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文艺舆论比较强调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反映了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也是文艺自身为了得到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应当看到,近几年来,新人形象的塑造正是文艺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短篇小说《班主任》中,其主人公张俊石,就是一个新人形象。随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和发展,新人形象不断出现于作品中,而且日益丰富多样、鲜明生动。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创作上和理论上还存在着对新人形象的意义估计不足,甚至根本怀疑的观点。那种单纯揭露阴暗面而调子消沉的作品,那种一味追求离奇情节而趣味低级的作品,那种一见强调新人形象就斥为“正统”而摇头的情况,足以说明文艺形势大好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以至有同志在回顾“写英雄人物”这一主张的历史过程时,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难道真的需要强调写英雄人物?这种需要是我们文艺的幸运还是不幸?”凡此种种都证明,新人形象塑造问题上存在的某些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彻底澄清,很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家知道,新人形象塑造问题确实受到过“左”的干扰。但是,婴儿同污水毕竟是两回事,不能皂白不分地把两者一起泼掉。文学如果不塑追足以体现历史发展趋向的先进人物的形象,这不仅不符合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恐怕也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本色。上世纪的现实主义优秀文艺,当它揭露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时,也并没有忽视对生活中的美的发掘。以深刻的批判锋芒而攀登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托尔斯泰,是如此重视那种不断前进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谈到社会主义新人时,通常总是说,新人应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情操,也谈到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等诸多方面。但什么是最主要的,是可以带动各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却没有做深一步的探讨,而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真正把握新人的本质特征,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时就会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一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说:“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但是今天,我们所希望于文艺的,不是一般地塑造人、培养人,而是通过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和采用丰富多采的艺术途径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提出:“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应具有的六个方面的本质特征。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一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文学理论界正在深入讨论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讨论自然涉及到早年曾提及的写正面人物可不可以写缺点的问题。有人认为,写新人必须写缺点并不是艺术的真理,写了缺点就容易损伤正面人物的完整形象,就会缺乏成为“社会中坚”那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10):129-137
"十七年文艺"鲜明的国家、政党组织特性,形成了文艺话语的一体化特征。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文艺创作不断想象和建构新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鼓与呼。文艺发展的组织化体现在文艺生产方式的体制化保障,文艺家的体制化,生产资料的国家控制和调配,由此实现了文化统制。作为新中国精神发展的主要形式,"十七年文艺"清晰地烙上了时代政治的印记,以诠释新政权的合法性,书写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意识形态教化的有效性,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塑造了系列新人形象,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学经典,巩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文艺理论的引导。敏锐、正确、深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理论,对提高创作质量,促进创作繁荣,能起到重大的怍用;反之,则会将文艺创作引向歧途。近十年来,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是比较活跃的,如1979年关于悲剧问题、现实主义问题及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1980年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艺术典型问题及共同美问题的讨论;1981年关于艺术规律、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本质问题的讨论;1982年关于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关于朦胧诗的讨论;1983年关于军事题材、青年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发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庄严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精神污染必须用精神力量去战胜它。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清除产生精神污染的种种错误理论观点和文艺作品,使社会主义文坛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空气清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写出好文章,好作品,特别是努力塑造,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新人,用新人的光辉形象去吸引广大读者,用新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感染青年一代,从而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抵制精神污染,使其无孔可入,无机可乘。这样看来,在当前这场清除精神污染的斗争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正>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之所以是文学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重点,当然在于这种形象具有我们时代最鲜明的色彩。它最能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光彩夺目的性格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人们。席勒说过,“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方面跟理想一致。”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同样必须从现实中来,同实际生活相一致,又寄寓着从现实发展趋势中提炼出的作者理想,同未来相一致,而且必须两相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真切性、可信性。这当然不是容易的。关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问题,从文艺学角度来说,人们已经谈得够多了。席勒化固然是不对的。但是,其主要问题在把个人当作时代精神的号筒,而不是主张人物与理想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22,(9):121-127
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形象,建构共产主义人生伦理,不仅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是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共和国初期的“红色经典”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创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共产主义新人形象。这些共产主义新人形象都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崇高形象。“红色经典”的共产主义新人形象是文学史上崭新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新人的精神高度,为当时的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标尺和人生榜样,并且把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凝聚起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坚持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在艺术形式艺术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取得了无庸置疑的巨大成就。但是,放眼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又深感堪称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民族、伟大祖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文学艺术作品还不是很多,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形成这种状况,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前几年,文艺领域里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的倡导不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主义文艺的灵魂,它主要地体现于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本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之中。为了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健康的精神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艺对社会生活的驱动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高奏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是文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去写社会主义的新人呢?作为作家应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呢? 首先,要写出时代精神来,师出反映时代本质特征的方面来。写社会主义新人,首要的是写出人的先进、崇高、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如反映共产党员楷模焦裕禄的报告文学和电影,通过描绘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生动情节,体现了焦裕禄襟怀坦白,公而忘私,勤勤恳恳为  相似文献   

14.
