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籍贯来看,东魏文士中山东士族是主力,其次是汉化少数民族士族,再次是关中士族、地方士族和非士族,最后是南来士族。东魏文士籍贯分布的不平衡是政治形势造成的。东魏是北魏后期文学成果的集中时期,也是对南朝宋齐文学因素的消化时期,同时也为北齐文学达到北朝文学的顶峰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东魏是北朝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九品中正制为曹魏政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北齐政权对原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进行了调整改革,采取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官制度。这种改革是因为东魏北齐统治区域由于文化发达,士族阶层以外的人们也以习读儒家经典为荣,进而要求仕进,并且一部分人已进入统治核心;同时,士族在北齐政权统治核心中的势力逐渐削弱。北齐选官制度的变革,不仅为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也开了隋唐科举制度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显学,读经习经蔚然成风,官办学校亦以儒家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但由于官学能力的有限和日渐衰废,私学中长期以来教授儒学的传统以及通经入仕的利禄诱惑,使私学成为普及和推广经学的主要承担者,由此也促进了私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魏北齐政权的怀朔镇勋贵主要是靠特权形成了自身的大土地占有制。而东魏北齐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主要是维护怀朔镇勋贵的大土地占有制,而非个体小农。其所实行的均田令并没有缓和因土地兼并引发的空前严重的社会矛盾,反而成为怀朔镇勋贵维护既得利益和广占土地、招揽依附民的又一途径。这使北齐国家控制的土地和编户越来越少,从而动摇了北齐国家的根基。东魏北齐国家的食干制也主要是为了保证怀朔镇勋贵大土地占有制有稳定的依附人口和力役来源。出于认可怀朔镇勋贵的政治地位和其群体作为军队主要将领的政治考虑,东魏北齐国家还纵容放任怀朔镇勋贵的群体性贪污行为。维护包括怀朔镇勋贵在内的整个统治集团的特权,是东魏北齐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这也是东魏北齐富而速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私学历时近三千年,私学与官学伴随而行,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有着与官学所共同组成的教育系统具有的特点,私学对传承我国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私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古代私学管理产生的原因、特点,从而探索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魏北齐国家的权力结构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魏北齐的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以高欢为代表的北镇勋贵手中,这使得东魏北齐国家的经济政策完全以维护北镇勋贵的利益为中心。为了维系国家正常运转,东魏北齐曾将抑制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重点放在相对容易的搜括荫户之上。但是在遭到严重破坏的均田制没有改善的前提下,单靠国家强力推行的检括行动收效甚微。北齐中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河清均田,也没有触动豪族的大地产。普通小农也没有在均田中得到多少利益,相反在国家横征暴敛、贪官污吏的压迫、豪族大土地的兼并下,很快破产沦为豪族的荫户,从而使得北齐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期,由于现实政治、社会条件的制约,汉初统治者对儒学采取排斥的态度,儒学复兴处于艰难起步阶段.<诗经>以私学为传播途径,处于由人际方式传播向团体方式传播的过渡时期,也是三家诗的草创期和师法形成期.<诗经>在汉初以社会功用为传播宗旨,传播效果上注重由个体到社会整体的提升,这为<诗经>在汉代首先得到官方认可奠定了基础,是汉立五经为官学的先声,预示着以儒学为主流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官学处于衰败之中.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几乎为私学所取代,私学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五代十国的私学发展也很不平衡,私学发展主要在南方地区.通过五代十国私学的介绍,旨在揭示其在教育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教育史的人,大多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肇源甚早,起码在四周时已有官学,春秋时官学瓦解,孔子等才开创了私学。笔者认为:先秦并无官学,本文便试图对此略抒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学界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0.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促成了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局面:作家之多,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题材广,艺术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