”倾指导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纠正 ;(4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三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 )出于均衡生产力布局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为了战备所需,在祖国的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国防、军工为主体的建设运动。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甘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基础等几个方面的原因,亦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地区,三线建设对甘肃经济社会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线建设中的文艺活动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着多重互动关系。在国际冷战背景下,战争意义上的“冷”与文艺实践上的“热”围绕着三线建设的全方位备战活动形成了有别于文革文艺的三线建设文艺热潮。在文学热中,三线建设文艺参与了三线单位社会中的社会治理,抒发了集体生活中三线人的政治情感,凝聚了三线精神,体现了重要的共产主义人文价值。三线建设文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备战,到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元语境下通过主旋律叙事参与文化竞争并抵制文化霸权,再到新时代成为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军工文艺为起点的三线建设文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强军和文化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赓续革命文艺战斗性和先锋性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交叉部分,国防经济建设主要解决国防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它具有阶级性、布局性、系统性、消耗性、经济性、计划性、伸缩性等特征。国防经济建设领域有很多客观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把握国防经济建设的趋势,搞好自身的国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的河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河北的小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一回顾与总结,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意义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布局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力的布局是否合理、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均衡,不仅关系着经济上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各民族的团结、边境的稳定、国防的巩固和能否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旧中国绝大多数轻重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在美帝国主义于1950年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武装强占我国领土台湾省,并纠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后。中央决定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除了以鞍钢为中心的辽宁工业基地外,主要放在中部和近西部的武汉、包头、兰州、成都、西安等新的工业基地。这对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开发内地资源有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沿海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六十年代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以调整军事工业布局为主旨的三线建设决策。上海市除了参加国家分配的大三线建设任务外,还在江西和安徽等地进行小三线的建设。上海市支援国防的三线建设前后二十多年,为国家工业布局调整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首创并总结了近代战争理论体系,对恩格斯、列宁的战争理论有很大的影响。克劳塞维茨首先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论断,列宁随后将之发展了。“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所言的实质,实际上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一种政治形式无法再在历史时空进程中延续下去,必然要由另一种政治形式所取代,也即:当异族之间的政治冲突无法解决异族之间的经济(或其它)矛盾,更无法解决各民族国家内部的经济矛盾时,这种异族之间的政治冲突就已经具备了迅速停止的客观必然性。 战争并不完全意味着革命,而“革命”则往往具备着暴力冲突(内部战争)的性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显然,这里所指的“战争”只能是指民族间的暴力冲突。对这句导师的名言,我们认为应作如下的解释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1.
国防经济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国防经济理论和国防专家,其核心思想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通过对国防经济学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将国防经济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分为战争经济学、初期国防经济学和当代国防经济学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战争时期,战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利用经济为战争胜利服务;在“冷战”时期,国防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如何优化配置国防资源;在和平与发展时期,其核心思想已经转变为实现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这说明,国防经济学从诞生时的战争导向思想开始,不断朝向以资源配置效益为主题的经济学轨道演进。正是由于国防与经济作为矛盾双方从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才促进了国防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根植于中国具体国情,辩证看待西方国防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将其用于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历程中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是“用于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列宁也说过:“战争就是通过暴力继续执行交战国的统治阶级早在战前就已经执行的那一政策。”因此,战争最能检验人们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3.
政治暴力是罗马共和国政治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暴力行为在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生活中呈蔓延泛滥之势。该局势是当时罗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的土地及城市大众的粮食等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不满情绪日益积累,是政治暴力发生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共和国晚期政治体制的变革导致政治领袖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为政治暴力的滋长提供了制度基础;警察机构执行力的有限及法律监管的缺失纵容了政治暴力的不断升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国防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正确认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事关国家安全战略实现的重大问题。从哲学的角度,围绕国防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国防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国防经济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和构建国防经济学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工程建设是三线建设中后期动工建设的一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运动式政治动员、宣传型政治动员、嵌入化政治动员是葛洲坝工程建设中最突出的政治动员路径。这三种政治动员路径,一体多面地承载了葛洲坝工程局全覆盖、立体化、深渗透的政治动员体系,显示了三线建设时期以政治挂帅为基本要求、以强有力的党组织队伍为纽带依托、以革命理论为话语范式、以集体主义为精神导向、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安全为直接目标、以民族荣光和人民福祉为根本追求的“革命型”政治动员最普遍的特征。这种政治动员模式对于推进葛洲坝工程早期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凝结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走群众路线、走自己的路等政治动员经验,对于当今凝聚民心团结奋斗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伟业,仍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量实践,给民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就是一个新课题。诸如生产力的结构和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组合和地理分布、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等等。研究各民族生产力布局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民族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关于研究民族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线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经济建设。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三线建设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基本上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的格局,使重庆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重庆整体经济实力。但是,三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使重庆辖区县经济发展的落差初步形成,是影响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子之一。文章在理清重庆“三线”企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三线企业与今天重庆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进入21世纪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成为共和国史研究的热 门问题。迄今为止,无论是从政治史、经济史,还是社会文化史视角出发研究三线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目前的 三线建设研究不但重视理论方法的运用,而且研究领域也日益细化和多元化,但是目前三线建设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在 这种情况下,将三线建设放在一个更宽阔的视域研究,扩展史料来源,在研究中加强使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才能推动三线建 设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越发展人民对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整的需求就越强烈,只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才是霸权的坚实基础。经济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从理论上深入探索经济动员的内涵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国防动员、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内在依存关系的认识,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1964年到1980年期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被称为"三线建设"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史无前例。如今占据了三峡库区绝大部分地域的重庆曾是"三线建设"的重镇,有来自全国不少地区的数十万政策性移民。他们的迁移背景、迁移过程、迁移结果乃至移民文化便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