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历史看,新疆的多元历史文化区主要以地缘文化圈为特点,每一地缘文化圈都有族体和信仰文化叠合其上,形成了多元叠合的文化区形态。在当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被加以不同强调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被忽略的“地缘文化”,或许对理解新疆的多元文化生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看,新疆的多元历史文化区主要以地缘文化圈为特点,每一地缘文化圈都有族体和信仰文化叠合其上,形成了多元叠合的文化区形态。在当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被加以不同强调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被忽略的"地缘文化",或许对理解新疆的多元文化生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筒形罐的主要特征的东北渔猎文化区,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区系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三大区系之一。辽西地区处于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是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长期以来担当了中原文化向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传播的使者。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辽西地区结合的成果,以红山文化表现最为典型,使西辽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自春秋战国以来,两湖地区经过相对漫长而持续的文化交流、融合过程,逐渐形成荆楚文化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两湖地区具有明显相似的文化属性和心理归宿.尽管这种文化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域界限,但事实上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感觉文化区域,而且根深蒂固,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古楚语为共同源头的语言,尚武的习俗,以"相"、渔歌著称的流行民歌,以信奉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是该文化感觉区域的文化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5.
山西介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视角下,介休可划分为三大旅游文化区,即北部农商文化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和南部生态文化区。三大旅游文化区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介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介休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而形成了“乡土-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全域文化旅游的“介休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夏人的文化渊源来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的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从夏人的族源来看,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少昊集等许多氏族部落而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他们能率先打破部落与地域的局限而向国家与民族过渡,是东西两大区系文化与部落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极其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7000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不同文化区的文化就已出现了交流、趋同的萌芽。正是这种萌芽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及运作程度的文化背景 ,主要从宏观角度 ,分析阐述了文化区在经济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文化交汇的周边地区往往是新文化再生之地 ,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生命力。 2 1世纪的中国应立足东方文化 ,推动东、西文化整合 ,利用文化亲缘关系与周边各国发展更深广的经贸合作 ,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奠定文化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流动与封闭、延续与断裂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问题.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迈克·罗兰教授从宏观的跨区域文明视野出发,讨论了"文化区"、迁徙与流动、民族学与社会学在文化/文明认知角度上的差异,并以"深度历史"和"长时段文化"的观念,对亚马逊、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大陆的人口、生态和物质文化进行了探讨,对欧洲殖民势力侵入非洲之前的中非和西非的王权和世界观作了精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LOFT原指工厂或仓库的上部楼层,逐渐演绎为由废弃厂房改造而成的灵活可变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大型空间。本文从LOFT的概念、LOFT文化的发展、以及LOFT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发展三个部分扼要介绍了LOFT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并以北京大山子文化区的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中国LOFT文化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历史名城发展需要不朽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文化景观对历史名城的特殊价值,剖析了当前历史名城景观建设中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认为历史文化“物化”为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已是生产力的表现;特别是针对西安作为一个历史坐标的古城如何守护文化遗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对粗制滥造的“伪历史设计”,呼吁历史名城发展需要建设不朽文化景观,营造一个民族值得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镇发展的文化经济分析——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历史城镇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以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了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策略。历史城镇是一种文化资源 ,是人类生活环境多样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平遥古城 ,要从 7个方面提升文化品位 ,发展文化经济产业 :全面保护文化要素、严格控制文化氛围、合理组织构建文化通道、接待服务设施融合多元文化、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开发地方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整合区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勾漏洞是广西著名旅游胜地。古代勾漏诗描绘了洞中自然人文景致,展现了其美的外貌与内涵,亦联络了历来游客,丰富了其文化蕴涵,具有重要意义。来此游览的士人通过诗歌表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慕,也反映了他们对儒家本位思想的固守。勾漏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在文学与史学方面也有一定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概念的引入,文化区与发展相结合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当前国内各类文化发展区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对“文化”和“发展”概念的误读。对文化母体,即作为文化承载和传承主体的民众的忽视直接导致文化的空壳化和工具化。法国文化发展区的运作有助于我们从文化保护和人类发展两个视角探索文化与发展健康结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都影响到其语言中不同比喻的形成和运用,从维吾尔语中自然物体名词做喻体,植物、花卉名词做喻体,动物名词做喻体以及食物名词、生活用品名词做喻体五个方面看,宗教文化、崇拜习俗、生态环境、生活习惯等在维吾尔文学作品比喻的历时演变中具有重要影响。这些比喻不仅体现出维吾尔作家作品的独特性,更体现了文学语言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在践行道德文化理念方面除了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之外,同时存在一些失败教训。后者主要可以归纳为责权失衡、扭曲人性、知行脱节、名实相分、重德轻智、重私情轻公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这些失败教训,探寻其内在原因和历史影响,可以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7.
二战沈阳盟军战俘营具有战俘死亡率高、专业性强和在押战俘级别最高等突出特点,它记载了日军践踏国际准则、人道主义原则和所犯战争罪行的历史,这为当代人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和评价提供了事实基础,作为特定的战争历史的实证和历史文化遗产,沈阳盟军战俘营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蕴藏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和传乘中外传统友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相关成果,总体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考察洞庭湖区历史面貌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虽然观点纷纭各有重点,但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已逐渐成为共识;二是探讨湖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主要从堤垸兴废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地方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态应对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论述.这些研究虽然有不少观点值得借鉴,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较多、观点区分度不高等问题,须继续挖掘史料、拓宽视野与加强学科交流.  相似文献   

19.
薛福成家族(即无锡城西薛氏家族)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入清以来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读书明理、百业皆本;家族教育、男女兼重;崇尚实学、经世致用;顺应时代、积极转型等。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动也颇有活力,体现在教育价值与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薛福成家族文化的这些特色正是该家族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马克思哲学视域,阐释了文化的三重维度。即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文化是“人化”;在唯物史观视域中,文化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在生产力视域中,文化是精神生产力。当今,马克思文化的三重维度对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