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年以来,有关西域之况的撰述记载文献可谓卷帙浩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历代“正史”中有关西域的撰述。至今为止。学人对这些撰述的各种研究颇多,其中包括对其各种历史背景的探讨。本文则主要从整体四个方面综合性的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学术文化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西域战争中汉王朝与匈奴双方都使用"诅军"巫术,是军事史记录中罕见的情形.透视其文化内质,可以获得有意义的发现.讨论汉匈西域"诅军"史例,不仅涉及汉王朝处理边疆与民族问题的军事行政方式,也有益于深化对当时数术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清代西域诗中"毡"意象出现频繁,其种类丰富,毡房、毡裘、毡车、毡帷、毡毯皆是西域生活必需品,这些诗歌间接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状况,折射出内地诗人生活在西域的各种复杂心境。该类诗歌中亦有大量民俗文化信息,是研究西域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宫泽贤治"西域异闻"三部曲之一<因陀罗网>是一篇佛教气息非常浓厚的作品.该作品以青藏高原为舞台,其中包含了诸多大陆性内容.河口慧海、赫定、斯坦因等人在二十世纪初叶的西域考古探险活动及其相关著述对宫泽贤治的创作和西域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居易祖籍是西域人,受家族传统影响,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一生写了许多有关西域音乐的诗歌,在诗中表现了对西域音乐的独到的感受,为人们留下了一千多年前美妙的西域音乐风貌.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与诗歌创作艺术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飘然即逝的音符化为优美的诗歌语言.<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不仅体现他的高超的诗歌艺术,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青  唐娜 《西域研究》2007,(2):101-107
对西域珍异物产的渲染与神化是中土对西域世界重新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枣子从西汉时期即已成为仙人食物,随着秦汉以后对超世仙境的探求重点从东方濒海地区转向塞外西域,仙道食物中的枣子也经历了从中土枣到西域枣的演变。在西域植物大量引入中土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土士人在西域枣优良品性、命名及生长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夸饰、附会,使得西域枣获得了仙境果品的奇异特性,西域地区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在西域枣的仙道化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书>"包举一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西汉史料,同时又突破断代之限,对有关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条贯古今,穷委究源,纵向铺叙,从而成为多种学科的发端和史家循行的范式.其"断代为史"和"通古今"的结合,体现出班固独运匠心的撰述旨趣.认真探讨和总结<汉书>的著史格局与班固的撰述宗旨,将有助于我们对<汉书>的时代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其史学价值作出正确评判.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但对陈诚《使西域记》的提要出现严重失误。作为明代唯一的一份使西域报告,《使西域记》的记实性、广博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陈诚亲历其地,事事当心,如实记录,细致入微,这份西域考察报告所涉及的社会内容是极为广泛的,蕴涵了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它对15世纪中亚社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郎樱 《西域研究》2001,(4):70-75
本文对自先秦以来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关系进行概述,旨在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无论对于西域文化或是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柳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诗中,借助于诗人之心、诗人之眼,以柳展现出西域春日之暖、秋景之悲,再现了清代西域奇异的自然风光和艰难的生活环境;诗人将自身复杂的思想感情灌注于柳之中,故而柳意象成为诗人表现个人复杂情感的重要载体,寄托了诗人各种复杂的感情和心境,或睹柳思乡,或因柳而内心平和;亦借助于柳展现出其对西域农业和军事较为关注的忧国忧民之情。柳意象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至西域诗人真实的心境和当地居民真实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2.
对于西汉中垒校尉是否“外掌西域” ,传世文献记载不同 ,后世研究者观点各异 ,本文引敦煌悬泉汉简 ,认为其确有此职能。  相似文献   

13.
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积极地向东和向北开拓自己的疆域,在北方主要是与唐王朝对西域的博弈。安史之乱后,吐蕃在西域的角逐中完全占据了上风,并且切断了唐朝与西域的交通线。公元791年后,西域东南部完全被吐蕃统治,长达近百年之久。为了在西域的争夺中占据主动权和统治这一地区,吐蕃在西域开辟了很多条便捷的交通线,本文就其中几条重要交通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汉书》记载西汉中垒校尉拥有“外掌西域”职权,后世学者对此却提出了质疑,有学者指出“西域”当为“西城”或“四城(门)”之误。但详查史书,未能见到证明中垒校尉掌“西城”或“四城(门)”的确凿史料。随着近些年西汉考古资料的大量出土,班固关于西汉中垒校尉“外掌西域”的记载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5.
郭雪妮 《兰州学刊》2012,(11):75-79,123
日本文学中的胡姬形象无疑来源于唐诗,但其创作的触发点则始于20世纪初日本对"西域"的发现与研究。日本作家渴望突破岛国文化的狭隘视角,以胡姬形象为媒介传达日本人对广袤西域风土的憧憬与想象,并通过虚构胡姬与日本遣唐使的恋情,来证明正是长安这个"文化之道",沟通了古代日本与"西域"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年新出土的敦煌悬泉简材料和传世文献相参证,对西汉西域渠犁的屯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渠犁屯田首开于汉武帝时,重开和扩大在汉宣帝时,其性质为军屯,并就其组织和管理系统作了探讨.进一步认为,渠犁屯田是西汉在西域推行河西屯田经验的一次成功尝试,为汉代及以后历代王朝经略西域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贾丛江 《西域研究》2006,1(4):12-22
本文探讨了两汉时期西域人采用汉式姓名的问题。认为王莽于西汉元始二年(2年)操作实施的“去二名”改制措施,是导致以后西域人改用汉式名字的直接原因;论证和复原了西汉曾经在西域实施过“去二名”措施以及东汉继续在西域推行汉式名字的史实;讨论了有关西域人采用汉式名字或姓名的模式问题;探讨了来源于汉地的姓氏观念在西域的植入和生根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是秦汉时期华、戎交往的重要门户,承载着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西域多姿多彩的学术文化通过河西走廊传入汉朝,汉王朝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也通过这里传入西域。河西走廊,是双方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纽带与历史见证。两汉时期,佛教、道教等已出现在河西走廊上。后世产生的小说、戏曲,也与河西走廊传入的西域文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