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生新闻”的特性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民生新闻”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民生新闻”具有党性原则,反映民生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定位民众、取向于民的特性,而且其发展迅速,深受人民喜爱,但仍然存在内容庸俗、受众定位狭窄等问题。为了实现“民生新闻”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力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报道深度,完成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成功转型,并实现方式、形象、技术上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浅谈民生新闻与百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如今“民生新闻”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视点,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真正成为了百姓想看、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柳溪 《云梦学刊》2013,(6):151-153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涵有了丰富的拓展.从传播学角度审视电视民生新闻的民众构成,以平民为主的传播内容,以市民为主的受众定位,以公民参与的传者构成,是当今民生新闻中民众的独特构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民生新闻"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民生新闻"具有党性原则,反映民生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定位民众、取向于民的特性,而且其发展迅速,深受人民喜爱,但仍然存在内容庸俗、受众定位狭窄等问题.为了实现"民生新闻"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力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报道深度,完成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成功转型,并实现方式、形象、技术上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3,24(4):121-122,126
从新闻接受角度出发,阐释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消闲心理”、“求知心理”和“研究心理”,可以发现新闻受众心理的不同层次的理性含量是不同的。“消闲心理”是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层次,“求知心理”是新闻受众心理的较高层次,“研究心理”是新闻受众心理的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人性化报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效性、显著性、真实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是新闻的五个主要特征。其中,接近性是指更贴近受众,趣味性是指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受众寻求愉悦之要求的基本性质,两者同受众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人性化特质。民生新闻作为内容涵盖广泛的一个新闻类型,更应强调其贴近社会及受众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作为社会动态反应者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同时更多的人性化要素也能提高其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经视直播》为个案,考察民生新闻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间的关联。研究表明,《经视直播》在受众指向上以弱势群体为主;在内容构成上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和利益需求;在传播方式上注重议程设置、倾向性解读和开放互动的报道方式。通过亲近弱势群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为弱势群体构筑起发表意见、沟通情感的公共空间,在疏导社会压力、培养社会共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发现,目前民生新闻在推行其市场化和政治化取向的实际运作中也显露出自身的不足和困难。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受到了业界和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相比传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在"叙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叙事文本的传播多样性"、"叙事立场的民生大众性","叙事传播过程的丰富具体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传播叙事优势。本文引入叙事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对电视民生新闻文本传播叙事进行探讨,以期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和品位,进一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为电视新闻传播叙事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民生问题前所未有地受到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民生新闻”作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第三次革命,它的到来让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看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但在较长一个时期,经济新闻缺乏人文关怀、缺少生活气息,其突出表现是要么出现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片面强化理性色彩;要么深入基层不够,抓不到鲜活的经济信息,报道领域狭窄,报道方式僵化。因而出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的现象。经济新闻尤其是综合性日报的经济新闻,必须强化关注民生、贴近民生、服务民生趋向,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与老百姓平等交流。这样,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读者,也更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理论界》2008,(10):157-158
这些年来无论是媒体的平民意识的萌生,还是民生新闻的兴起,都代表着媒体变过去“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而这一转变意味着新闻传播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媒体的第一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媒体的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情绪和第一要求作为媒体的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普通人参与媒介叙述的潜能得到释放,受众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叙述控制权得到扩张。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受众参与的互动叙述从不同角度延伸新闻故事的情节线,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性文本。“受众叙述”所具备的动态生成的特性,导致文本边界趋于消解,由此建构了新闻叙事的“全文本”。受众以“游猎”姿态展开新闻叙述,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进行挪用、拼贴和戏仿,生成具有“杂交”性质的叙述文本,成为当下年轻世代新闻消费的“间接化”与“娱乐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受众叙述不再受制于新闻类别的“常规”,为新闻“诗学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在集体意义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成功推出方言新闻节目《阿头说新闻》后,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方言类新闻节目受欢迎绝非偶然,新颖的节目形式、未变的民生内容,加上方言说新闻的播报形式是其成功的关键。然而,方言类新闻节目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如存在“话语霸权”、“过分还原生活”、娱乐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传媒品牌栏目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传媒品牌栏目一经打造出来,自然而然就赢得了稳定的目标受众。凤凰卫视是成功的典范,在世界传媒界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关注国计民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的分化与组合衍生出弱势群体。湖北传媒开辟《经视直播》《经视一锅鲜》《情感大搜索》等品牌栏目关注家庭弱势成员、农民工、空巢老人,肩负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湖北传媒开展"阳光行动"、"农民工就业行动",惠及普通百姓。当前民生新闻出现四大转向,这是"大民生新闻"理念的成功实践运作。在民生新闻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社会,寻找差异化路线,是媒体制胜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关人”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进入网络时代,传播技术的进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受众从传统大众传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闻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促成了“把关人”的观念转变、凸现了“把关人”的专业优势、放大了“把关人”的长效功能。要维护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把关人”角色不能缺失,“把关人”的社会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其快速发展产生的问题和弊端日益凸显,如何消除这些弊端,促进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民生新闻的内涵、弊端等方面作简要分析,对如何创新民生新闻报道、提升民生新闻的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生新闻的进一步的发展,最先在美国兴起的公共新闻,也成为了中国近几年来的一种新闻样态。公共新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和引导受众认识社会现实、参与公共事务,提高公众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公共新闻能够产生和真正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它需要新闻媒体和政府、受众三方的配合。公共新闻在中国发展的条件还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黄蓉  滕朋 《船山学刊》2007,(2):200-202
从受众的角度分析,方言并不是方言新闻的核心;方言新闻并没有将民生新闻的内在属性延续并发展;方言新闻强化区域认同的同时弱化了城市发展必须的城市认同。由此本文认为,对于电视传播者和电视受众而言,方言节目存在是必要的,而方言新闻节目的限制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受众调查为受众注意力演变的考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依此类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中国新时期新闻受众注意力的演变轨迹,并从以下方面得出有关结论:目前,在接收目的方面,获取新闻、了解方针政策、了解社会观点与思潮是受众接触新闻媒体的首要目的,增长知识、娱乐消遣是其次目的,增长见闻等是第三目的;在题材兴趣点方面,受众对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兴趣“长盛不衰”,对地方新闻的兴趣逐渐提高,对体育新闻的兴趣比较平稳,对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的兴趣经历了一个由淡到浓再淡的过程,对法制新闻的关注程度一直在上升;至于对新闻媒体的意见,在有关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媒体对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反映、舆论监督、会议报道等方面,受众的不满意度均呈上升态势。需要说明的是,受众的演变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只是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而且,仅仅是对受众注意力的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可见,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