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出现领导核心功能衰退、政治功能削减、经济功能退化、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村改居"社区组织形态特殊而党组织地位边缘化、角色模糊化,治理结构调整而党组织嵌入制度缺失,权力秩序重构而党组织权力式微。应从制度维度、资源维度、自身维度考量,对社区党组织功能进行"适应性"再造,恢复并提升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紧跟 《学术研究》2020,(10):54-61
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面临日益增多的邻避冲突。邻避冲突协商治理因其能使地方政府走出治理困境,成为研究者的基本共识。但是,邻避冲突协商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从主体、制度与文化的三维互动视角来审视,发现邻避冲突协商治理存在着主体缺位与主体间不平等、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主体缺乏协商意愿与公共理性的三重困境。因此,要使邻避冲突协商治理有效运转,必须加强主体建设、完善制度供给、培育协商文化。  相似文献   

3.
邻避冲突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社会风险之一。邻避设施是邻避冲突中的核心要素,大致可以分为污染、风向聚集、污名化、心理不悦等几类。环境问题事实上也是政治问题,邻避冲突体现出来的是利益需求的冲突、信息共享的冲突、塔西佗陷阱的冲突,其实质是环境正义的缺失。只有确保邻避设施建设的公平正义,实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环境权,环境正义对邻避冲突治理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显见变化和国家治理策略的适时调整,依靠各种联结纽带、资源共享、利益往来、情感体恤等因素构成的利益互惠、情感互惠、邻壁互惠、同构互惠等互惠式治理在社区生活中不断显现。客观存在的"半熟人社会"、历久延续的"单位记忆"和错综复杂的社区权力结构,构成互惠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对社区秩序的追寻和不容回避的互惠互利取向则构成其生成逻辑。建构协商合作型社区治理体制不仅仅具有理论层面的建构性,而且具备实践层面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5.
与成熟的都市社区不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结构转型具有自身的本源性特征,其演化逻辑深植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与此同时,村改居社区内生的传统性与现代城市化建设导向之间存在矛盾的一面,并引发了社区治理的诸多困境。相关困境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权、责、利分离;治理制度规章落实不到位;社区共同体内在凝聚力不强。推进村改居社区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打造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承接机制;畅通治理过程的互动渠道;打造社区共同体生活世界的平台,从而实现村改居社区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6.
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莉 《兰州学刊》2014,(3):126-132
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工作旨在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状况,提高改居村民收入水平,加速城中村"再城市化"进程,由于政府的"越位"规划与"错位"治理,导致大多数村改居社区在建成之后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引导与可靠的政策保障而不同程度地陷入一种"无序"和"失序"的状态。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改居村民不仅面临"再贫困"危险,还因为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而始终处在不断"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因此,秉持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城中村改造转型发展的推进路径,宜从政府强力推动向优化村改居社区规划空间布局转变;以大拆大建为核心的城市化向拆建管并重的城市化转变;从权利义务失衡型向需求型和自治型转变;从"生存型"社区向"发展型"社区转变。深化村改居社区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促进其与城市社区对接并轨。  相似文献   

7.
邻避冲突的性质及其解决机制:四种理论路径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丙强 《河北学刊》2015,(1):155-159
邻避冲突是当前社会治理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从政治、经济、技术和伦理四种理论路径来看,邻避冲突的性质分别对应着民主公平、成本收益、科学性和道德性问题。基于对邻避冲突性质和原因的不同认知,解决机制也存在着差别。然而,这些理论视角对邻避冲突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综合性判断。邻避冲突的解决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和保障公平,并通过市场机制、科技手段等辅助,共同降低和化解。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的绩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村改居"社区的大量出现,处在城市的新社会空间之下的"村改居"社区.由于进行"居站分设"治理模式的变革,出现了治理困境,给和谐社区的构建带来了难题.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以及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利用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义性问题是邻避冲突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邻避冲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公众,因此邻避冲突的正义性可从政府行为和公众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从政府行为方面来说,在邻避项目决策和邻避冲突处理过程中,政府只要让公众充分参与决策并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就能实现程序正义.但是,要实现实体正义,政府必须对邻避项目的周边居民进行相应补偿,包括提供经济补偿和提供正外部性项目.从公众行为方面来说,在邻避项目决策参与和邻避冲突中,只要其目标是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不是谋取非法利益,采取的是合法手段而不是非法手段,那么就都具有正义性.  相似文献   