雷鸣 《中州学刊》2023,(4):151-157
论及“农村新人”,学界通常认为其致力于承担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任务,具有宏大叙事、崇高美学、理想主义的特征。但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小说在塑造改革时代的“农村新人”时,却显得丰富与复杂。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对“农村新人”形象的塑造,聚焦农民个人的卫生问题。小说叙述“新人”将刷牙作为挑战乡村传统的方法;书写因其讲卫生而身体散发香味,借此指认“新人”认同改革的立场取向;描绘其所穿服饰的洁净状态,表征一种新的文化觉醒。卫生问题在成为塑造“新人”形象、传达改革诉求表意装置的同时,还存留了诸多当时的乡村生活信息,并由此建构“农村新人”塑造的一种生活化与人性化的新模式,昭示出新时期文学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历史语境的现实考索,关注形象史中的诸种误读,把握国家形象内涵与构建的动态性,构成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诉求.而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生存现实、文化现实和媒介现实,提供中国人自己的发现和思索,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当是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现实性”诉求.而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以及理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型塑着现实的形象,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理想性”诉求.如果说历史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底蕴和厚重感,现实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现状和当下感,那么理想之维指向的则是国家形象的想象与期待感.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相融通的审美品格.失去了其中任何一维,当代文艺实践所塑造出的国家形象将是平淡、苍白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形象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艺领域入手来研究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规律,是当代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我们需要从国家形象研究这一新视域来审视“形象诗学”的理论发展,以国家形象研究的新内涵来丰富和深化形象诗学的理论建构.以形象诗学为视角,系统地建构起当代文艺实践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框架,可以用理论的自觉来促进和指导文艺实践的深化,使得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探索更加主动地融入中国形象塑造的总体话语体系,发挥其独特的凝聚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份的文艺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文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为我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内蒙古各族文艺工作者光荣的职责。 文艺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文艺,从实际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形象,反映一定的生活本质,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国家强盛和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使物质文明达  相似文献   

18.
读了《江淮学刊》李冬生同志《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季象图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一些问题》之后,想对社会主义文艺的题材与性质问题,发表一点很不成熟的意见,与李、季二同志商榷。一我认为李冬生同志一文的某些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可以同意的;但是李冬生同志的文章有片面性,必须经过讨论予以补正。李冬生同志的这几个观点我是同意的:一、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表现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四有”新人的塑造郑忆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语是社会主义,这一个性决定了它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塑造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同时,其主语是市场经济,这一共性又决定了它也无法逃脱一般市场经济的弱点(如拜金主义流行等),从而产生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得到蓬勃发展,文艺创作也相应繁荣,涌现出了大批新人新作;中年作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走向成熟;不少老作家青春焕发,推出了不少佳作。然而客观实际,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前有诸多关于文艺创作的理论问题值得思考,现提出来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一、在文艺创作中,必须突出时代主旋律。 我们任何一个作家、艺术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是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