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曹萌教授的新著《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传播研究》于2005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围绕古代文学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作者从文学传播的角度,以明清小说名著为研究重心,对小说的文学接受、创作思维、小说思潮、文化意蕴、艺术拓变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齐鲁是中国古代小说之乡,明清小说名著大都为山东人写或写山东事,而尤以与泰山文化关联最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绿野仙踪》等五大小说名著,其作者或为泰安人,或隐以泰山为背景,或明确写在泰安发生的故事等,多取自于泰山文化,可称之谓“泰山小说”.“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与泰山相得益彰,而泰山更需要“泰山小说”携程.“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的重大课题,有关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说写作必须讲究埋伏照应,长篇小说尤其如此。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埋伏照应匠心独运。小说评点家对此进行了切中肯綮的批评,有的还借此阐发了对小说叙事理论,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 ,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 10类 ,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 ,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它是一部神化小说 ,这部神话小说闪烁着我国古代人的管理思想 ,对我们搞好现代人本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英雄传奇综论》序吴志达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是近代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之一。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有关小说史、小说理论、小说美学、小说作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的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似的破土而出。尤其是几部名著,几乎一部小说成立一个学会,研...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古代小说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这是一个高层次、小规模的专题会议,20余名国内小说研究专家参加,从"小说史及小说文化学"小说文献学"区域文化与小说的关系"小说名著"近代小说"五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总结。会议取得完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30年代初,谢六逸发表的《小说创作论.主题小说》可能是中国较早的一篇专门讨论小说主题问题的论文。此后,有关小说主题、包括中国古代小说主题的研究成为一时之热点。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福克纳在其名著<押沙龙,押沙龙!>中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最突出特征--不确定性原则不谋而合.小说在情节、人物和语言上体现的不确定性特征不光给阅读文本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给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1.
清代满族皇室对汉族古典文学的学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小说名著的学习;二是对历史传记的学习;三是对政论散文的学习,并将学习的心得、体会积极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在学习中补不足、在实践中谋发展.其实践主要是:将小说名著作为自己的军事教材;将历史传记作为自己的启蒙课本;将政论散文作为气质人格培养典范和政治观念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托尔斯泰本人拱形结构说也没有得到学界更好的理解。本文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的结构方式“异史氏曰”入手,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进行读解,指出并论证了小说中列文故事对安娜故事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形成了小说中望不到拱顶在哪里的拱形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题目借自法国作家普鲁斯特(1871~1922)的名著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这部小说史上的巨著由多卷构成,其最后一卷直到作者去世时也未能完成。仅仅从书名也可以看出,它的主题是围绕时光的:从逝去到追寻再到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读者及其研究者来说,主题乃是分析、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文学指标。迄今为止,研究古代小说主题的学术论著极为丰富,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主题研究,更经历过一段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 ,维新派小说理论家与辛亥革命派小说理论家在中西小说比较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历史性地看 ,主要趋向为 :一是对比较对象的审视由不对等趋于相对对等 ;二是在构建新小说文本的努力上 ,由倡导模仿域外小说到为我所用 ;三是在审美态度上由误解向客观评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小说名著多有续书现象,小说续书的出现与同类题材的戏曲"翻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出现共同折射出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8.
人文学院高玉海博士的《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于2004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并于2005年12月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三等奖。小说名著多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常见的现象,尽管总体上续书的思想、艺术都没有达到原著的水准,但续书现象却是研究古代小说史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小说续书现象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大多只是作为普及性读物进行介绍,或者是学界重视的专书研究,《明清小说续书研究》是第一部全方位研究明清时期小说续书现象的学术专著。该书共分…  相似文献   

1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在这部小说里充满着善与恶的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同时作家也对蓄奴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笔者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写作特点进行剖析,以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在《西游记》这部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名著中,存在着大量的赋。赋在小说中的大量使用,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本文从赋在《西游记》中的使用情况、主要作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使读者对《西游记》中的赋有着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