10.
闫臻 《兰州学刊》2009,(8):131-135
随着单位制解体,商品化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物业社区在中国城市崛起,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居住的空间形式,而且整合了“私人”治理的特征,这种治理模式的根本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各方的利益,这直接涉及到公民利益及权利的实现程度,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制约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文章以BJ市L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主要的四种利益冲突,并且对这些冲突引起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从建构制度空间的新架构,协调社区各组织的利益和完善对业委会监督机制角度说明建立良好的制度空间是当代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改居"社区快速发展的集体经济组织也暴露出了深层的问题,产权制度、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等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产权明晰的合伙企业或者法人组织,对破解"村改居"社区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许多农村社区正在经历社会生活秩序的改变与乡土团结的动摇,特别是"村改居"的推进所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化乡为城,化农民为市民的直线过程。"村改居"最核心之"改"应是"公"与"私"之间的意识转换即"公共性"的重构。追溯"公共性"理论,其可划分为侧重于"共同体"的"公共性"、侧重于"公民道德"的"公共性"和侧重于"公共参与"的"公共性"。"村改居"应是重建社区共同体、形成公民道德、建立公共参与的社会进程。"公共性"的重建有利于"村改居"进程中农村社区归属感的增强、公共精神的培养和公民参与的激励,对于农村社区社会凝聚力的维护、农民自组织的萌芽和农村社区治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艳玲  陈晓运 《学术研究》2012,(5):55-63,159
从"不怕"到"我怕",业主通过重构对邻避设施的认知而呈现出其主体性。邻避设施兴建方提出的"技术安全"、"依法行政"和"民心工程"的"不怕"叙事难以有效规训业主认知,业主由于"我怕"的认知建构而形成不同程度的抗争动机,并形成"无知者"、"隐忍者"、"从众者"和"抗争者"等四类群体,而后两者的出现使邻避冲突中业主行动升级和偏见动员成为可能。邻避冲突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频繁,在解决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业主主体性,开放公民参与,在认知层面建设"不怕"话语体系的配套系统—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4.
邻避冲突、外部性及其政府治理的经济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越  俞海山 《浙江社会科学》2015,(2):54-59,156,157
邻避冲突是历史的产物,从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与公众环境诉求之间的矛盾来看,我国的邻避冲突可能会愈演愈烈。邻避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邻避项目存在负外部性。以经济手段治理邻避项目负外部性的机理在于:一方面,经济补偿会减少邻避项目的过度供给;另一方面,经济补偿能减少公众对兴建邻避项目的阻力。以经济手段治理邻避冲突主要有市场拍卖方式和市场谈判方式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均以公众有较强的组织化程度、决策参与意识以及政府和企业的诚信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断产生的邻避冲突,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却比较有限,目前政府应对邻避冲突的方式还是碎片化的。这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和碎片化的应对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国际环境正义的发展趋势。本文借鉴西方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中国现行的邻避冲突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今后中国邻避冲突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对邻避冲突治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16.
王佃利  于棋 《学术研究》2022,(1):56-62+178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我国不仅需要稳步推进内城空间的更新建设,还应充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契机,在有限的时空下集中解决快速城市化所遗留的诸多弊病。城市更新背景下邻避问题的应对,显著区别于城市扩张阶段的应急处置模式,需要突破邻避设施兴建与否等微观空间尺度,并使其契合于城市发展整体进程。本文通过解析某邻避事件案例,发现案例前期"悬而未决"的邻避困局与后期冲突快速处置呈现出鲜明对比,其间隐含着城市更新阶段邻避治理策略的转换,更多通过空间尺度变换寻求解决问题的更大空间。这种城市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邻避治理策略,意味着重视寻求邻避问题化解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适配均衡,并在尺度策略、柔性化治理与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应对。  相似文献   

17.
讨论制度变迁的意义无非两条:一是说明一种良好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二是解释一种良好的制度形成以后怎样可持续.目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已经产生了许多好的经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让这些良好的做法形成制度,持续下去.本文依据制度主义学说和社会资本理论认为,要让一种制度可持续,就要让它成为一种"路径依赖".换句话说,要让"政府主导"之下产生的社区治理创新持续下去,就要培养和"制造"社区成员对于该制度的需求,而致力于"熟人社会"建设、促进社区自组织发展、加强社区成员交往和信任、提高社区成员集体行动能力的社会资本投资是增强社区治理创新制度依赖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现代化过程中的邻避设施而引起的冲突正不断出现,邻避情结是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表述.本文聚焦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战略与核心机制,在分析邻避情结的涵义基础上,提出"预期损失-不确定性"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目前该类群体性事件现状,得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四种亚类型.最后,依据从"风险"到"危机"的逻辑顺序,提出具有综合性、主动性、全程性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战略框架,并建构了不同治理阶段的核心配套机制,力求在实践中对处理此类事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推广街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城市病"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社会分层与冲突、社区空间开放与居民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实现从传统的封闭社区向开放街区的转变是未来城市社区建设的方向。当然,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保障居民的基本物权和公民权;在政府的引领下,推动多方的参与;通过强化社区组织成员的沟通交流,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以防止社会分层与冲突;平衡社区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关系,应对社区组织内外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邻避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及运营产生的邻避效应成为现代公共政策决策面临的新挑战。实质上,邻避困境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社会与政治的博弈过程,因此,需要通过伦理规范考量邻避困境中的个体利益诉求。政策直接反映政府的价值取向,邻避困境的解决是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持续不断地求同存异、协调合作的过程,需要从信任与共识机制、第三方主体公正性、经济与伦理治理策略思维与执行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